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六兄弟携手为2.5亿人谋福(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3:06 重庆晚报

  

六兄弟携手为2.5亿人谋福(图文)

  1991年9月,重庆二度担任主席方(资料图片)

  

六兄弟携手为2.5亿人谋福(图文)

  上世纪90年代初的西南经协大厦(资料图片)

  

六兄弟携手为2.5亿人谋福(图文)

  新建的西南经协大厦效果图

  明天,引人注目的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第21次会议,将在我市隆重拉开大幕。在与会的180余名代表身上,凝聚着大西南2.5亿百姓关注的目光,因为他们的行为与抉择,将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与机遇——

  希望的海洋正徐徐展开

  在西部以南

  高蓝的天空中

  除了乌鸦

  应该有鹰在飞翔

  越过这块空地

  世界将隆起成高原

  绵亘的山峰纷纷倒下

  成就一群人的畅想

  因为他们身后

  希望的海洋正徐徐展开……

  这是1984年春天,重庆籍贵州诗人王玄子为当时在贵阳召开的首届四省区五方经协会写的一首诗。在那个诗人多于棒棒的年代,当人们谈诗比谈效益工资更来劲时,王玄子是敏感的,“这首诗不是命题作文,因为我已经意识到,整个大西南即将发生的变革和可能出现的希望。”22年后的秋天,作为资深企划人,王玄子始终关注着经协会,哪怕它早已更名为“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

  事实上,关注经协会的还有很多市民。因为这片“希望的海洋”22年前就上升为国家意志——经协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倡导下召开的。22年过去了,成就明摆着,但相对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与迅猛发展,大西南客观存在的地理差距和主观意识中各自为政的桎梏,仍制约着发展。作为拥有257万平方公里大西南经济圈,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富集地和工业能源基地,大西南的2.5亿百姓能否有更大作为?

  回答是肯定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内经济合作,以谋求通过协调协商的形式,实现更大发展的可能。因此,本届经协会突出的两大专题,本身就与百姓息息相关:第一个专题是交通能源建设,它将以六省区市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运输网络为建设重点,推进西南各区的交通建设;第二个专题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六省区市将按照整合资源、联动发展的思路来打造大西南旅游经济圈,包括推进川、滇、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川渝黔生态旅游区,渝黔乌江画廊,川渝流域生态旅游区,以及川陕渝红色旅游区。它们的实现,都能给你带来实惠。

  当希望的海洋正在徐徐展开,观过去而知未来。那么,从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到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22年光阴究竟是怎样一个演进过程,其中经历了哪些艰难曲折,它有怎样的教益与启迪?请跟我们一起切摸这22年的脉搏吧!(刀口)

  前世今生

  22年前,五个“穷兄弟”结盟中央大力支持,重庆率先提出并四度成为东道主

  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原四省五方经济协调组织)由重庆率先提出。今年第21次年会,已是重庆第四度“坐庄”。

  该会是我国起步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坚持最好、效果显著的省际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滇黔桂藏驻渝联络处负责人介绍,经协会成立之初,正是国家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之际。当时,重庆、四川与其他兄弟省市多次向中央表达联合之意,共同开发大西南。

  1984年,中央大力倡导横向联合,提出关于开发西南和发展区域经济的指示。这年春天,冰雪严寒,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四川南部后,进入贵州西北高寒山区,看望了当地贫困山民,感触颇深。

  到贵阳后,胡耀邦立即把川滇黔桂渝四省五方领导人一起约来,指示西南大家庭的几位“穷兄弟”:你们资源丰富,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勾画西南开发的初步蓝图。

  这直接促成了四省五方经济协调组织的形成。

  4月,川滇黔桂渝省市主要负责人聚首贵阳,四省五方经济协调组织“出炉”。这是川渝共同参与搭建,西南各省区市开展联合协作、共谋发展的区域性经济协调组织。从此,大西南区域联合大旗迎风招展。

  协调会按黔渝滇川桂的顺序,轮流由各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席方,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年会由各方主要领导率团参加。每届年会均邀中央领导、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与会。

  1985年4月23日,重庆首次担任协调会主席方。中央部门、沿海城市、许多大企业派人参加。

  1991年9月5日,重庆再次坐庄,会议在西南经济协作大厦召开。

  2000年9月5日,重庆三度成为主席方,提出“联手大发展,共建大西南”的主题,向各省区市抛出打造“大西南经济圈”的设想。

  今年第21次年会,重庆第四度坐庄。

  发展历程

  经协会四次更名

  1984年4月15日

  川、滇、黔、桂、渝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在贵州省贵阳市成立,并召开第1次会议。

  1986年5月20日

  第3次会议在昆明召开,决定接纳西藏为成员。从第4次会议起,更名为“五省区六方经协会”。

  1990年8月8日

  第7次会议同意成都市以一方资格加入,更名为“五省区七方经协会”。

  1997年

  重庆成为直辖市,更名为“六省区市七方经协会”。

  2004年7月8日

  第19次会议同意成都市退出,更名为“六省区市经协会”。

  华丽转身

  经协大厦变脸南岸第一高楼

  西南经济协作大厦要变脸了。

  西南经济区协作大厦重庆股份公司昨日透露,预计整个改扩建工程将于2008年竣工。升级后的西南经协大厦,今后仍为西南六省区市经协会的联络总部。

  五省六方投资兴建

  经协大厦首任管委会主任王廷典介绍,西南经济协作组织1984年创建伊始,便在重庆设立了常设联络机构,联合筹建西南经济协作大厦。

  经协大厦由川滇黔桂藏渝六省(区、市)政府共同兴建,累计投资4700万元。其中重庆方资产占4/5,广西方投资额居第二,达550万元。

  大厦1986年开工,1991年5月落成,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这家综合性多功能酒店,当时被誉为重庆的标志性建筑。1991年重庆第二次作主席方时,会议就在大厦召开。当时,美国《侨报》等13家境外媒体还作了报道。

  “大厦落成时,大家以为20年都不会落后,但现在看来不行了。当初设计较保守,哪能预见经济发展得这么快?王廷典说。

  数度易主罕打“西南牌”

  经协大厦1991年投用时,一直作为西南经济协作成员开会时用的招待所。1994年改装后升格为三星级酒店——西南大酒店,在六省区市中享有较高声誉。

  西南经协重庆公司原老总卫正明介绍,由于酒店设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加上建成十多年来未作任何投入,早已破旧不堪。

  2000年,经协大厦产权移交给重庆国投后,仅经营酒店,很少再打“西南牌”。这使得经协大厦在西南各省区市的影响日渐萎缩。

  2003年,重庆兄弟集团成为经协大厦第一大股东。但收购两年多后,仍将其搁置不动,无大的改观。

  所幸,尽管经协大厦数换东家,但考虑到经协的重要性,西南经协重庆公司每年都承担了联络处12万元工作经费,以及无偿提供办公场地,保证了联络处正常运转。

  “但大厦再不改造,六省市区各方联络办脸上都不光彩。每次西藏领导来渝,便直接下榻渝州宾馆,我们不好意思安排他们入住西南大酒店。”西南经协西藏联络办主任李敏称。

  去年2月,重庆凯悦房地产公司收购经协大厦股份,拉开变脸序幕。

  5.6亿元豪华变脸

  经协大厦原有两栋楼。西南经协重庆公司董事长吴霄霞称,原西南大酒店的主体建筑——西楼将被加高改作商务公寓,东楼写字楼将在爆破后的原址上,重建一栋高268米的54层大厦。这栋南岸目前规划的最高楼宇,目前已进入基础施工。

  吴霄霞介绍,经协大厦变脸成本高达5.6亿元,主要由企业出资。2004年7月,经协会第19次会议在拉萨召开时,六省区市政府便达成共识:支持经协大厦改扩建工程。工程采取“企业出资、市场运作”方式,政府不投一分钱。尽管如此,该工程还是得到了各省区市政府高度关注,如同投入了一笔政府无形资产。

  变脸后的西南经协重庆总部,办公场地将扩容至4万平方米,继续延用西南经协大厦、西南经济联络中心名号,同时成为外地驻渝机构的联络中心和服务中心。

  专家观点: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区域协作需互为配角

  区域经济协作能否成功持久,关键要看各成员是否具有协同与错位发展的观念,能否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各成员都有拿得出手的最大亮点,让其他成员配套,共同形成区域产业集群。

  与此相悖的是,各成员在每一领域争当主角,互相残杀,弄得大家遍体鳞伤。

  “重庆拿得出手的最大亮点就是打造中国国防科技城,川滇黔等省市可据此展开区域协作,共同做大做强国防工业产业集群。”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认为,川滇黔桂藏实力较强的项目,重庆也可为其配套,形成龙头和核心效应,有利于配套者错位发展。

  去年6月,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承担了《重庆国防科技研究》课题,李勇跑到四川绵阳、德阳,贵州遵义及国防科工委征求意见。他们普遍认为,打造中国国防科技城,是重庆的一张王牌。

  重庆是军工企业较集中的老工业基地,军转民推动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催生的军工汽车、摩托车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鉴于这些优势,李勇建议国家将重庆列为全国军民结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并从政策、资金、项目、国防采购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让重庆军民结合经验辐射带动整个西南的配套产业。

  他认为,目前影响六省区市协作的主要问题是非理性争夺远多于合作。如成渝两地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但缺乏协同与错位发展。成员竞争多是“零和博弈”——一方得益必然一方受损,最终结果两败俱伤。

  “你帮了人家,人家自然会帮你。”李勇认为,要解决竞争与合作问题,就要协调各成员间跨行政区划的经济规划,需要政府做大量的推动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韦云隆:合作远比竞争重要

  西南六省区市经协会原本是一帮“穷兄弟”发起,为构建西南大经济圈而成立。“22年来,部分成员有所动心,不想再扛这面旗帜。这是历史的倒退。”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工学院韦云隆教授说。

  韦云隆认为,十六届六中全会制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西南六省区市再不紧密联手,加强区域合作,难免与快速发展的东部、崛起的中部差距拉得更远。西南六省区,很难一花独放。

  韦云隆在成都生活了13年,1964年来渝,对成渝均有深厚感情。1998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他多次提交提案,一直关注川渝的竞争合作。

  下面两个例子,让他欢喜让他忧:

  成都发展汽车工业时,主动规避了重庆发展微型轿车优势,进入面包车领域,引入柯斯达,自觉错位发展。

  今年夏天,一台商携电动汽车项目,先后考察了重庆、成都。两地厂家及主管部门都去争抢这个项目。

  韦云隆认为,成渝之争,说到底是老大之争。由于成渝经济实力相差不大,谁也不占绝对优势,因此都想通过资源、项目的争夺和扩张,成为区域内主角。由于竞争大于合作,使得部分成员萌生退意。2004年,成都退出经协会。

  “这违背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主流。”韦云隆说,西南六兄弟的合作远比竞争重要,不可能哪家先富了,就能一花独放。当前需尽快扭转各成员间联而不合、合而不一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打破省际间的行政区域限制,引入全区域效益最大化概念,构建西南经济区产业发展布局的整体框架。

  前沿视角

  拒绝转转会项目须落实

  西南经济协调会,是在前进还是后退?这是一个摆上经协会议事日程的问题。

  部分专家认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板块联动、协调推进的新阶段。与国内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合作组织相比,西南经济协调会如再不改革转型,将面临后退的可能。

  经协会成立以来,办成了一批想干而单方面无法办成的大事,实施了渝怀、南昆、渝港出海大通道等大批对西南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的项目。

  眼前的困难是:转轨进入市场经济后,彼此为了区域利益合而不一。经协会联络处一份最新调研报告认为,当前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省际间、区域内城市间缺乏有力度的协调机制;突破地区封锁难度大;产业分工与协作明显弱于竞争;软环境建设落后于硬环境建设;跨地区合作受到一些政策制约。

  通过对长三角、环渤海、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的调研,经协会联络处认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生命力强,在于编制了区域合作“十一五”规划纲要及重点专项合作规划工作方案,举办经贸合作洽谈会吸引企业参会,通过更多项目支撑、提升协作组织的生命力。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认为,泛珠三角实行了行政首长联系会议制度、政府秘书长协调制度和部门衔接落实制度。这是推进区域合作的重要机制,也是我国区域合作模式的重要创新。

  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性组织更加紧密,每年都出台新的协作措施,并有专门秘书处负责落实。如北京产业转移至河北,上海与江浙等15个城市形成互动和错位发展、彼此配套的格局。

  而西南六省区市经协会似乎成了“转转会”——尽管每年都有各方党政领导参加,研究商定区域合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但休会后却没有部门督促落实。联络处负责人表示,由于经协会没有赋予其相应职责,他们是“有劲没处使”。

  “政府把台搭好了,但戏没完全唱好,因为‘转转会’容易变成务虚会,该说透的话没说透,该做实的事没有做实。”李勇坦言。

  企业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发动机。要改变年会由过去高官带中官、中官带小官的参会人员结构,吸引更多企业老总参会,让企业在经济合作中唱主角,使项目有落实的主体。

  滇黔桂藏驻渝联络处负责人还建议,邀请辖区内二级中等城市参与协作组织,加强与沿海、中部省市的合作,扩大协作区域,打造挺进东盟、融入国际经济圈的格局。

  记者陈林/文钱波/图网络编辑:孔祥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