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云南戒毒所告别监狱式管理:变强制为自愿戒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2:16 中国青年报
云南戒毒所告别监狱式管理:变强制为自愿戒毒
开远市强制戒毒所的戒毒人员自食其力的工作场景。刘建华摄

云南戒毒所告别监狱式管理:变强制为自愿戒毒

  某戒毒所内一场景。坚硬的铁门和冷冰冰的手铐给人一种恐惧感。赵敬东摄

  本报记者 张文凌

  编者按 吸毒人员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用毒品吞噬着自己的生命,既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也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然而,他们的生存状况很少被人们所关注。一项调查发现,吸毒人员的社会生存环境恶劣,遭受抢劫、盗窃、性侵犯等犯罪侵害的比例高于正常人的30倍至60倍,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长期以来,我们采取的是强制戒毒的方法,但收效甚微。戒毒所实行的监狱式的管理方式,引起许多戒毒者的反感和对抗,形成恶性循环。据调查,戒毒者中,出了戒毒所后第一天复吸的有8%,半年后复吸的占70%,一年后复吸的占80%,3年后复吸的达98%以上。最危险的是出所后的一至三个月,复吸率超过了50%。

  专家认为,让吸毒人员戒断毒瘾需要关爱和人道的戒毒方法。云南省开远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推出的“安全岛”计划和“雨露社区”,无疑是戒毒所监管理念与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该模式能否健康发展并得到推广,目前不得而知,但毕竟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为此,我们推出这篇报道,希望给全国的戒毒工作以借鉴。

  在云南省开远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里呆了一年的戒毒人员唐建平早该出所了,可他选择了自愿留所。他拉着妈妈的手说:“在戒毒所里我的生命可以得到延长,我可以常去看你和爸。现在我有工作,有奖金,觉得自己有价值,自信心增强了很多。等过几年我能控制自己了,戒断了毒瘾,我会回到社会上找份工作,找个媳妇,让您抱孙子。”

  唐建平是开远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实施“安全岛”戒毒康复回归计划以来的一名受益者。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该计划自2003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提高了戒毒康复效果,目前自愿申请留所的人员已达240余人。

  “不是逃避戒毒,是逃避戒毒所的环境”

  开远是云南省受毒品危害较早的地区之一。1991年该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2133人,其中不少为大型企业职工和青少年。为遏制吸毒势头的上升,当年,开远市建立了12个戒毒所,分布在一些受毒品危害较重的单位。之后,这些戒毒所逐渐撤消,戒毒人员全部由开远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收戒。

  干警廖技伟于1997年调到开远市强制戒毒所工作。他说当时的戒毒所面积很小,只有几幢老楼,收有120名戒毒人员。当时包括干警在内大家对毒品的危害认识都不深,也不知道戒断毒品有多难。戒毒人员每天做的事就是点名、放风、做操、打球、吃饭、睡觉。他们的生活条件也很简陋:吃两餐饭,洗冷水澡,10多个人挤在一张无法翻身的大通铺上睡觉。

  这种戒毒方式让戒毒者感到难受和无聊。戒毒人员纳红说:“那时我们在一起交流的都是吸毒的事。比如一天吸多少、去哪里买毒品、找谁买等。”

  纳红从15岁就开始吸毒,1991年他第一次被强制戒毒时还在上初中。10多年来,他先后5次进入戒毒所,戒期最短的一个月,最长的三个月。“从进来第一天起就我就盼着出去,出去一周我就复吸了。”

  一些多次进戒毒所的戒毒人员对记者说,被抓进戒毒所“感到心酸、凄凉”,“戒毒期间天天想着毒品”,“出去第一天就去吸”,“过去那种方式对戒毒没有用”。

  “没人能适应那样的生活。”开远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赵云峰说,要让吸毒者戒除毒瘾,就必须改变其生存方式,让他们脱离原来的生活环境,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尽管很多吸毒者从第一次进戒毒所时就想戒断,但戒毒所的生活环境使很多人产生了对抗心理。为逃避这个环境,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自伤、自残、装病、逃跑等,还天天和干警发生对抗。“他们不是在逃避戒毒,是在逃避戒毒所的环境。”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52,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戒毒所 管理”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