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2个孩子,个个都有令人心酸的身世和经历。他们不是孤儿,却像孤儿一样无依无靠。大连儿童村为孩子提供食宿,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并努力培养孩子与父母间的亲情——服刑人员子女找到“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07:50 东方网-文汇报

  在大连市西北一个邻海的村子里,有个名叫“爱在海边”的儿童村。三年前,潘芏和金宏伟、杨梅等人出资建起这个儿童村,陆续代养了19个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

  目前儿童村里的12个孩子,个个都有令人心酸的身世和经历。有的自小父母离异,之后抚养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又犯罪入狱;有的父亲入狱后,母亲改嫁出走;还有的父亲杀死了母亲,之后父亲入狱服刑。这些孩子不是孤儿,却像孤儿一样无依无靠,得不到父母的疼
爱呵护,还会受到他人的歧视和侮辱。

  进儿童村前,海滨是个连老师都不愿管的孩子,他整天跟着一个收破烂的人到处乱跑。原来,海滨3岁时母亲自杀了,父亲又犯罪入狱,年幼的海滨跟着患有精神疾病的奶奶生活。有时想吃饭,奶奶却不给他做;有时,吃剩的饭都馊了还要他吃;头上被打破了,没人帮他处理,烂成了瘌痢头。从同学到邻居,根本没人愿跟他玩。

  海冬是儿童村里年龄最大的孩子,来的时候12岁。海冬从小父母离异,10岁时母亲入狱,只能与爷爷相依为命。海冬很调皮,一不听话,爷爷就打他,越打他越要“对着干”。逃学、上网吧,没钱就去偷东西,海冬逐渐成了“小混混”,且因偷盗进过三次派出所。

  由于特殊的身世经历,这些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刚进儿童村时,他们的亲情观念比较淡薄,表现出自私、自卑和自闭。他们不会主动和人接触,也不关心别人,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为此,儿童村在给孩子提供食宿的基础上,重点给予孩子心理疏导和人格品质教育,并努力培养孩子与父母间的亲情。

  每逢寒暑假,潘芏等人会组织孩子去探望父母,要求他们每个月至少给父母写一封信。6岁的海夏和妈妈分离时还很小,对妈妈没什么感觉,在其他孩子的影响下,她对妈妈逐渐有了感情。一次入狱探望妈妈时,海夏主动鼓励妈妈:“当你难过的时候,就想想我。”这让海夏妈妈大受鼓舞,积极改造,从起初被判无期改判为18年半。孩子们的父母在给潘芏等人的信中写道:你们挽救了孩子,挽救了我,得知孩子没有被社会遗弃,我一定好好改造,早日回来团聚。

  故事整理:本报记者顾一琼

  潘芏在介绍儿童村的孩子们。

  

12个孩子,个个都有令人心酸的身世和经历。他们不是孤儿,却像孤儿一样无依无靠。大连儿童村为孩子提供食宿,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并努力培养孩子与父母间的亲情——服刑人员子女找到“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