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省党代会报告解读之四:南京,加速提升集聚辐射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2:24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轨道交通快速发展,长江二桥、三桥相继建成通车,过江隧道、长江四桥、绕越高速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或在建或开工在即……南京在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的集聚力与辐射力与日俱增。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对再次支持南京城市功能提升作出了明确表述,传递出做强省会城市的强烈信号。

  【报告原声】

  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

  要立足省情实际,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走具有江苏特色的城市道路。

  坚持以大城市发展为主导,促进大中小城市和重点中心镇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发展的集约水平。以要素集聚和功能互补为导向,以高速公路、城际轨道、信息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对接为抓手,积极推进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继续支持省会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南京城市功能。

  【南京思路】整体提升江南、加快建设江北,加快推进一小时南京都市圈建设

  2001年,在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现任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响亮提出实施南京发展的“一城三区”战略,为南京冲出老城束缚,在新世纪奠定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谋划更加美好的未来拉开了发展的大框架。

  与此同步,我市还合理安排了“一城三区”的空间资源和生产力布局,把老城人口向外疏散,将建设向新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区集中、高校向大学城集中。过去3年里,先后有近300家企业由市区迁入开发区或工业园区,为老城营造生态环境和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腾出更大的空间,老城人口5年间降了6万人。与此同时,河西新城建设加速推进,新组建的浦口、六合两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东山新区发展迅速。

  不久前结束的市十二次党代会把加快推进“跨江发展”作为今后5年的两大战略重点之一,南京从“秦淮河时代”迈向“长江时代”,在整体提升江南、加快建设江北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

  基于南京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200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南京都市圈的概念,由江苏省建设厅牵头制定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于2002年底出台,并迅速得到省政府和国务院的批准。

  以此为提升城市集聚与辐射力的重大机遇,南京积极构建一小时南京都市圈。不久前,《南京都市圈2006—2010五年建设规划纲要》第4稿出笼,其中提出,未来5年,以南京为中心、通向区域内所有城市并与区域外相连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以南京为中心,内连都市圈各大中城市、外连长三角城市群和全国各中心城市的轨道交通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禄口国际机场为中心,走向全国、亚太和欧美的都市圈空运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生动实践】构筑大开大合的城际交通体系

  ——地铁在地下呼啸穿行,快速内环则在城市空中搭出井字形高架。南京城市快速内环通过新庄、双桥门、赛虹桥和古平岗四大立交,向内贯通城西干道、城东干道、纬三路、纬七路,向外放射出连接312国道、应天西路、机场路等12条道路,从市区任何一点15分钟即可驶上内环,内环15分钟可上高速。内环以外,还有“四桥一隧”绕城公路,构筑起南京大开大合的城际交通体系。而长江三桥的建成和通车,过江隧道的动工,长江四桥的即将开工,这些交通大动脉的规划建设,将让主城伸开的双臂,将浦口新市区、六合区“揽入怀中”。

  ——未来5年,河西新市区在已有基础上将完善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加快中心商务商业功能区成形,提升北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启动南部地区建设,初步建成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容纳60万人口,具有滨江风貌特色的现代化新城,成为现代化新南京的标志区。与此同时,仙林新市区、东山新市区和江北新市区都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届时,南京将形成“以主城为中心、新城区为副中心、新市区布局合理”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体系,将立足老城、河西新城、仙林新市区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借助东山实现主城向溧水、高淳方向的拓展;借助江北实现向苏北、皖南方向的强力辐射。

  ——通过绕城公路高速化改造,南京形成了百余公里“跨江大回环”,并通过沪宁、宁马、宁合、宁通高速,将扬州、镇江、马鞍山、合肥等南京都市圈内的城市连成一体,还串连起沪蓉、沪陕、京深、宁洛等以南京为节点的国家级干线公路网,为南京在“十一五”期间发展成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础。

  ——南京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3133、3155”目标,即南京与长三角50万人口以上主要大城市实现3小时内通达,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达,都市发展区交通实现45分钟到达,主城85%单程出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城内15分钟上快速路、出城15分钟上高速公路,市域内所有自然村15分钟内能够通达国省干线公路网。南京日报记者沈文虹(编辑晨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