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货传奇(二) 扬名上海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10:53 cctv华人世界
百货传奇(二)扬名上海滩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1900年,从澳大利亚回来的华侨把百货公司这个新鲜事物带到了香港,没想到竟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先施”、“永安”在香港的成功,也吸引了很多澳大利亚华侨踊跃参股,加入到中国新兴的百货业当中来。在马应彪和他的股东们眼中,百货业的春天正在来到,他决定挥师北上、进军上海滩。而当时傻上海的大百货公司,比如惠罗等等,都是外资外货。因此,马应彪的这个决定带有很大的冒险性。

  上世纪初的上海被人称为冒险家的乐园。在当时,它不仅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最繁荣的商业中心之一,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商品和商业精英。在香港大获成功的马应彪手握重金,雄心勃勃要扩张自己的事业王国,他把目光锁定在了上海。

  李承基:按照历史来说,自从五四岸通商以后,上海就变成了一个大都市,不是普通的城市,是国际城市,因为这里有许多的租界区,有法租界、日租界、英租界,所以全世界的商品,全世界的贸易都集中在上海,很出名。

  建百货公司,店址很重要。马应彪和他的股东们没有选择外国公司云集的外滩,而是来到华人的商业旺地:南京路一带。他们站在街口计算来往的车辆和人群,最后决定在南京路口的日升楼茶馆起一座高六七层的百货大楼,1917年,上海先施百货隆重开张了。它的底层专售日用百货,二楼为服装、绸布柜台,三楼出售珠宝首饰、钟表、珍玩等贵重商品。四楼是大件家具、地毯、皮箱等。屋顶平台建有大型游乐场。这样的柜面设置,成为日后百货公司的常规。就连现在上海的大型百货公司也还是如此。

  马文煊:除了百货之外,我们还有一间酒店在南京东路,叫做“东亚酒店”,当时就觉得我们是服务性行业,除了卖百货之外,有朋友来到上海,都有地方可以住,所以也经营了一间酒店,在酒店的顶楼,我们有一个叫“先施乐园”的地方,是给人喝茶聚会,还会播放一些音乐,可以跳舞,当时是一个比较时髦的地方,而且生意也不错。

  李承基:百货公司是经营,是很赚钱。马应彪赚了多少钱,当然是没有人知道,但是他说的那一句话,每个人都知道,我赚钱容易,花钱难,因为他是先施公司的创办人,首创人,他是总监督,最高领导人,他的股份最多,因为他们百货公司赚到的钱,差不多,股息、发起人、发红,自己的薪金,的确是很多的。

  先施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自建百货大楼,刚开业那段时间,由于到商场的人太多,整个南京路都常常被堵塞了。在先施公司创立之后的二十年间,又有三间百货公司出现在先施周围,它们是永安、新新和大新。有趣的是,它们的创办人都是来自广东中山的澳大利亚华侨。至此,四大百货形成鼎立之势,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刮起了一阵“统办环球百货”的旋风。不仅集中了中国的老招牌,即便购买外国名牌,也不是什么难事。

  马文煊:我们在很多年前,已经派员工去买办,到欧洲,买欧洲最新的商品,所以当时要买一些外国的商品,一定要去大公司。

  四大公司各个气派非凡,每栋都有六七层高,并且一律有着典雅的造型和各种奇特的欧式装饰。内部经营也是各出奇招,很快就扬名上海滩。

  李承基:在上海,第一间商店有空调是“新新”公司,几家公司都有特点,第一家公司有日光灯,现在就觉得很普通,“永安”公司是第一家有的,“大新”公司呢?“大新”公司是第一家有电梯的,现在你到上海,你都可以看到,那个自动电梯还在。

  王兴财 原永安公司职员:自动电梯。

  记者:方便吗?

  王兴财:很方便,那时候都觉得很希奇。“大家都来坐电梯”,是的。

  黄观海 原永安公司职员:美国、德国、英国、法国都有。统办环球百货,就是说当时“永安”公司做的生意,可以做到这么好。

  不仅能买到最时髦的商品,四大百货还是当时

上海人休闲的场所。

  李承基:每一家百货公司顶楼有个游乐场,里面都有电影看,那时候电影不是那么容易看到的,还有外国歌舞,中国传统的有“唱大戏”,“大鼓”、“评书”所有的差不多都齐了,还有“白话剧”,所以你用2毛钱进去可以玩一整天。

  沈渭滨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先后开设了这样四家大的百家公司,而且他们进的是环球百货,不仅是环球百货,而且在这么大的公司里开设游乐场,茶社、有的还有电影院,这样就把一个新式的,近代商业的运作模式带进上海。

  所谓商场如战场,四大百货公司同处在一个商业旺区,又都经营环球百货,是不折不扣的竞争对手。但同时,它们的创办人又都是中山籍的华侨,曾经一起打拼、一起创业。反映在企业经营上,就是既互相竞争、又相互融合。并且四大家族长期以来用通婚的方式互相渗透,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马景煊:我的外祖母是永安公司的,姓郭的,郭泉的女儿。我的妈妈是姓蔡的,是大新公司创办人的孙女。

  李承基:四间公司的创始人当时都是互相交流的,你的资金有些是在我(公司)那里,你开公司我会凑股份,你开公司我也可以凑股份,所以郭顺公司是永安公司的主持人。同时我也是我们新新公司的董事。

  马文煊:这是一个良性的竞争,因为一间公司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第二间公司又有不同的特色,当你聚在一个地方的时候,但那个地段更加有吸引力,顾客来到无论是光顾“先施”也好,“永安”也好,“大新”也好,都有一个凝聚力在这里,很多年前,例如“永安”的利券,可以在“先施”用,“先施”的礼券可以在“永安”用,都是一个良性的竞争。

  由澳大利亚华侨创办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这四大百货公司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掀起了一个实业救国的浪潮,四大百货已经不单单经营百货,而是逐渐发展成了一个企业集团、一个商业机构,除了

零售业,他们还涉足娱乐、金融,保险,服务等广泛的领域。

  李承基:我们有一个“玻璃电台”在夜总会里有一个电台,普通的播音电台是只听到声音,普通的播音电台是只听到声音,不能听得到,我们就可以给你(顾客)看得到。就在喝茶的地方,就是说你今天坐在那里喝茶,你就可以看到我们是怎样播音了。那时候有吕文成,《饿马摇铃》、《小桃红》等,都是很有名的。

  郭文藻:我们有银行、保险,还有我们的纱厂,(纱厂的规模),在中国几乎是排行第二,“永安”当时老一辈都觉得这个很值得他们骄傲。

  黎志刚:当时这几家百货公司可以说是举足轻重,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建立了一个企业集团,他们做生意的规模,在当时来说是相当大的。

  四大公司对中国近代商业的创新还有很多。比如,1917年的上海,女子就业人员非常稀少。但是,先施公司却率先雇用女店员。永安公司不仅紧随其后,还把出众的女店员,比如销售康克令金笔的康克令小姐当作明星一样来宣扬和炒作。而且经常在商场内组织职工进行大型时装表演,并首创企业生活类杂志《永安月刊》来引导消费。另外发行礼券、代客送货、商品操作表演、美容表演、邀请电影明星演唱、赠送奖学金等一系列促销手段都是这一时期具有永安特色的销售方式,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大公司完全由归国华侨投资兴办,短短一二十年,就成为上海商业的一面旗帜,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它们的经营者又有什么秘诀呢?下期节目我们将揭开四大公司的管理之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