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帽子的博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4:22 新华网 | |||||||||
有“国定贫困县”的县领导到沿海发达城市争取资金扶贫,住的是高档星级酒店,吃的是高档海鲜宴,原本想投资的企业家看了,疑惑地问:这是贫困县来的吗? 国家级的贫困县,可以说是顶含金量高的帽子,无论富裕起来与否,戴上这顶帽子的地方,都不愿轻易丧失对中央下拨的巨大资源的支配权,这就不仅有“奢侈”的贫困县,也有“跑部前进”的贫困县,有“经济强县”贫困县,有力争戴上帽子的“贫困县”,等等
国家给予贫困县的种种优惠政策,是对贫困地区人民的关怀。一些富裕起来的“贫困县”因此说:我们这里财政收入高了些,但群众还是很穷。若真的如此,这些县的官员就应该少住几次高档星级宾馆、少吃几顿海鲜盛宴,而更多地承担起扶助贫困群众的责任,让国家的资源集中到那些财政更穷、人民收入更低的地方。说到底,这也是资源如何更公平地分配,以缩小区域贫富差距的问题。而在这一点上,建立一个合理的“贫困县”退出机制,是实现扶贫资源分配公平性的重要步骤。 扶贫资金如何更好地体现公平性?在中西部广大贫困地区,贫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共财政窘迫,没有担负起符合现阶段群众要求的公共支出的能力;另一个则表现在老百姓的贫穷上。 针对上述两个特点,专家指出,一方面,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模式,要有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贫困县也存在扶贫开发从“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转换的问题,最终使地方财政有能力承担更多的公共支出;另一方面,要划小扶贫单元,从扶持“贫困县”缩小为扶持“贫困村”,这样可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度,也就更好地满足了扶贫资金使用的公平性。 不管从哪个角度说,在我国依然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增加的情况下,让他们更有效地摆脱贫困,仍需要相关政策更加公平、细致、合理,这是为政者的责任。 来源:瞭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