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站在学者肩头享受文化 北京“讲座族”的快乐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10:45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新华日报报道“听讲座去!”在北京,日益丰富的周末文化讲座正逐步演变为一种文化时尚,热衷讲座的人群已经把讲座当成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一种浸泡在文化之中的“诗意栖居”。

  “听讲座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11月的料峭寒风,无法阻挡“讲座族”们在北京各大文化讲座中往返穿行的脚步。

  55岁的王志坤手里有多张文化讲座的时间表:周六上午,北大;下午,三联韬奋图书中心、涵芬楼;周日上午,国家图书馆、科技馆;下午,首都图书馆、现代文学馆……一个周末,王志坤通常要赶四五个场。

  44岁的田女士从单位内退后也成了“讲座族”:周末,她会打扮得光鲜齐整,往返在几大文化讲座之间,如饥似渴地聆听,并用心在一个大笔记本上做记录,有时还带着微型录音设备把精彩讲座录回去反复听。

  对于随着周末公益文化讲座的兴盛而大量涌现的“讲座族”,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业务部负责人曾军这样概括他们的生活:像打仗似地从一个讲座赶往另一个讲座,也在讲座上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把周末听讲座看得很重要,就像参加每周一次的盛大节日;很多人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对知识满怀虔敬。

  学会以文化的眼光审视生活

  王志坤是2005年下半年开始迷上讲座的。社会学家郑也夫的演讲《衣食住行的社会学思考》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郑先生用非常浅显机敏的话语,向我们讲述了衣食住行这四大基本物质要素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关系。跟大师面对面交流,非常有助于我们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好?很多讲座的内容,回去我就给家里人复述,尤其是儿子,受益匪浅!”

  11月10日晚,北大经济学院举办的小柯讲座不仅让现场数百名大学生热血沸腾,也吸引了不少IT业者和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在一家电脑公司任职的小刘认为,小柯及其朋友实现人生理想的故事极具启迪意义,“这样的讲座既能励志,也提醒我们将来避免再犯他们犯过的错误。”

  曾军认为,文化讲座给“讲座族”带来巨大的心灵满足,让心怀文化理想的人们获取知识,开阔眼界,尤其有利于人们站在专家学者的肩头认识和解读各种文化现象,或者说,学会以文化的眼光审视我们的社会生活、应对飞速变化的客观现实。

  让更多人成为知识的受益者

  在北京,各种各样的公益性讲座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科技馆、涵芬楼、三联韬奋书店、中央电视台以及北大、清华等一批高校都开办了自己的讲座,其范围囊括文学、美术、影视、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建筑、计算机、教育、健康等几乎一切领域,吸引着大量受众,给北京人略显浮躁的周末生活覆盖上一层厚重、温润的文化气息。

  “社会不仅仅需要娱乐。”一位署名阿森的“讲座族”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当越来越多的戏说和娱乐让一个民族日益浮躁和浅薄时,讲座催生出来的“讲座族”,或者说“讲座族”催生出来的各种讲座,实际上是对更具有严肃精神内涵的学术文化的积极肯定,一个优秀的民族永远需要自己的精神家园,更需要培养甄别各种文化的能力。

  记者采访的几家讲座主办方都认为,公益性文化讲座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当前,讲座和“讲座族”仍然需要引导,让听众和专家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拆除交流的藩篱,由浅入深,共同探索知识的奥妙,从而使更多的人成为知识的受益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