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一五”2000万元援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0:27 华夏时报

  全国残联系统首次召开援藏工作会议

  

“十一五”2000万元援藏(图)

  中国残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新宪在会上作报告。本报记者李映/摄影

  ■背景

  自1996年以来,中国残联派出援藏干部6名,拨款300万元用于自治区残联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为自治区残联解决了部分交通工具,捐赠了五套价值100万元的眼科手术设备,先后派出4批眼科医疗队,为2583人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投入资金150万元。出资7万元从内地选派7名眼科专家赴藏6个县(区)协助开展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另外专项支持调查经费10万元。据统计,全国地方残联援藏资金达到306万元。

  本报记者李雪报道“十一五”期间,中国残联及各地残联部门将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援助西藏地区残疾人工作。

  在西藏自治区残联成立10周年之际,11月10日,全国残联系统首次援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残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新宪,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残联主席尼玛次仁等出席会议,中国残联、全国17个对口援藏省市、5个计划单列市、4个省会城市的残联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总结了残联系统援藏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援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根据《全国残联系统援藏工作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研究部署了“十一五”期间援藏工作。会后,中国残联、各地残联还将和西藏各地市残联工作人员进行对接,具体确定援助内容和实施步骤。

  西藏3万残疾人康复

  西藏自治区残联理事长群培介绍,西藏自治区有各类残疾人15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7.24%,其中农牧区残疾人12万,占残疾人总数的82%。

  1996年西藏残联实现机构单列,至今,7个地(市)相继成立了残疾人联合会,部分地区成立了机构单列的地区(市)残联,绝大多数的县成立了残疾人联合会,部分乡镇也有了兼职的残疾人工作者,全区专、兼职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已经发展到近200人。

  “十五”期间,通过一系列康复工程,组派医疗队到边远贫困地区为贫困残疾人无偿提供康复服务,几年来,已有3万余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目前,西藏地区的康复工作已由白内障复明、儿麻后遗症矫治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3项抢救性康复工程,发展为包括运动障碍矫治、特殊人群补碘、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等多个领域。

  同时,西藏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已纳入普及义务教育总体规划,同步实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明显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城镇达到60%,农牧区达到25%。目前,除拉萨特殊教育学校外,还将创办两所特教学校,即将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适当建立特教学校的特殊教育格局。

  9万残疾人处于贫困状态

  “残联未能与残疾人建立直接联系,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工作关系。”群培说,目前,西藏地区社区康复与训练、用品用具供应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求学就业、扶贫解困等涉及到每一个残疾人生活的工作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西藏地区是残疾高发区,全区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业率仅为37%,9万多名残疾人处于贫困状态。

  2000余万投入援藏工作

  “我们估算了一下,‘十一五’期间,全国残联系统将至少筹集援藏资金2000多万元。”王新宪表示,地方残联的资金主要是争取当地政府从援藏计划中单切一块,专项用于西藏地市残联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针对西藏残疾人居住分散、生活水平较低、居住条件恶劣、全区大部分残疾人缺乏康复教育等基本保障的情况,今后5年的援藏工作以改善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为主,将在与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康复、危房改造、特殊教育、无障碍环境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援助。

  同时,17个省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4个省会城市的残联将把援藏任务的重点放在推进7个地市残联综合服务设施的建设上,逐步改善地市残联工作条件,完成地市残联计划单列、理事长专职、规格达标等任务,为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和服务基层残疾人提供条件和保障。

  此外,援藏工作另一个目标是加大智力和人才支持力度,加强专职残疾人工作者的培养培训工作,争取五年培训80人,其中残联干部40人,技术人员40人,逐步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特写

  同样的事情在西藏做要付出更多

  进县城要走一个多星期

  “同样的事情,可能在内地来说是很容易的事,在西藏做就困难重重,要为此付出很多辛劳。”西藏自治区残联工作人员举例说,一名残疾人如果要到地级市做白内障复明手术(因为只有到地级市城市才有条件做手术),要先从居住地骑马走3天到乡里,到了乡里后再等到县里的货车,搭便车到县城。如果没有顺道的车,他只能再骑马走3-4天到县城,再从县城搭便车到地级市。

  如果这个残疾人家里非常贫困,连马都没有,就只能背着帐篷、带着干粮徒步行走,晚上就只能睡在路边上,光到县城就要一个多星期。“这还是在夏天、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如果到了冬天,下雪封山,根本就无法外出。”

  同样,残联工作人员如果要下乡工作,从地级市到县城,100多公里的路,高速公路一两小时的路程,在西藏开车往往要走十几二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如果路途更远些,就要走上两三天。

  路上渴了、饿了,如果能碰到路边有道班或是老百姓开的小饭馆,还可以进去休息一下。如果碰不上,就只能自己解决。一般工作人员下乡都随身带着干粮和水,风餐露宿。更艰苦的是,由于没有通油路,只有土路和沼泽,车经常会陷进去,他们还要推车或是联系救援,如果救援比较远,不能及时赶到,他们还要在野外过夜,与寒冷和野兽搏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