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监狱改革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15:11 南方周末 | |||||||||
中国监狱改革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专访中国监狱学会副秘书长王平教授 □本报记者徐楠
记者:近段时间,公众经常会看到监狱腐败的报道,能否告诉我们真实的监狱现状? 王平:尽管有腐败现象,但不能由此抹杀监狱在文明执法、公正执法方面的进步和成绩。这些年来,中国监狱在公开、公正、透明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在犯人管理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现在犯人的考核都是量化的,分数全部上墙,减刑要公示,有的监狱把这些举措称为“阳光工程”,有的监狱聘请社会上的法律监督员,对监狱工作进行监督。这些措施做得还是挺多的。 一方面有腐败,甚至是比较严重的腐败,另一方面,监狱管理又在进步。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记者:和其他司法机构相比,监狱有什么特点? 王平:相对于其他司法机关来说,监狱是比较特殊的。它本身有封闭性的一面,监狱一般都很偏僻,人员素质也相对较低,信息相对闭塞,管理跟不上,权力制约不到位,因此,容易造成权力失控,更容易形成“一把手说了算”的局面,而这就很可能出现腐败问题。 记者:遏制监狱腐败现象,有什么样的可行办法? 王平:应该从制度上、程序上来加强权力的制约。只要一切按法律办事,行贿监狱长就没有用。 近年来法学家、刑事诉讼法学家、监狱研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建议:监狱部门对保外就医的决定,对减刑、假释的建议,应当采取听证程序,允许犯人陈述理由,其他犯人旁听。听证委员会不仅有监管人员,甚至还包括学者、其他社会人员等。相信这是未来的方向。有利于保护犯人的权利,也有利于遏止腐败、保证司法公正。 记者:司法部近年来的监狱改革,遵循的是怎样的思路? 王平:大的方面有三个:监企分开(监狱体制改革)、布局调整、社区矫正;在监狱内部来说是“社会化、科学化、法制化”,倡导监狱开放,让犯人接触社会,让社会参与对监狱的教育,我把它概括为“三大”、“三小”。 监狱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监企分开,改变过去监狱、企业、社会合一的局面,将负责生产经营的内设机构从监狱管理部门分离,组建为监狱管理局领导下的国有独资公司;现有的监狱企业改组为该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 在国外,这样的公司通常叫作“矫正企业公司”。监狱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为完全独立的两套人马。监狱和企业仅仅为雇佣合作关系。 记者:布局调整指什么? 王平:布局调整是将偏远地区的监狱,逐步迁往城市周边地区、交通线附近。一是有利于犯人的教育改造,过去犯人住在大山沟里,社会上的人去帮教、家人探望,都相当困难;二是有利于干警素质的提高,可以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比如说,干警可以方便地读夜大;三是有利于监狱工作的社会化,家属就业、子女教育等问题都可以社会化的方式解决;四是有利于监狱发展,市场经济时代,信息和交通都很重要,以前统购统销不存在这个问题,现在看,信息不灵就不利于监狱的长远发展。 记者:就您所知,目前此项改革进展如何? 王平:四川省就是布局调整的首批六个试点省之一。“三大”改革的首批试点省,都是六个。这几年来一直在分期分批进行,国家投入了巨大力量,可以说是“巨额代价”。2003年司法部表示:中国监狱改革的总目标是投资200亿在三五年内对中国700多所监狱全部进行改造。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逐步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改革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 (P1188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