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青岛中医的新世纪之“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3:43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最近,有人提出取消中医的论调,立即激起一片严厉的驳斥声。这种论争吸引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开始关注传统中医药在当今的应用与发展。

  “在青岛,中医院数量近五年翻了一番,主要是民办中医院增长很快,而且发展很稳定。”日前,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如是说。

  根据卫生部门公布的数字,“十五”期间,我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由11所增加到22所,病床数达到2346张,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公立机构10所,民营机构12所。

  据介绍,五年间我市增长的主要是民办中医院。按照有关规定,以前审批民办中医院有严格的限制,如申请设置人必须有青岛本地户口、原则上一个区范围内不超过一家中医院,等等。因此,从1991年批准设置我市第一家民办中医院(燕儿岛中医院,现已迁走)以后的10年间,全市只批了2家。从2002年开始,市中医管理局本着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根据卫生改革的需要和社会需求,放宽了对民办中医院的审批条件,非青岛本地户口者也可以申办中医院,而且,民办中医院不再有选址限制。此后几年,我市民办中医院数量有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到目前已达到14所。

  市卫生局中医处的汪运富博士认为,之所以近几年我市民办中医院数量迅速增长,除了政策因素,社会需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是存在着这样一种需求,才有大量的投资者愿意投资兴办中医医疗机构。

  在中医院数量增长的同时,小型的中医诊所队伍也在扩大。记者从市南区、李沧区卫生部门了解到,2002年以来,纯中医类诊所和开展中医诊疗的综合类诊所数量稳中有增,而且绝大多数运营状况稳定。

  位于燕儿岛路的健联医院一年前还是一家纯中医的诊所,现在已经由原来的300平方米扩大到2300平方米,由原来的纯中医诊所扩大到中医、西医、口腔多科兼顾的医院,但中医药仍然是这里的主打特色,有18位中医药专家轮流坐诊,还与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负责人于真对记者说:“在很多病的诊疗方面,中医有西医没有的优势和特色,比如痛风的急性期治疗,采用针灸的方法,不但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而且费用也比用西药更低廉。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接受中医的治疗方法,很多在青居住的外国人也来看中医。我们对中医药有信心,事实也证明社会有这种需求。”

  “当前,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加快中医药学科建设,培养名医和技术骨干,改善人才结构,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青岛市卫生局的赵国垒处长对记者说,一方面培养高端人才,开展中医药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培训基层医生,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只有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了,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要,中医药事业才能得到发展。

  据悉,目前我市已拥有中医药硕士、博士研究生117位,有国家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3位、国家级继承工作导师3位、省级继承工作导师4位、省名中医4位、省级优秀中医临床骨干3位。为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今年,我市还制定并推出了中医药人才培养“揽月计划”与“阶梯计划”,提出用5年时间培养10~15名达到省级以上水准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约100名优秀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中青年人才。

  在最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也得到提高。从2004年起,我市实施了乡村医生培养项目,至今已有7000余名乡医参加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李沧区卫生局医政科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各种学习,很多原来没有任何学历的老中医都已经达到了中专以上学历,年轻的中医大夫学历水平都在大专甚至本科以上。这些系统的学习对于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数量的增长到人才结构的改善,抑或是两者同步地行进,我市的中医药事业正经历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看中医还是看西医,这真的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身边的中医院正越来越好,我们身边的人看中医的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王丽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