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胶南:让现代流通网络覆盖万村千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03:43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诗来形容胶南市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网络建设薄弱,农民消费主要依靠集贸市场和“夫妻店”、代销店或流动商贩,存在购物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的问题。2005年,胶南市抓住被商务部确认为首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市的契机,积极放活流通,现代化农
村流通服务网络的构建使农村消费呈现出“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的良好局面。

  “龙头”带动

  为畅通日用生活资料、生产资料“上山下乡”渠道,让农民购买到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提高农产品商品转化率,解决农民“卖难”问题,胶南市将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率先突破。

  在综合考察分析的基础上,从全市筛选出3家规模大、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作为培育对象,进行重点扶持。为糖酒副食品总公司提供仓储物流用地,建起了胶南市第一家本土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协调信贷资金500多万元,配置配送专用车辆42台和仓储设施,使龙头企业的配送能力大大提高。今年1—10月份,糖酒副食品总公司、市联社绿洲农资油业有限公司和百货批发总公司营业性收入分别达到1.8亿元、1.03亿元和1.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8%、10.9%和10.1%。目前,他们在镇、村两级的直供店、连锁店分别达到124家、134家和20家。

  同时,该市还积极引进青岛利群集团、维客集团、北方国贸大厦公司、青岛农资实业有限公司四家大型流通企业,参与农家店的改造与建设,既增强了企业间的

竞争力、激活了市场,又加快了胶南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步伐。

  城乡互动

  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是统筹城乡、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胶南市在新农村建设的51个试点村设点布局,每个村都新建、改建一家农资超市、一家日用小商品超市,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自上而下梯次延伸,先在乡镇驻地建设中心店,然后在区域中心村建立示范农家店,再筛选人口数量较多的大村建立农家店,最后通过辐射延伸逐步达到全覆盖的目标。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门头、统一货架“六统一”的标准,对经营设施设备、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售货方式、物价管理、商品质量管理、商品结构和服务功能、经营场地与陈列、消防设施安全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大大改善了农村购物环境。截至目前,已在17处镇驻地新建中心农家店56处,在区域中心村新建农家店450处。今年1-10月,这些农家店实现营业收入106600多万元,购销农副产品价值2900多万元,增加农民收入800多万元。

  此外,以农家店为依托,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每发展一个有带动作用的中介组织,市财政奖励6万元。目前已新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农村中介组织等经济合作组织185个,30%的农户参与了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农村商贸网络和中介组织的建立,使全市农村的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了5%,农民日用品价格下降了3%,农产品交易成本下降了2%,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政策促动

  “规划先行”是胶南市在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合理规划使该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了明晰的思路。“我们打算利用2年时间在全市建成日用生活品超市、农资超市1000家,投资总额达到1.58亿元,营业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解决10000人就业,年新增商品销售额15亿元以上,年增加农民净收入6000万元以上。”该市财贸局办公室主任刘永刚对这项工程的发展目标了然于胸。他介绍说,为让现代流通网络早日覆盖万村千乡,胶南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其保驾护航。

  配套鼓励政策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培训三大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在争取并用好

商务部专项扶持资金的基础上,设立流通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从农民
创业基金
中拿出一部分支持标准化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发挥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以及中介组织的作用,对龙头企业进行监管,搞好对中心店、农家店、加盟店和连锁店的调度和服务;利用市、镇教育培训阵地,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对1000名店长和9000名店员全部轮训一遍。

  据统计,目前,胶南市已新建、改建、扩建各种形式的连锁、加盟店506家,总营业面积12.8万平方米,其中,镇级店56家、村级店450家、物流配送中心3处,初步形成了以市级商品流通骨干企业为龙头、镇级中心店为骨干、村级农家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

  连 刚 柴寿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