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部崛起加速起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7:14 潇湘晨报

  

中部崛起加速起跑

  [报告摘要]

  ★强省,就是要加快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使湖南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

  ★全省上下要以无功即过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集中精力谋工业、抓工业,加快实现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跨越

  11月12日,湖南省新邵县雀塘镇一果园刚采回的橘仓内一个小孩拿起了一个大橘子。加快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是我省今后的战略转移。资料图片

  “敢为人先”是湖南人的独特个性,也是湖湘文化的精髓。然而,站在“十一五”的起跑线上,敢为人先的湖南人却面临着屈居人后的尴尬。

  本次党代会上,张春贤的声音振聋发聩:“要加快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使湖南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

  湖南粮食年产量约为280亿公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约6%。作为农业大省,湖南要加快从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步履异常艰难。这次张春贤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加快这一战略转移,显现了足够的胆识和眼光。

  传统农业背后的尴尬

  “如果死守着传统农业,湖南只能走2步退1步,实际上只走了1步,而别人却已经在同样的时间里走了3步!”来自株洲市荷塘区的黄曙光代表说。

  今年4月,我们在汉寿听到这样一件事:作为有名的“珍珠之乡”,汉寿只赚取了整个珍珠产业链上5%的利润,95%的利润都被江浙、广东等地赚去了。

  这似乎是一笔极不合算的买卖。然而,类似的例子却在不断发生。产猪大县湘潭县的一名村支书说:“我们一车活蹦乱跳的生猪,运到广东,只换回一车纯净水,还要倒贴路费。”

  又是一笔不公平的交易!农业,这个一直让湖南人骄傲的字眼,将湖南逼上了尴尬的境地。

  据了解,目前湖南的经济结构有三“偏”:农业比重偏高,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工业化程度偏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1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偏低,城镇比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个百分点。即使在中部六省,湖南的工业化水平也只能排倒数第二。

  “如果死守着传统农业,湖南只能走2步退1步,实际上只走了1步,而别人却已经在同样的时间里走了3步!”来自株洲市荷塘区的黄曙光代表说。

  急起直追的步伐

  “所有这些,都为本次党代会提出加快从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奠定了产业基础。”湖南大学副教授、博士后廖艳君在接受采访时说。

  事实上,湖南省委早已看到了湖南作为农业大省的尴尬。

  上世纪末,当农民增产不增收时,当我省与中部省份差距越拉越大时,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尖锐时,人们猛然醒悟:单靠传统农业,我省是难以变成经济强省的。

  2001年11月上旬召开的省第八次党代会上,省委提出了加快推进“三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思路,特别将工业化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省八次党代会一闭幕,省领导便率领一支70多人的党政代表团,风尘仆仆地穿行在活力勃发的珠江三角洲。南粤之行坚定了省委省政府推进工业化的信心,返湘不久,考察团成员来不及拂去身上的尘土,就在郴州召开了全省工业化座谈会。

  “十五”期间,湖南在摆脱农业大省困局、走工业化道路的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老工业基地衡阳,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步流星向前迈进。衡阳钢管、特变电工……30多个“旗舰”企业,引领着150多家中小企业破浪远航。

  永州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向粤港澳实行产业大转移,县域经济风生水起。蓝山、宁远、道县、新田等地,800多家毛织、车绣、制鞋、电子等加工贸易企业,正“复制”着东莞、顺德的经济发展模式,步入新的辉煌。

  “所有这些,都为本次党代会提出加快从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奠定了产业基础。”湖南大学副教授、博士后廖艳君在接受采访时说。

  实现转变的契机

  “这次战略转移,将直接影响未来湖南5年的整体发展思路,而它对湖南的影响无可限量。”

  2006年11月8日上午9时,省委礼堂。“强省,就是要加快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使湖南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张春贤的话语掷地有声。

  其时,廖艳君在家里收看了省九次党代会开幕式的直播。“这是湖南发展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战略性调整!”开幕式落幕,廖艳君作出如此评价。

  “省第八次党代会就曾提出经济强省的概念,但当时的表述是‘促进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而这次则用了‘加快’二字,比‘促进’二字程度更重,紧迫性更强。此外,以前对经济强省的表述是放在‘大力推动社会生产’这一具体措施中加以表述的,而本次党代会则明确将这一转变作为实现富民强省总目标的两大路径之一,将其提到了战略高度。”

  廖艳君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先后提出过“开放南北两口,呼应两东战略”、“以开放促开发战略”、“农业强省战略”、“五区一廊战略”……在“十五”开局年的全省两会上,来自香港的省政协委员林德亮指出,这些发展战略从客观上说,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存在着一定不足。他呼吁,湖南有必要认真反思以往的战略。

  “本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性调整,正是省委在反思和总结以往战略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合湖南省情、具有远见卓识的新战略。

  廖艳君说:“尤为可贵的是,省委确定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但并没有将希望完全押在工业上,而是强调工业、农业、文化产业及其他各种产业齐头并进、全面协调发展。”

  这次战略转移,将直接影响未来湖南5年的整体发展思路,而它对湖南的影响无可限量。一旦在未来5年内实现‘富民强省’梦想,湖南后续发展动力将至少影响15年!”廖艳君言辞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钟小汨是岳阳市岳阳楼区区委书记,此前在汨罗市担任过8年的市委书记。谈到这次“战略转移”,他用一个长长的排比句对此次调整做了一个评价:“这次调整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认识,一种开阔的视野,一个务实的理念,一个清晰的思路,一个科学的判断,一种奋进的动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