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大城市房价加速上涨引发百姓质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20:16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黄全权 齐中熙)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但与此同时,一些地区尤其是部分大城市的房价却呈现“逆势上扬”与“加速上涨”态势,房价过高、涨幅较大的问题日趋明显。 根据来自权威部门的最新数据,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在北京,从6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同比涨幅超过10%,中心城区二手房单价也
作为与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当前房地产市场中的过高房价、过高利润、较大涨幅已引发各方高度关注,在引起百姓普遍质疑的同时,更释放出三大信息。 打造“健康”房市依然任重道远 “应该看到,消费观念的转变、中等收入人群的增长等,确实为房价的上涨提供了一些合理支撑。但是,当前房地产业中存在的隐瞒成本、人为操纵、管理缺位等,已成为部分地区房价扭曲的重要元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经济学家王小广说。 11月初,财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无异于揭开房地产业问题的“冰山一角”:在对全国24个省份的39家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检查中,39家企业采取少计收入、多计成本等手段,瞒报利润近半。个别企业实际利润高达57%。而由“暴利”所牵出的房地产企业做假账、偷漏税、虚假信息等问题迅速成为“千夫所指”,激起社会普遍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针对高涨的房价,还是房地产市场中的不健康因素,国家的调控与规范努力从未停止,但一些政策效应却没有得到充分显现,一些调控措施被不经意地“软化”。 央行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3%,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进一步提高。 更让人深思的是,在中央政府坚定不移的调控决心和房地产市场挥之不去的问题之间,地方政府的“执行力”问题被清晰地置于台前。 专家坦言,在房地产市场一直就存在着两股力量的博弈:一方面是中央政府以稳定房价涨幅为基调的调控措施越来越细、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则是各地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的冲动。而一些地方政府对房市调控政策“拆招卸力”的做法,事实上已成为推高房价的重要护佑力量。 “这种只重一时、一个产业的利益,对调控政策采取消极的、阳奉阴违的做法,不仅直接抑制了调控效应的发挥,更严重影响到政策的威信和百姓的信心。”社会学者郑保卫说。 “繁荣”背后隐忧重重 在部分城市房价数字“飘红”的同时,专家警告说:无论是高涨的房价,还是房地产业的快速膨胀,既非普通百姓之福,更非国家经济之福。在当前看似“繁荣”的景象下,城市竞争力下降、影响城市化进程等各种“明患”“隐忧”正逐一显现,必须高度重视。 ——高度集纳的“信贷风险”。 国家某部委的一组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银行资金占其资产的70%以上”。而另一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房地产贷款已占商业银行新增贷款余额的20%左右。 在“惹眼”的数字背后,专家指出,开发商信贷和个人按揭所暗藏的信贷风险在“繁荣”期并不会显现,因此决不能用“不良利率”来乐观地推断整体、长远的信贷风险。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投机受遏、挤出泡沫的情况,所形成的不良贷款和金融风险将会急剧上升,应引起足够警惕。 ——社会公正、百姓期待是不得不算的“大账”。 “房价现在真是飞涨,去年西四环外的房子还五六千元一平方米,今年就涨到了七八千,真是买不起了!”北京市海淀区居民冯蕾说。 感叹道出一个必须正视的社会问题:在房地产市场利润高扬、投机游戏盛行的同时,作为房价的最终承受者,普通百姓正被绑上高房价的“战车”,或透支消费,或望房兴叹,并由此生发出诸多不满。 ——对经济运行的“负效应”不容忽视。 一方面,过高的房价必然导致城市的运营成本、生活成本大幅攀升,进而影响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妨碍其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作为房价涨幅较快的城市,如深圳、杭州、上海、北京、厦门等,房价相对竞争力的“不协调”已经显现。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快速膨胀,使一些地方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依赖增大,一旦房地产进入调整期,将直接造成入不敷出的尴尬和经济出现波动的隐患。”王小广说。 专家特别指出,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更主要的依赖于核心竞争力,由于红火的房地产市场吸引了过多的社会财富与资金涌入,将对急需产业升级的装备制造业等的资金需求形成挤压,这种状况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绝非有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