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刘奇葆在中共广西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8:55 新桂网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

  ——刘奇葆在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富民兴桂新跨越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我们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克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困难,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禽流感疫情和比较严重的旱涝灾害,胜利完成了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县域经济竞相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培育了一批强优企业,工业主导经济的格局初步形成,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重要进展,投资不断增长,建设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环保等基础设施,西南出海通道日臻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通信网络基本形成。加强重点区域发展,启动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其他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合作迈出新步伐,承接产业转移势头良好,与东盟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日益深化,“百企入桂”成效显著,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和连续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我区成功举办,展示了广西对外开放的新形象,我区在多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形成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的社会政治环境。依法治桂方略进一步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地方立法和依法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宗教、侨务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优势日益巩固和发展。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司法机关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有效,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科教兴桂和人才强桂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才小高地”建设成效明显。哲学社会科学、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方面成绩显著,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涌现了一批民族特色浓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精品力作。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事业全面进步。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推进,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

  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城镇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扶贫开发取得历史性成就,边境地区、东巴凤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胜利告捷,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五年来解决了6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低收入人口减少了300多万。全区基本实现了县县通柏油路,乡乡通等级公路,村村通机动车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总体实现小康。

  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较好成效。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逐步形成。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不断创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回顾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开创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实现富民兴桂,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排除一切干扰,抓住一切机遇,千方百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出一条既贯彻中央精神又符合广西区情的发展路子。必须始终坚持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切实关心民生、凝聚民心,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实现民富,形成加快发展的深厚群众基础。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持之以恒地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富民兴桂的伟大事业。

  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十一五”是我区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是我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具体体现,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我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要顺利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集中力量,深入实施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建设等决策部署,努力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统筹推进的良好局面。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就是要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人民富裕、民主进步、法制健全、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的新广西。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和持续不断的历史进程。今后十五年,要立足于五年打基础,十年上水平,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五年打基础,就是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发展布局,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发展质量,保持发展势头,到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超过6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00美元,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历史征程上跨进一大步,为后十年以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年上水平,就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发展,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500美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进步;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科技、教育和信息化为支撑,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充分激发和调动全民创业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努力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之路。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增强工业对发展的主导作用、城市对发展的带动作用,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

  ——要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合作发展之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机制,主动融入多区域合作,开拓新的发展空间,通过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发展。

  ——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发展之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立足创新推动,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整体竞争力。

  ——要坚定不移地走和谐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重社会发展,注重公平正义,注重扶弱济困,注重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坚定不移地走全民创业发展之路。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倡导勤奋创业光荣、诚实致富可敬的良好社会风尚,优化创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万众奋发的创业局面。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重大任务。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努力谱写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壮丽篇章。

  三、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

  工业化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我区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相互支撑,联动推进,走适合广西区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迈进。

  (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推进工业化,必须加快振兴产业。按照加强基础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打造支柱产业的要求,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汽车机械、石油化工、钢铁锰业、电力工业、制糖食品、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产业,大力培育林浆纸、水泥建材、现代中药、生物质等产业,积极开发海洋产业。

  到“十一五”末,培育一批优势突出、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加快构建以资源加工业、现代制造业、能源重化工业为重点,具有广西特色的工业体系。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推动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配套发展能力,形成一批优势产业,推动产业振兴。

  推进工业化,必须壮大企业实力。瞄准国内和国际强优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国内外上市等多种方式,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各类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

  推进工业化,必须完善地区布局。努力壮大以南宁-来宾-柳州-桂林为中轴的工业经济带,加快崛起以北海、钦州、防城港、南宁、崇左以及贺州、梧州、玉林、贵港、柳州、河池、百色为两廊的工业经济带,形成“一轴两廊”工业发展新格局。围绕这一格局,进一步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改造提升柳州工业,使之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南北钦防沿海重化工业基地,桂林高新工业基地,百色、河池铝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来宾、崇左糖业和锰工业基地,梧州、贺州、玉林、贵港承接东部转移产业基地。按照基础完善、服务高效、产业成链、集约发展的要求,依托城镇,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园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使之成为城镇经济新高地、工业发展新亮点。

  (二)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走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集约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得到充分体现的多样化有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突出发展大中城市,集约发展小城镇,加快形成城镇群和城镇带。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南宁、柳州、桂林等大城市,其他中心城市也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提升品位,努力建设成为大城市或中等城市,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发展水平。要依托交通干线和区位优势,集约发展一批县城和重点镇。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加快培育形成南北钦防、桂北、桂中、桂东南城镇群和黔桂走廊、右江走廊、桂东北、桂西南城镇带等“四群四带”的城镇发展格局。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金融、商贸、信息、会展、社区服务等服务业,特别要积极发展与东盟和海外对接的现代物流业,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园区和沿海沿边内外贸一体化的专业市场,努力建成区域性国际现代物流基地。继续积极发展旅游业,努力建设旅游强省,使旅游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四)增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支撑保障能力。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一批重大信息化工程,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加快连通东盟各国和周边省份、区内重大产业基地的高等级公路、铁路、港口、航道、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度开发水电,继续发展火电,积极发展核电,充分利用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继续加强城镇供排水和防洪工程建设。完善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相关政策。

  四、扎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富裕农民为中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以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关键,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为保障,努力实现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农村面貌有新改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新加强,和谐农村建设有新成效。

  (一)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保证粮食自给,构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农业体系。继续优化农产品结构,培育名优品牌,扩大特色产品生产规模。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发展甘蔗、水果、蔬菜、木薯、畜禽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稻、桑蚕、烟叶、中草药、香料、水牛奶、优质水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循环农业、庭院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加快发展林业,突出发展速丰林等优势林产。不断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生产基地,形成区域性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以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完善农产品加工业扶持政策,鼓励投资农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范围广的骨干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种养业的提高。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打造一批经济强县。

  (三)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抓好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强以农业技术推广为重点的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快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和普及。搞好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重点加快桂中、左江流域和桂西大石山区三大旱片治理,提高旱涝保收能力。

  (四)明显改善农村面貌。从解决农民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加强农村道路、能源、电网、饮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建新建一批通乡、通村公路和通屯道路,积极推广沼气,全面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电信覆盖范围。坚持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各级政府每年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要主要用于农村,努力使广大农民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

  (五)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多方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机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保护耕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推进供销合作社、粮食流通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化解乡村债务,减轻农民负担,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五、大力推动开放合作和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强大动力。必须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扩大开放合作、推进改革创新,加快我区经济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

  (一)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我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将为我区加快发展获得新的资源,开辟新的空间。要在全面开放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对东盟、港澳、台湾和日韩、欧美等重点区域的开放,深化与国内省区市的经济合作,积极承办区域合作项目,主动在区域合作中发挥作用,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连接多区域的国际大通道、交流大桥梁、合作大平台。

  要创造和发挥区位优势,把思想放开,把目光放远,积极推动构建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把我区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立足华南、联合西南、开拓东南,加强国内区域合作。以加强桂粤合作为重点,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主动接受粤港澳产业、资金、技术转移和经济辐射。继续扩大与西南地区的经济协作,加快推动南贵昆经济带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规模。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贸易结构,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和边境贸易。大力吸引外资投向我区农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特别是东盟国家投资办厂、开发资源、承接海外工程和输出劳务。

  优化开放合作环境。把中国-东盟博览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增强吸引力,促进相互贸易和投资。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积极吸引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领事机构和商务机构。加快口岸建设,促进投资与贸易便利化。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放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大背景中去谋划、布局与推进,使之成为我国沿海地区一个新的增长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全面开放、共同发展。

  (三)深入推进改革创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供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保障。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深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推动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消除体制障碍,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服务引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政企、政资、政事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优化政府机构设置,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继续深化财政、投融资、金融等领域的改革。

  六、切实加强文化建设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具有时代气息、民族风格、开放包容的文化先进省(区),全面提升我区文化综合实力。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各个方面,形成全区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优先发展教育。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结构,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巩固义务教育,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农村并逐步在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适时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整结构布局,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扩大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加大教育投入,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动员全社会支持教育,努力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学生多元资助体系,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要紧紧抓住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努力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自主创新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

  (三)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坚持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集成创新,鼓励原始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力争在特色优势产业中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重大工程等技术开发专项。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部署一批前沿技术研究项目。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研发基地,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设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

  (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具有岭南风格的壮乡文化。实施精品战略,深入挖掘,加强创新,整合资源,扶持名家,努力在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生产更多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精品。要培育和扶持优秀文化品牌,提高我区原创文化水平。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切实保护并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建设一批文化名城、名镇、名山、名园。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继续办好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推动广西特色文化走向世界。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大力扶持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文化娱乐、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一批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我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支持我区文化企业到境外兴办文化实体。进一步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结合,积极发展“文化经济”。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现代文化市场。

  七、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谐繁荣。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实行自治的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力度,帮助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其他公益性项目。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二)切实关注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困难。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坚持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并举,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业岗位。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的健康权。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重点扶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加快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低收入人群和大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关心群众困难,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要突出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对基本具备生存条件的贫困地区人口,实行就地开发扶贫;对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地区人口,实行异地扶贫;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技能培训以及劳务输出等方式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救济扶贫。加大对库区移民的扶持力度。继续实行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开发。

  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解决我区农村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等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三)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认真落实党的宗教、侨务政策,重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扩大和发展基层民主。坚持依法治桂,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强司法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完善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制度。健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加快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推进五保村建设;建立健全对特困户、灾民等生活困难群众的救济机制。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发展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和慈善事业,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关怀。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

  (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发展公共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努力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五)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开发和推广先进环保技术,扶持环保产业。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推进珠江防护林体系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绿色工程”建设,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物物种资源。严格环境执法,注重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加强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解决水、大气、土壤污染等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大环境问题,建设和保护好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优美环境。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遏制人口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八、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紧密结合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加强理论武装,努力从思想政治上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各级党组织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首位,按照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的要求,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

  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放在突出位置,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坚持学习培训,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创新型领导班子、学习创新型党组织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不断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提高综合素质,努力从干部队伍上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选人用人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全面衡量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坚持从事业出发选人才、用干部,大力选拔使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有激情、干实事”的干部,做到公道正派、五湖四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努力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要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做到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进一步加强班子成员的专业化建设,做到懂全局、善管理、通业务;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做到结构优化、协调配合、能力增强。扎实推进乡镇和企业“两个源头”建设,为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活水源头。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注意发挥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激励广大干部为加快发展建功立业。

  (三)增强执政基础,努力从基层组织上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以健全组织、理顺关系,强化功能、激发活力为总要求,以完善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为着力点,以开展“八桂先锋行”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做好企业、城市社区、机关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四)完善民主集中制,努力从制度上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积极扩大和发展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不断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积极探索建立党的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咨询等制度,在全区继续试行并逐步规范党员旁听县(市、区)党委常委会议、乡镇党委会议制度,积极有序地推进党务公开。

  认真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健全党委工作制度,完善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适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要求,探索建立地方党委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各级党委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善于谋划全局,把好方向,出好思路,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做到总揽而不包揽,协调而不代替。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方面人士的合作,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我们的事业。

  (五)坚持求真务实,努力从作风上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走群众路线,关心群众,依靠群众,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和弄虚作假,重实际、说实话、做实事、求实效,清简务本,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检验的政绩;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中要率先垂范,通过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毫不动摇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廉洁从政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意识。坚决查办贪污腐败案件,重点查处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的案件,认真治理重点领域的商业贿赂。大力整肃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坚决纠正教育乱收费、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坚决纠正土地征收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强化源头治理,加强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起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