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关于十届省委报告的决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8:02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批准李源潮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届委员会所作的报告。

  大会认为,报告确定的主题贯彻中央精神,体现时代特征,符合省情民意。报告对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是指导江苏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继续开拓前进的行动纲领。

  大会充分肯定十届省委的工作,一致赞同报告对过去五年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的总结。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以来,十届省委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坚持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的目标,团结带领全省党员和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胜利完成了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确定的任务,使过去五年成为江苏发展史上又一个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时期。全省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全面小康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区域共同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色逐步凸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效加强。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江苏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江苏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大会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大会认为,今后五年是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在更高起点上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地推进“两个率先”,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而团结奋斗。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实现全面小康。苏南要率先实现县县全面达小康,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苏中要实现总体全面达小康,力争大部分县(市)全面达小康。苏北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有条件的县(市)努力全面达小康。要建设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江苏,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经济发达程度位于全国领先行列;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市场化程度和国际化水平位于全国领先行列;加快富民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富足程度位于全国领先行列;平安和谐进入新境界,和谐社会建设位于全国领先行列;创新创业呈现新活力,创新型省份建设位于全国领先行列;文化建设实现新提升,文化综合实力位于全国领先行列;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位于全国领先行列;生态建设达到新水平,环境优美宜于人居位于全国领先行列。

  大会指出,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要坚定地把富民作为优先发展目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区域发展,推动经济走上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轨道。

  大会指出,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新江苏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平安江苏、文化江苏、诚信江苏、绿色江苏建设,努力实现与“两个率先”相适应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大会强调,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关键在党。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扎实推进“强基工程”,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持不懈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着力形成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努力把江苏党组织建设成为“两个率先”的坚强领导核心。

  大会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十一届省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继往开来,向着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目标奋勇前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