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苏宿迁市委书记:严格执行吐痰罚款20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1:07 新民网
江苏宿迁市委书记:严格执行吐痰罚款20元

中共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新民网·独家报道】11月13日,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在网上发表的《关于宿迁人的行为举止细节问题》的帖子引起网友热议。张新实批评了有些官员如厕后不冲水、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呼吁所有宿迁市民“勿以善小而不为”,打造城市软环境。

  13日下午,中共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接受了新民晚报·新民网专访,认为文明行为举止关乎宿迁的生存和发展。张新实书记在专访中畅谈宿迁发展与个人博客,除了表示要严格
执行“吐一口痰罚款20元”的措施外,更透露了一项正在研究、全国首创的举措。以下为采访部分节录,更多细节请关注11月21日(下周二)的新民晚报长三角专刊。

  没有一天不上网

  新民网:张书记,平常您有时间上网吗?

  张新实:我现在每天都要上网,随身带一个移动卡,坐在车上的时候也要上网,网络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新民网:可以说是个“老网虫”了吧?平时都上些什么网站,看些什么新闻呢?

  张新实:对对,没有一天不上网。首先看的是“网上宿迁”,其次是一些门户新闻网站:宿迁所有的新闻我都看,其他网站主要看国内外的一些新闻,因为网上新闻比报纸要快。社会新闻也看,还有你们年轻人关注的网络热点、网络红人,文艺的、体育的,我都看。

  新民网:所以我们就能在网上看到您发的帖子。我们知道,从经济指标来看,宿迁并不是江苏最发达的城市,大兴讲文明之风对宿迁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别意义吗,有网友认为这种想法可能有点超前,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新实: 我不认为超前,我不认为这是小事。当物质财富丰富到一定程度,人们应该有个更高的追求。人的文明程度可以和经济发展的状况成正比,也可以跨越式地发展。宿迁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增速去年是全省第一。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绩,依赖于宿迁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我们的投资条件,吸引了大量外地客商到宿迁来投资兴业。他们到了这个城市,总的感觉是这个城市特别漂亮,是一个生态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5%;而且宿迁这个新兴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都是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都是请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和国外一些设计院来设计的。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市民的素质,还停留在县城的水平上。我感到这个问题不是小事,它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同时也反映了我们领导者的眼光和管理水平。有些问题你视而不见,或者熟视无睹,它日积月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甚至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是一种陋习。我看到了这个问题,觉得可以先在网上发帖子,先来进行“疏导”,让大家认识到这个陋习,引起一些讨论。

  厉行“吐一口痰罚款20元”

  新民网:也就是说这仅是个开始?市委会不会出台专门纠正不礼貌行为的规定或文件然后坚决推行呢?

  张新实:一定会。疏导实际上是一个思想发动和动员,大部分行为还是靠强制,强制以后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以后就成为自然了。下面我们还有两个动作,一个是市文明办出台的《宿迁市民文明行为规范》;第二个是网友提出来的,2003年非典期间,提出的“吐一口痰罚款20元”这个措施,要严格执行。

  新民网:我们在您的贴中也看到了您对新加坡制度化处罚措施的赞赏,是否意味着宿迁要厉行处罚呢?

  张新实:这就是我要谈的“吐一口痰罚款20元”这个措施,以前大家有不同的意见,认为是否符合法律,地方政府有没有权力出台这样的措施。现在我们和法制办正在研究,是否还要提高罚款。

  那时候防“非典”,大家闻“痰”色变,都很拥护这个措施。现在好象“和平大吉”了,一些人就反对这个措施,我看大可不必。有网友回帖,有时候骑车的时候,随风而行居然脸上能沾到别人的痰沫,太恐怖太恶心了。

  我准备再跟个帖,其实这个政策只是针对不自觉的人,因为有文明习惯的人不会很在意。我在华西村访问的时候,华西村书记讲过一个例子,以前华西村规定摘一朵花、折一根树枝罚款两百块,但还是禁不住。于是出台一项政策、摘一朵花,折一个树枝罚款一万块,这个措施出台之后,家长对小孩就一再教育,立杆见影。这对规范个人行为,教育下一代有好处。再严厉的办法都要执行。

  新民网:一些网友拿您和您的前任“铁腕书记”仇和(现任江苏省副省长)作比,说您是先疏导再强制,而仇书记是先强制再解释,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新实:仇和也好,我也好,都是宿迁领导班子集体中的成员。所有的方针政策举措,都是集体形成的,也是大家共同实施的。个人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具体措施还是全市干部努力的结果。即使工作方法不同,也是殊途同归。

  新民网:准备“疏导”多久再出台相关措施呢?

  张新实:再等一等,等更多的市民、网友参与讨论。大城市可能已经过了这个过程,80年代我在南京,吐一口痰罚款5毛钱,那时候有个笑话,有人吐了口痰拿了一块钱出来说不要找了,我再吐一口,但现在市民都自觉了。但对于我们这种中等城市来讲,还是初级阶段,还是要走上“先疏导,再强制,习惯成自然”的道路,疏导这一步是不可少的。

  新民网:有网友在跟贴中反映了诸如交警不文明执法等一些问题,对网友跟贴中反映的问题你们准备怎么处理?

  张新实:不会置之不理。昨天宿迁市公安局长自己看了回帖。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总体上,我们的执法队伍是好的,但是不排除仍然有一些不文明执法行为。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受了处罚的网友在这里宣泄不满,但我们秉持包容的态度,允许网友议论提不同的意见。你发泄一下也没什么了不起,我们有这个包容度。

  市委书记亲抓网络宣传

  新民网:宣传手段还有很多,您为何选择用网上发贴的形式表达观点呢?

  张新实:我觉得报纸版面、广播应该做一些大的战略和工作重点的宣传,比如说宿迁现在宣传的是两个重点(“创业文化”和“招商引资”),我们要求,报纸上天天有文字、电视上天天有图像、广播里天天有声音、民间中天天有议论。之所以选择网上发帖,一方面是网络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是想引起讨论,吸引更多市民参与。从参与的角度讲,网络比起报纸和电视等媒体来说更有优势。只要网友从网上跟了帖,肯定引起了他的思考,而且他亲自动手敲了一阵子键盘,肯定比看一遍报纸或者一个图象来得有效,印象深刻,如果宿迁有5万人跟了帖子,都痛陈陋习,那一定会引导和带动其他人也尽快改变不文明习惯。

  而且同时也增加了“网上宿迁”的浏览量,增加每百户人家拥有的电脑,给宿迁做了广告。网络也不受地域时空限制,影响面无限。今天南京的一个董事长还给我发短信,对我们改善投资的努力表示赞赏。

  新民网:听说您作为“一把手”亲自抓网络宣传?

  张新实:宿迁网络是我抓的,“网上宿迁”2003年1月1日开通的时候,我在市里最好的饭店的大厅里开了一个所有的部、委、办、局、县、区“一把手”参加的会。这也是“逼”啊,当时有的干部,对网络不懂也不会,我就要求“一把手”亲自上台操作,亲自介绍自己部门网页的内容、特色等。以后网上宿迁所进行的改版和升级每次都是我自己抓的。

  新民网:为什么要“一把手”亲抓网络?

  张新实:我觉得不是“一把手”抓,这个网站很可能办不起来,或者效果有差别。很多市到我们宿迁来看网站工作都非常羡慕,很多市都是一个政府办领导分管,一方面不入门,一方面汇报工作还摆不上位置,更谈不上“一把手”亲自负责。还有一些政府网站,简直就是用钱“堆”出来,请公司帮你代理,做了以后没有力量做维护,信息源少更新慢,整合不起来,成了空挂着的“垃圾网站”。

  我们要求宿迁的网站必须要时时更新,报纸和网站要互相促进,我要求市内的报纸等媒体记者写的稿件,经编辑认可没有印刷上报之前都可以上网,因为报纸夜里12点左右才会印,而网站是即时更新的。

  新民网:张书记,如果以100分为您的目标状态,你给现在的宿迁打多少分?

  张新实:从发展速度来看,能打90分;从现状和总量来看,宿迁刚及格,只能打60分。所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新民晚报·新民网 王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40,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江苏 市委书记”的相关新闻
范燕青当选为江苏常州市委书记 (2006-08-31)
江苏宿迁市委书记回应医改调研:坚持方向不动摇 (2006-06-26)
江苏宿迁市委书记仇和当选副省长 (2006-01-20)
图文: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在做主题报... (2005-12-12)
图文: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接受采访 (2005-12-12)
图文: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在小康论... (2005-12-08)
“环境”的相关新闻
坚持科学发展 打造生态环境 (2006-11-15)
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无锡出台应急预案 (2006-11-15)
解读六中全会决定: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环境问题 (2006-11-15)
图文:动物与环境奖推荐-谷田中的鹤 (2006-11-14)
图文:自然环境组第二名-海底天空 (2006-11-14)
图文:自然环境组一等奖-沙丘 (200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