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月半弯单亲妈妈沙龙”渴望名分 场地经费是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2:27 东方今报

  【核心提示】

  去年11月12日,在本报的倡议下,郑州的单亲妈妈们成立了“月半弯单亲妈妈沙龙”。

  一年来,沙龙通过组织郊游、植树等活动,让一个个单亲妈妈走出了伤痛,重新扬
起了生活的风帆。

  一年后,记者重新面对这些单亲妈妈时,强烈的感觉是,她们“变”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阴影走向阳光。这,也正是我们当初倡议成立“月半弯”的初衷。

  ●“月半弯”是一个“家”

  11月11日,周六。

  下午5点,周瑜收到一条短信:“晚上蹦迪吧,蕊。”简单交代完厂里的事,周瑜就带着7岁的女儿雯雯,从新郑往郑州赶。

  40岁的周瑜是“月半弯”的主要负责人,是“带头大姐”。6年前,和丈夫离婚后,就带着女儿独自生活。

  周瑜在新郑有个小小的厂子,做食品包装。几乎每个周末,她都要来郑州,和单亲妈妈成员聚会、唱歌、蹦迪。

  给周瑜发短信的“蕊”叫刘蕊,单亲妈妈们称她“秘书长”,沙龙的活动都是她张罗的。哪个人有烦心事了,都喜欢找她交流。

  在到郑州的路上,周瑜打通了刘蕊的电话,问晚上有几个人。

  人不多,有两个单亲妈妈心情不好,找到刘蕊的家,刘蕊一边安慰鼓励她们,一边想晚上到哪儿“HAPPY”一下。

  简单吃完饭,四个人来到金水路一家迪厅,女士免费。

  “疯”了一个多小时,零消费,四人在初冬的夜晚告别,各自回家。

  “‘月半弯’是一个家。”刘蕊说,“走进这个家的人,都受过伤。她们把心一直藏在‘壳’内,怕见到半点光,逃避社会,逃避生活。可她们又需要有人能‘听’她们说话,温暖受伤的心。蹦蹦迪,唱唱歌,听她们说说话,也许就能帮她们鼓起生活的勇气,改变她们的心境。”

  ●一位单亲爸爸的改变

  “月半弯”这个大家庭里,还“混”进来几位单亲爸爸,31岁的胡杰(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

  胡杰出生在安阳农村,因家庭贫寒,初中毕业就到南方打工了。几年后,胡杰跟村长的女儿结了婚,在乡村这算是“高攀”了。为了让妻子和孩子过上好日子,2000年,胡杰来到郑州打拼,并渐渐立住了脚。2003年,胡杰把妻子和9岁的儿子接到郑州,让他们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但让胡杰没想到的是,他在外面打拼的时候,妻子在老家“红杏出墙”。

  2003年8月3日,妻子的相好来到郑州,劫走并杀害了他9岁的儿子。凶手很快伏法,但胡杰再也无法面对妻子。胡杰感觉“天塌了”。他把一个人关在屋里,感觉生命已毫无意义。

  2006年3月11日,胡杰第一次出现在“月半弯”的集体里。“那天是到侯寨植树,眼前的胡杰,脸色苍白,瘦得无力,封闭得可怕……”活动的组织者刘蕊这样回忆胡杰。

  胡杰静静地向刘蕊倾诉着自己的“不幸”,这是他经历惨变后第一次像别人倾诉,没有异样的眼光,只有真诚的安慰、鼓励。

  如今的胡杰,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生活重新开始,“是月半弯,是刘姐,让我脱胎换骨,恢复生活的信念”。

  ●没有爸爸但有一“群”妈妈

  单亲妈妈多是心灵受伤的人,同时,物质生活状况也不好。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压力下,她们孤单,自我封闭,远离社会。对于这些,单亲妈妈尚能用坚韧承担,但她们最担忧的是孩子,怕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月半弯”这个家里,妈妈们发现,孩子也在悄悄改变。

  “月半弯”有三个主要负责人:周瑜,刘蕊,李金玲。她们仨是所有孩子的“妈妈”。

  “大姐”周瑜的女儿雯雯7岁了,她说她有“很多妈妈”,每次见到刘蕊、李金玲她们,雯雯总是喊“大妈”、“二妈”而不是“刘阿姨”、“李阿姨”。

  雯雯的文具,“这个是我大妈给我买的”、“这个是我二妈给我买的”雯雯说,她的妈妈已经排到“十位”了。

  同样,刘蕊、李金玲的儿子,也都把别的阿姨喊“妈妈”。

  “月半弯”不是一个固定组织,是浓浓的亲情,让这个家跌跌撞撞走过一年。

  在和记者交谈中,刘蕊常提到一部纪录片——《帝企鹅日记》:生活在南极零下80摄氏度的帝企鹅,在暴风雪来临时,千百万只企鹅拥在一起取暖,有时还能随着风向转圈。“我们就像那些企鹅,拥在一起,抵抗寒冷。”刘蕊说。

  ●影响别人也改变了自己

  “月半弯”走过了一年,几个“带头大姐”改变了很多人的同时,她们自己也在改变着。

  大家称刘蕊是“秘书长”,因为她付出最多。

  “月半弯”沙龙的成员,刘蕊都一一建立档案:地址、联系电话、家庭状况都一一记录。每次活动,刘蕊都一一通知。刘蕊说,曾经有一个活动,她从下午2点打到晚上7点,一直跪在床上打电话,后来腿都不能站了。

  付出得多,刘蕊收获也多,感觉“生活不再是灰色,变得有意义了”。

  刘蕊今年37岁,在某机关工作,很阳光、健康,如果她不说,你不会想到她是一个单亲妈妈。

  刘蕊的情感经历也比较曲折。结婚早,儿子很小时就和丈夫感情不和,她等着孩子长到12岁,由儿子选择跟谁过。

  儿子选择了她,从此,母子相依为命,今年儿子已经16岁了,上高二。

  和大多数单亲妈妈一样,在离婚后的那段日子,刘蕊只是和儿子相依相偎,艰难地生活,没有朋友,与社会保持着距离。

  走进“月半弯”,刘蕊有了朋友,生活也变得充实。由于工作不是太忙,她就义务承担了沙龙更多的事务,“月半弯”成员有了烦心事,也喜欢找她。

  帮一个个人解开心结,帮一个个人走出阴影。刘蕊感觉自己生活非常充实,感觉自己原来是很“有用”的人。

  “如果让你去找只蝴蝶,那会很累,很难!但要是去种盆花,蝴蝶就来了。”刘蕊从一本书上看到这句话,就记下来了。刘蕊说,这句话很能表达她心境的变化。

  “月半弯”另两个“大姐”周瑜和李金玲,也是在付出中收获快乐。

  周瑜有自己的厂子,事多,但只要是“月半弯”的活动,她会放下一切。因经济状况稍好点,每次活动,周瑜还要贴点钱。

  李金玲本来在巩义一家公司打工,为了便于组织活动,今年秋天,她辞去工作,来到郑州,目的就是能常和“家”里的姐妹在一起。

  ●梦想有个固定的“家”

  “月半弯”走过一年了,这段时间里,周瑜、刘蕊、李金玲经常碰面,商量举行什么活动来庆祝周岁生日。

  “很久没集体活动了,成员们都急了。”周瑜说,她们几个正在联系场地,想这个周末聚一次。

  “月半弯”以后怎么走,能走多远?三个“带头大姐”心里都没底儿,有很多具体的问题困惑着她们。

  首先,她们希望正式成立“月半弯单亲妈妈俱乐部”,成为一个民间社团组织,也算有个名分,单亲妈妈也算有个固定的“家”。而成立俱乐部,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

  其次是场地和经费问题。无论沙龙也好,俱乐部也好,没有固定场所,举行活动就不方便。目前,“月半弯”里单亲妈妈、爸爸将近200人,每次开展活动,都为场地发愁。活动需要经费,而单亲妈妈大多没有工作,还带着孩子,经济状况不好,收会费几乎不可能。另外,要是能有自己的一个专门网站就好了,跟大家交流起来更方便。

  最后,单亲妈妈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各种原因,这个群体还在不断扩大。单亲妈妈是弱势群体,更需要社会的关爱、理解。她们也渴望重新组建家庭,过上正常的生活。

  “无论多么困难,‘月半弯’都会坚持走下去,因为我们,还有许多单亲妈妈,都离不开她。”周瑜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