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向着新的目标,奋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7:05 扬子晚报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连日来,来自苏南、苏中、苏北各地的代表们主动“对表”,围绕“苏南加速提升、苏中加速崛起、苏北加速振兴”的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代表们一致表示,回到各自所在的地区和工作单位后,将立即组织全体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向着新的目标全速奋进。

  苏南加速提升,开启自主创新引擎

  来自苏南的代表们纷纷表示,报告中提出苏南要加速提升,这是对苏南今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苏南加速提升的突破口在哪里?代表们表示,将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地区竞争力和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水平,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做到好中求快,优中求进。

  黄新、朱剑伟等代表:当前,苏南地区资源瓶颈约束进一步加剧,环境问题也进一步突出,解难题、保发展,促进苏南在更高的平台上发展,就要在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的选择上更加“高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切实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环境保护好、经济效益高、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

  王金华、黄钦、邓建军等代表:江苏作为经济大省,领先全国10年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是切实可行的,全面达小康,特别是对苏南提出“加速提升”的新要求,这很符合苏南实际。报告中有7处提到苏州、昆山和苏州工业园区,这是对苏州的信任,也是对苏州的新期望。今后我们把自主创新作为苏南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实现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苏南制造”向“苏南创造”的转变。

  钱永波、裔玉乾等代表:作为苏南的一员,镇江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按照报告对苏南发展、沪宁线产业定位和沿江开发的新要求,加压奋进,埋头苦干,顽强崛起。

  沈文荣、吴志强、张学飞等代表:我省正处于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场化完善期和国际化提升期,必须在“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作为企业代表,我们深切地感到其中大有文章可做。今后,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集约化生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企业竞争力,同时努力保护好环境,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

  苏中加速崛起,全力策应沿江纵深开发

  在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进程中,苏中加速崛起意义重大。苏中代表们一致认为,苏中要抓住沿江开发走向纵深的历史机遇,加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板块,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些,早日完成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

  张爱平、周铁根等代表:经过多年的发展,苏中地区已积聚了加速崛起的经济能量,下一步我们将抓住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性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沿江、沿海的区域优势,科学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苏中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王燕文、卢佩民、刘建国代表: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我们要乘势而上,全力策应沿江开发走向纵深的重大机遇,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优势产业向沿江的集聚。同时要心系群众、脚踏实地、多做实事,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为苏中崛起多做贡献。

  袁秋年、卜宇等代表:省委提出“打造宁镇扬经济板块”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是一项重大课题,意义深远。扬州作为宁镇扬的一分子,下一步将主动响应省委重大决策,与南京镇江对接,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交流。

  刘锁英、朱快乐、陈美珍等代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速苏中快速崛起的重要内容。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科学规划,增强破解难题的技能和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建立健全各具特色的创业富民、就业富民、保障惠民之路。

  苏北加速振兴,为增强内生动力添把火

  没有苏北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面对新的目标任务,苏北代表们深感责任重大。加速振兴步伐,苏北人民不用扬鞭自奋蹄。

  刘永忠、曹新平、李强等代表:一定要乘党代会的东风,紧抓战略发展机遇,瞄准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这个总目标,进一步加快各类基层设施建设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再掀全民创业热潮,加快推进苏北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全力争先进位,实现跨越式发展。

  周玉龙、郑平、侍鹏、赵洪权、丁宇等代表:加速苏北振兴,必须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第一方略,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同时,将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让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

  俞向阳、闻建生、刘雨忠等代表:苏北要加速振兴,必须紧抓工业化这个龙头。各类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力军,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服务大局,为苏北经济振兴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本报记者陆剑沈峥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