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省第八次党代会特稿之二 建设文明云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9:44 云南日报

  各代表团连日来都在讨论一个重点话题——“建设文明云南”。

  这是白恩培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七届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确定的我省今后5年四大奋斗目标之一。

  报告这样阐述了“建设文明云南”的内涵:“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文化繁荣发展,社会明礼诚信,城乡文明进步。”

  打牢共同思想基础

  “这是一个很好的报告,里面专门提到了建设文明云南的奋斗目标,说明省委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马志山代表说。

  马志山进一步阐述道:我省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还需要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用先进文化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鼓舞干部群众的斗志,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讨论中,各代表团充分肯定了我省近年来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他们指出,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建设,为实现“建设文明云南”的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加强,新闻报道有深度、有力度,外宣工作有特色、有影响,树立了云南在国内外的良好形象;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卓有成效,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文学艺术全面繁荣,涌现出一批获得全国性大奖的精品力作;一批理论人才脱颖而出,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研究获得新的进展;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深入推进,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等等。

  代表们认为,在建设富裕云南、和谐云南进程中,文明建设大有作为。报告提出,“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都可以放手试,大胆闯。”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如果树立起“三个有利于”的思想,摒弃因循守旧、小进则满的思想观念,转变一切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革除一切羁绊手脚、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就可以团结奋斗,奋勇前进,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成果,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大会开幕的当天晚上,我们欣赏了著名的《云南映象》,它就是我们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成果之一。”代表们越说越具体。

  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建设文明云南,关键是建设先进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来自昭通市的张登亮代表开门见山地说。

  张登亮说,“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是云南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报告同时提出了建设文明云南的重要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他们认为,如果忽视文明云南的建设,富裕云南建设的目标就难以顺利推进,要充分认识省委抓文明云南建设的决心和部署,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建设文明云南,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张登亮提出,应该切实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要改进和完善学校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整合教育资源,对千千万万农民群众进行培训,从思想、文化、道德,到实用技能的全方位培训,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懂经营、善致富的新型农民。他专门提到,通过加强培训,昭通的人口压力正在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新亮点。另外,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加强“三观”教育,使干部真正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

  代表们呼吁,公共财政支出要更多地向教育倾斜,要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扩大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使应该上学的孩子都有机会上学、上得起学。

  代表们提出,建设文明云南,要抓载体。只有抓好载体,明确文明建设的对象,我们建设才能有的放矢。譬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村建设成为文明新村;以多种形式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厂矿、文明学校等建设。“红军长征精神,是我们建设文明云南的宝贵财富。”

  “要以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为契机,陶冶人的情操。”张登亮代表举例说,昭通市培养了“昭通作家群”,拓宽了传承文明、宣传昭通的渠道。

  共享文明建设成果

  “我们村里每年至少搞5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傣族女代表俸秀英不紧不慢地说。“群众爱学习了,技术水平提高了,文明程度就会更高,甘蔗种得更好,猪、牛养得更多,挣的钱更多,村子就更文明了。”

  俸秀英是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村支部书记。她带领全村14个村民小组,在搞好生产的同时,积极创建文明村寨。2003年,他们帮助35户困难群众掀掉了茅草房,全村600多户人家全部住上了瓦房、砖房;水泥路进组入户;3个完小书声朗朗,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党员干部带头走进培训班;青壮年组成的护村队早晚无偿巡逻……

  这个傣家村寨山清水秀,种养渐成规模,去年人均纯收入达1839元,今年将突破2000元,增幅超过20%;邻里和睦,安静祥和,已经有1个小组被评为省级文明村,3个小组被评为市级文明村,3个小组被评为先进文明村,其余小组正准备报批县级文明村。“酗酒闹事、打架斗殴、偷盗现象都没有了。”俸秀英说。

  这位朴实的少数民族女代表还自豪地告诉记者,村里没有集体经济,但刚刚过去的敬老节,她还是带领村干部筹集了一点钱,看望慰问了村里的8位困难老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是96岁,我们要让他们也能够像大家一样高高兴兴地生活。”

  作为一个农村基层代表,俸秀英没说什么大的道理。她对记者所讲的,就是如何提高农村群众的文明素质,用文明建设成果促进生产,让大家共享文明建设的成果。正因为这样,她对报告中“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部分看得非常仔细,尤其是“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的部署让她激动不已。

  “涉及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部分,最能够引起基层代表的共鸣。”一位来自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女代表说。

  代表们说,报告在文明云南建设方面总结实实在在。“今年有600万学生免交学杂费,260万贫困学生享受全套免费教科书,120万贫困学生得到生活补助,按期实现‘普九’和‘扫盲’目标”,“新建改造700多所乡镇卫生院”,“在全国首创并推广实行农业人口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1.5‰降至8‰以下”等等成绩,让全省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享受到文明云南建设的初步成果。

  代表们认为,报告在文明云南建设方面作出的部署非常具体。“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完善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的资助制度和扶持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优势,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促进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安排专项资金,解决6000个行政村没有卫生室的问题,做到村村有卫生室,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等等,无不体现省委以人为本、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建设文明云南的决心大,措施具体有力,顺应民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本报记者 李绍明 沈向兴(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