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七旬老人“复活”盖州古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5:43 华商网-华商晨报

  

七旬老人“复活”盖州古城(图)

  微缩古盖州景观■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唐聪摄

  

七旬老人“复活”盖州古城(图)

  今日之星:76岁的常老

   星事迹:做了两个微缩的古盖州城,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钟鼓楼等建筑

  星指数:★★★★★

  晨报营口讯(记者唐聪)30多米高、古色古香的魁星楼,遵循“东三西四南五北六”规律报火警的钟鼓楼……

  这些曾经出现在盖州古城里的古建筑,被76岁的常老“复活”了:老人做出两个微缩的古盖州城!

  痛心古建筑几乎消失殆尽

  昨日,记者在老人家中,见到了老人做的微缩景观。整个景观长约1.6米,宽约1.5米,其中城墙按照1:550,城内建筑按照1:100的比例做成的。

  21座庙宇、钟鼓楼等建筑,青灰的瓦片和墙壁,对记者来说,体会到的仅是漂亮和精致,而对常老来说,它们承载了他儿时难忘的时光。

  常老讲,自己是1930年生人,12岁时随母亲从老家河北逃难到盖州。那时候的盖州由于出产丝绸,成为南北客商云集的商埠。

  在常老的记忆里,每天都有丝绸从商人处出手,运到城南的大清河码头装船运走。当时各式各样的庙宇是常老经常去的地方。

  据常老回忆,当时盖州城里庙宇较大的是4个叫会馆的建筑,分别是三江会馆、山西会馆、山东会馆和福建会馆。

  “除了庙会之外,我最常去的就是魁星楼,趴在楼顶往下看整个盖州,是很大的快乐。”常老说。

  但令常老痛心的是,随着时光的流逝,盖州城里的21座庙宇和公众景观,几乎已经消失。

  痴迷两造盖州微缩古城

  1998年,经过数不清次数的实地考察,自小就会木匠活的他决定,造个微缩盖州古城。

  先画图纸,再挑选木材,确定比例,拿着卷尺去50公里外的盖州市,寻找当年的遗址……那段时间,已近70的常老每天为他的梦想奔忙。

  “把整个城微缩起来不容易,”常老感叹,“城墙比较长,适用的比例是1:550,而城内建筑比较小,用1:100的比例。”

  1998年秋,他的盖州古城终于完成,微缩模型引起了营口档案馆的重视,常老当即表示,将心血之作捐献给档案馆。之后,常老决定,再给自己造个“盖州古城”。

  “这模型主要的原料选的是白松。”常老介绍。记者看到,老人对城内的庙宇刻画很是用心,小到1厘米宽的庙宇牌匾上,都很工整地刻着“财神庙”的字样。

  欣慰已恢复三座庙宇的原貌

  “这些古迹,现在都找不到了,”常老慨叹,“古城西北的城隍庙,现在成了城隍庙小学,还新起了楼;城中央最高建筑鼓楼,解放后就扒平了,改成鼓楼街道办事处;还有东关的财神庙,后来成了捻线厂,现在这厂也黄了。至于明代就建起的城墙,现在也很难找到了。”

  昨日,记者从盖州市文物部门了解到,常老的模型比较准确地记录了历史,盖州目前已经修缮和恢复了21座庙宇中的3座庙宇的原貌,并将致力于挽留这段历史。

  “我只想给人们看一个富有文化价值的,真实存在过,而他们从没看到过的珍贵的盖州城。”常老这样说。

  钟楼是当时的"119"

  盖州古城给常老儿时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每到正月十五,常老就和母亲、朋友到城内钟楼看花灯、上香。由于人多,到正月十七庙会结束,看钟楼的老和尚会扫出百十多双被挤掉的鞋子,专门留出时间等百姓来领鞋。

  平时,钟楼除了报时外,还担负着类似“119”的功能,“东三西四南五北六”,听钟敲几下,就大致知道哪里起了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