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的困难现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9:47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 |||||||||
监狱的困难现实 尽管不能将监狱的财政困境和监狱内的腐败简单划等号,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是能感受到经济困难对监狱管理工作的影响。 作为拥有在押犯最多的省份之一,四川省有一大半的监狱分布在偏远山区,布局分散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监狱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有着近20年警龄的狱警老赵(化名)对记者说。 过去遗留的幼儿园、学校、医院、聘用人员等等,全都成了监狱背上的负担。 “财政拨付只能说是基本到位,几乎每年都有缺口。”四川省监狱管理局政治部主任秦治国说。 经费短缺使得监狱基础设施建设很难跟上,而另一个极为尴尬的问题也被提出。在2004年12月的省人大会议上,省人大内司委提交的报告显示:全省监狱监管区的近15万米围墙中,安全不达标的有14万米。还有6万多米连不达标的墙都没有,全靠人工防范。 这个报告还提及,一些监狱没有安装电子监控、报警、防护设备。 经过努力,两年后,不达标围墙的长数量有所下降,但全面的电子监控、报警、防护设备,依然没有能力提上议事日程。 部分监狱为了节约成本,采取了“以房代墙”的方法。民警老赵说:“以房代墙”,就是建造监舍时尽量将房子建在外围,让房子直接替代墙壁起到阻隔作用。这是山区监狱的普遍做法。 这还不是最困窘的一面。 30岁出头的狱警小赵(化名)告诉记者:“2000年前后,发工资都成问题,更别提奖金了。那时候我们每个月还要扣一些风险金,有的月份干脆是拖欠。” 有资料显示,从1993年到2000年底,四川省监狱系统累计欠发工资6631万元。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监狱经济困难的主因是监狱企业经营困难、亏损严重。在财政保障不充分的情况下,一些人不得不将很大精力放在生产上,不排除有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滥用权力。 颇有经营能力的监狱长 在监狱现状普遍不佳的大背景下,巫帮志治下的川西监狱却鹤立鸡群。 1983年,巫帮志初到川西监狱,当时的监狱还是一座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茶场。 1996年,巫帮志成为这所监狱的监狱长。就在次年,雄心勃勃的巫邦志开始逐步将监狱迁出大山。2003年5月,川西监狱由西部山区搬迁到成都市龙泉区。 一位曾经采访此事的记者这样描述搬迁前后的变化:搬迁之前,是“两排平房和一栋70年代的二层旧楼,灰瓦、砖墙,廊柱上刷着白底黑字:‘改造人的特殊学校’”。 搬迁之后,“有了橘红色外墙的6层监舍大楼,蓝顶白墙的车间,修剪平整的草坪;有了4.5米以上的围墙、高压电网、武警站岗的塔楼;有了两个天然气浴室,有了大教室和图书馆;宣传栏里写着贝多芬和丘吉尔的名言。” 在出任监狱长的十年时间里,川西监狱在巫帮志的治理下,不但保证了基本收支平衡,还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农茶场变成了服装加工企业,从设计、剪裁、打版到成衣熨烫,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 某监狱狱警老刘对记者感慨:“川西监狱好啊,他们服装加工搞得远近闻名,找他们做生意都要排队,全省没有几家这样的监狱。” 就在2005年3月,《四川省情》上还刊登着这样的插页:“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未来——记奋进中的四川省川西监狱”。 据了解,令人吃惊的是,巫帮志直到被关押期间,还在琢磨着棉麻纺织的技术革新和市场出路。 在一定意义上,巫帮志更像一位经营者。 四川省司法厅政治部主任李光才说:“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监狱长人选,最好是复合型人才,(除了)政治品质要好,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监管改造要懂,法律要懂,政工要懂,生产经营也得懂。选这样的人很难啊!” 不过,如何保证一个人肩负监狱长和商人的双重身份的同时,还不能“经营犯人”,就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监狱的迁建工程,也展现出巫帮志“贪”的一面,上述扩建工程成为他和原监狱管理局局长李文华的利益黑洞。 法庭认定:1997年至2005年春节前,巫邦志在其任职的监狱迁至成都近郊的过程中,在购买土地、承建迁建工程、购买车辆和电梯等设备、装修代管的饭店以及人员工作调动等方面,给请托的十几家公司或个人予以支持和关照,为此,共收受现金人民币80.1万元其中索要20万元和美元1000元。这是最终认定受贿金额中的大部分。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李文华涉嫌受贿东窗事发,就是巫帮志的“立功表现”。 这位人士说,在迁扩建工程中李文华经巫帮志之手从承包方处获得几十万元好处。 就是这位前监狱管理局局长,曾对媒体说:司法部开展监狱布局调整(监狱迁扩建)的指导思想,“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像一盏灯,点亮了多少地处偏僻地区监狱干警的新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