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她是中国首位职业劝捐员3年劝96人捐出眼角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7:19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今年28岁的陈淑莹是我国第一位职业劝捐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劝人死后捐献眼角膜。她要听着别人痛哭,看着别人流泪,甚至还要忍受别人的怒骂。从2003年至今,她成功劝捐96例,帮助212人寻找到了光明。她的到来,对于临危的患者只是一种死神的召唤吗……

  作为我国人体器官捐献最前沿的一名工作者,她走着一条异常艰难的路。

  公婆不知她具体工作

  晚上8时,陈淑莹离开医院回家。每一次离开劝捐现场,她都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心态,让心情从沉重中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1996年,陈淑莹从护校毕业后,成为深圳市眼科医院的护士。2003年5月,陈淑莹得知深圳眼库要招一名专职的劝捐员,她报了名。一个没结婚的女孩子想当专职劝捐员,陈淑莹的决定让许多人都惊讶不已。男友反对,父母也不同意,“妈妈说我一个女孩子去干这个,就算男友不嫌弃,以后公公婆婆也会嫌弃。”陈淑莹并不在乎,“我的性格就是这样,大家认为难做的,我偏要去试一下。”

  此外,为了避免一些麻烦,她的公婆至今都不知道她的具体工作。

  头半年几乎每天都要哭

  前半年是最困难的阶段。“我几乎每天都要哭,心理压力特别大。”

  第一次劝捐的经历陈淑莹至今还记得,当时她不仅挨了骂,还差点被人打。2003年7月,陈淑莹听说发生一起车祸后,就赶到了医院。遭遇不幸的是一位20岁的男孩,医生已经诊断为脑死亡。陈淑莹小心翼翼地向男孩的母亲说出了劝捐的想法。悲痛中的母亲一下子扑向陈淑莹,撕扯着她的衣服吼着:“你是什么人?你为什么要咒我儿子死?”

  但是陈淑莹并没有放弃,她一连几天做家属的思想工作,没想到男孩的家人后来居然同意了。

  按照法律规定。眼角膜捐献完全是自愿无偿的行为。但有一次,一个女孩告诉她,要给妈妈办后事,要5万元。“这种情况肯定是满足不了的,如果实在是要钱,我们只有放弃。”

  常常盯着车祸报道

  有了成功的经历,陈淑莹每天都不停寻找哪里有死人的消息。“我常常盯着报纸上的车祸报道,只要哪里一发生车祸,我就跑过去。眼角膜必须要死亡6小时以内捐献才行。”

  令陈淑莹没有想到的是,第一年,她的这份劝捐工作居然还包括了帮尸体穿衣服,抬尸体去殡仪馆。

  有一段时间,陈淑莹感觉做不下去了,“每天我看到的都是人生最灰暗的一面。我当时都快疯了。”这时陈淑莹想到了一个调节心理的方法,找卖保险的人聊天。“卖保险的和我们都是要做人的工作,做这一行要把挨骂当作一种享受,这样慢慢走出来了。”

  据统计,目前我国等待角膜移植的病人有200万,而全国各大医院每年总共可以完成的角膜移植手术只有2500例左右,大多数的人只能在黑暗中等待着。

  今年10月,深圳成立首支器官捐献志愿者服务队,陈淑莹是队长。服务队是自愿成立的,队员有企业老板、白领等,主要做宣传活动,有时候也会帮着陈淑莹去劝捐。(广州日报)

  现场录音

  一次对话救了五个人

  11月4日下午5时,当陈淑莹应约准时出现在医院的时候,47岁的邓到君顿时哭得胀红了眼,她知道只要陈淑莹一来,就意味着她儿子夏超明活不了多久了。更让她心如刀绞的是,陈淑莹是来劝她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出来的。

  “有人走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来,他却把光明留下来,你可以在别人的眼中看到他的光明。你们很了不起。”陈淑莹说。

  “不是我们了不起,是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了不起,那些人感化了我。”邓到君的丈夫夏跃燕说。

  “捐献成功后我会给你一份证书。”陈淑莹说。

  “证书我不需要,也不需要报酬,有报酬的话就意味着我要卖儿子。”老夏说。

  “捐赠的事先不要跟孩子讲,让他能安心地走。”陈淑莹说。

  “没有跟他讲,我们想让他带着生存的希望走。”老夏说。

  “阿姨千万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我代表患者感谢你们,是你们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陈淑莹说。

  下午6时,老夏填写了志愿书,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和其他一些器官。如果这次捐献全部成功,夏超明可以救5个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