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0:34 中国环境报 | |
□张汝奎 昔日的德州,可谓是以旱涝碱为患,以贫穷落后而闻名,经过近30年改革春风的洗礼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竟一扫昔日的贫穷,变成道路宽畅、林茂粮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富裕之地。 金秋时节,笔者采访了地处山东北部的德州市。这里的农民正值秋收秋种大忙季节,满目秋色,尽收眼底;所见所闻,为之振奋。 发展生态产业打造绿色德州 当你乘坐火车或是沿104国道由北至南而行将要进入山东境内时,远远地就有一片绿色映入您的眼帘,这就是始建于3年前的冀鲁边界绿色屏障带,它的建成不仅仅是有效地挡住了风沙,也改写了德州市长期以来城市光秃秃的单一形象。 近年来,德州市从市委、市政府到各级各部门全党动员全民动手,齐心协力打造绿色德州。目前,绿色通道、冀鲁边界绿色屏障、绿色围城围村、农田林网化及城镇园林化等绿色生态工程的建设,使全市逐步形成了平原绿化、城镇绿化、绿色通道相结合,乔灌草合理配置的生态林业格局。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从12.4%提高到29.4%,连续3年获山东省植树造林第一名;以实施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放心工程为基础,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监测体系,大力开发沼气、农作物秸秆等农村再生能源,生态农业建设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86个,认证面积达60万亩,示范带动面积300多万亩;已有32家企业的36个无公害农产品、21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获得国家认证;建设户用沼气两万余个,推广应用生态模式8项,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了60%,规模化蓄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逐步形成了枣林间作,林粮菜间作,立体种植、养殖和综合利用等七大生态农业模式。近几年,德州市还改造中高产田4600公顷,治理沙荒盐碱地11800公顷,新增耕地面积8470公顷。同时,加强了生态防护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复垦土地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标准,改善了区域生态条件,确保农业增收。改善城乡面貌构筑和谐人居环境 近年来,德州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努力为城乡居民创造便利舒适、环境优美又有易于健康的生活与居住环境。一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间,共新建、改建、扩建城区主干道40余条,建成了全长49公里的城区外环高速路,形成了便捷快速的交通体系;二是推进城市园林化。全市以提高城市形象为目标,坚持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到2005年底,市区建成绿地总面积1357.66公顷,绿化覆盖率37.82%,绿地率35.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67平方米。三是努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先后改造建设了新湖风景区、锦绣川风景区、长河公园等公益性景区。2001年以来,创建省、市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共35个,环境优美乡镇13个,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06年8月21日,德州市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奖”,成为首批全国35个获奖城市之一,山东省西部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严格环境执法改善环境质量 德州市是山东省的北大门,依法治理环境污染是建设“绿色德州”、“生态德州”工程中的重中之重。近10年来,德州全市投资5.35亿元,对40多家企业实施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先后关闭了57家小造纸和草浆造纸生产线,全市纸浆造纸生产企业由1995年的62家减少为目前的5家;关闭了5家5000吨以下的酒精生产线,对近20家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取缔市区1万吨以下燃煤锅炉,严格限制新建10吨以下燃煤锅炉,大力推行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城市管道燃气、集中供热普及率均超过80%,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功能区标准。总投资数亿元,建成7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34万吨,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75%,在14家重点企业安装了污染自动在线监控设备,两条河流建成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对15条主要道路实行垃圾收集袋装化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