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百姓的灿烂笑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0:47 海峡都市报 | |||||||||||
日益丰盈的财政,使我省361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学杂费实现全免 N本报记者 帅斌彬 李建芳 马智晔游庆辉文/图
核心提示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在福建,是实实在在的政策保障。 2006年春季,我省决定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2005年和2006年,我省出台“政府助学金”,帮助贫困大学生和中职校学生。2004年1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惠及我省70万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农户。 免除学杂费的361万农村中小学生笑了,他们真正享受到义务教育了; 缺钱上大学的学生笑了,他们照样能踏上求知之路; 曾经为看病发愁的农民也笑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他们的医疗费不再沉重…… “今年1至10月,我省财政收入865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数字,预计今年年度财政收入将首次超千亿。”这是记者昨日从省财政厅获知的消息。从2002年以来,我省GDP已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的增幅。 这一组数字所印证的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更高站位和更宽视野的科学抉择,已使福建经济进入经济增长周期的平稳发展阶段,省财政和社保各部门“集中财力办惠民之事”———正是这两年福建财政工作的主旋律,它使生活在八闽大地上的3500万人都能共享海西发展的繁荣成果。 1. “学费少了一大半,妈妈说这下可好了。”莆田市的小学生刘丽脸上溢出笑容 ———办大事,提前一年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 “学费少了一大半,妈妈说这下可好了。”刚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刘丽,是莆田市涵江区塘头学校的学生,今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她带着家里给的31元钱,到学校报了名。而在去年,小学二年级学费是121元。 这是我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后带来的变化,农村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每学期学杂费免除90元,中学生每学期免除120元。在塘头学校的公示栏上,人们清楚地看到,往年的学杂费一栏,如今已经成了空白。 今年年初,中央提出用两年时间,全国实现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其中,中东部地区2007年实现。作为一个东部省份,我省却走在了中央规定时限的前头。 作为省委、省政府惠民实事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农村义务教育成为当务之急。从2006年春季起,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这一政策,为农民减负6.78亿元,惠及全省361万农村中小学生。今年1月,省长黄小晶提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举措,一定要切实履行职责。 同时,2005年秋季开始实施的农村低保家庭及特教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持续推进,这些孩子将享受免教科书费、免学杂费以及提供生活费补助的优惠政策。 2. “我用政府发的助、奖学金,不仅生活费不用发愁,还可以给在读高中的弟弟妹妹买点学习用品。”福建农林大学的大三学生柳丽玲,绽放青春的笑容———办急事,20多万贫困大学生受资助 20岁的柳丽玲买了几件学习用品,邮寄给还在老家念高中的弟弟和妹妹。两年前,她怀揣着父亲借来的钱,来到福建农林大学。交完学费后,她发现自己仅剩200多元。那时候她读大一。 两年后的今天,她不仅可以从容地支付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费用,还可以挤出一部分钱,给弟弟妹妹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真想象不到,当初被生活所迫的她,甚至有放弃读大学的念头。 丽玲能安心读大学,得益于我省去年春出台的高校“政府助学金”以及今年秋出台的高校“政府奖学金”。前者让家贫的丽玲每月有150元的补助,而后者可以让品学兼优的她一次性获得3000元的补助。 省教育厅财务处提供的资料表明,自2005年春季省政府设立高校“政府助学金”以来,我省高校每学期都有7万寒门学子摆脱窘境,他们中的特困生每月可获得150元的生活补助,贫困生每月可获100元的生活补助。至今已累计有20多万贫困大学生受益。 今年8月,省政府又设立了“省政府奖学金”,对那些家贫又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每学年无偿资助3000元。全省将有1000名学生受益。 中职生也没有被忘记。今年7月,根据省政府的相关会议精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文,设立中职校“政府助学金”。 3. “这1万多元,帮了我们大忙!”晋江市的施大叔,只交了20元,就为他刚动过手术母亲领到了医保款 ———办善事,力争让所有人都看得起病 今年10月,晋江市深沪镇华峰村施大叔到市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窗口,为刚动过手术的母亲领到了1万多元医保金。“我们只交20元,就可以医保一整年。”施先生高兴地说。 原来,今年7月初,施先生的母亲因病住院20多天,前后花去3万多元。因为参加了“新农合”,他们获得了1万多元的医保金,这大大地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作为省级“新农合”试点,记者从晋江市卫生局了解到,省财政将给予晋江每人每年10元的补贴。此外,晋江市参合对象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60元,其中30元由市政府埋单,10元由各街道、镇负担,个人只需出20元。这样,参加“新农合”的人,每天交不到6分钱,就可以获得1年的医疗保险,其全年住院补偿金累计最高可达6万元。 去年,省财政安排了2098万元对试点地区“参合”的农民给予补助,今年这项资金达到2.54亿元,截至今年10月31日,全省“参合”人数达到近919万人。 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配套措施,我省继投入300万元启动了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试点后,今年省财政已安排预算1300万元用于各地农村的医疗救助,在现有9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的基础上扩大到27个县。 4. “多亏每月90元的生活补助,我有了生活的信心!”龙海市村民陈青叶,家境贫苦,她是低保政策的深切感受者 ———办实事,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低保 “现在家里吃饭没有问题了,逢年过节政府还来慰问,幸亏有政府,我有了生活的信心!”龙海市紫泥镇仁和村村民陈青叶,9年前丈夫病故,留下两个年幼子女,仅靠她打季节性短工艰难度日。实施低保后,她家每月享受90元生活补助,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把孩子扶养成人,让他们回报社会。 正是这每月几十元的低保金,支撑着我省农村70多万贫困户的希望。 2003年底,时任省长的卢展工同志要求全省进行农村贫困人口的普查,摸底显示,当年我省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为70.6万人。 为统一认识,省政府先后共召开9次省长办公会及专题工作会,研究低保制度实施的可行性。省委书记卢展工多次强调,福建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悬殊较大,因此,必须集中财力办实事,每年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为老百姓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特别是要向农村倾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004年1月,我省农村低保正式在全省全面实施,将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1000元确定为最低生活保障线,应保尽保,我省超过75万人口纳入低保网络。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2005年9月考察福建时认为,福建的农村低保工作为全国提供了经验。今年初,民政部与世界银行驻中国办事处评估后认为,我省与浙江省低保对象瞄准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追根溯源,福建“集中财力”的实践,是起步于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从2003年的农村税费改革开始,我省给予农民更多利益,从省情出发,集中财力近18亿元用于农村税费改革,提前实现了取消农业税。 2004年,我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各级财政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当年支持“三农”支出达120多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的一年。 今年,省财政集中安排专项资金2.1亿元,解决农民饮水问题;组织搬迁2万名自然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贫困群众;集中安排2015万元山海协作发展资金,用于沿海企业单位到山区投资创业的银行贷款贴息;引导农村信用社筹措1亿元小额信贷资金,为贫困农户提供小额信贷服务…… □声音 为和谐海西提供强力支撑 老百姓灿烂的笑脸表明:经济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为和谐海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加快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强社会保障,让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连年提高,在海峡西岸已汇成了巨大的社会和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