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清华管理学院副院长:事业单位改革不是甩包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01:2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清华管理学院副院长:事业单位改革不是甩包袱
薛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科技政策与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创新政策等。解决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是事业单位改革根本动因

  记者:事业单位改革正在进行中。请问,改革的根本动因是什么?

  薛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大多数产品或服务都能满足大众需求。
但对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各种公益性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服务等,却常常会听到供给不足、价格昂贵、质量低下等抱怨。

  这种供需之间的巨大矛盾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最根本动因。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事业单位改革是手段,最根本目的是要发展由这些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各种公益服务,使其成为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改革要做好公益服务

  记者:一种观点认为,事业单位改革是政府要甩“包袱”,您怎么看?

  薛澜: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各项与事业单位相关的主要改革措施,削减了政府给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促使事业单位通过收费来弥补预算的不足。

  这种改革的初衷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改革事业单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沉疴,而不是甩“包袱”。

  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职能,如公共卫生、义务教育、基础研究等。对这些“包袱”,政府不该甩,也不能甩。这些公共服务,恰恰是过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被忽视而又需加强的领域。所以,事业单位改革就是要把公益服务这块“蛋糕”做大,又要分匀,以主动化解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简单的市场化或公营化都不可取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市场导向的事业单位改革思路不对,应当把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重新由政府财政全额包起来。

  薛澜:这种理解也是片面的。比如,最近广受公众关注的

医疗改革,很多人要求由政府直接办医疗机构,免费或低价提供公众医疗服务。这种思路实际上很不现实。首先,目前的国家财政仍有很大困难;同时,缺乏竞争的公立医院存在的效率低、服务差等弊病也不可忽视。

  简单的市场化或公营化都不可取。事业单位改革要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考虑。除了事业单位自身,还要考虑其所属服务业本身的特点、该行业整体发展的进程、经济结构内部平衡发展及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背景。

  改善市场环境,比在事业单位自身上下功夫更有效

  记者:那么,市场机制在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中,应该怎样发挥更好的作用?

  薛澜:首先,改善市场环境,可能比在事业单位自身上下功夫更有效。自身的改革是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外在拉力。例如,在一些服务行业降低门槛,引入新的竞争者,对行业发展将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

  同时,有些事业单位所提供服务的行业本身就存在着种种市场失灵,需要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来解决。

  例如,在信息不对称的行业中,如何加强行业监管,使得从业者行为规范,不让“劣币驱良币”的现象发生,就是中国服务业发展中比较棘手的问题。

  在中国市场发育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的监管能力应该大大加强。

  政府可以补贴病人等公众服务需求方

  记者:当前,对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认识还有很多分歧。

  薛澜:是的。首先是对政府和个人的责任区分方面认识还有很大分歧。由事业单位提供的公益服务中,哪些应由政府负责、哪些应由个人承担、哪些应由政府补助,还没有取得共识,这是一大难点。

  记者:人们可能更多地是期望政府多承担责任。

  薛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政府承担的责任越多,公众承担的税负也就越多。这是一个政策的权衡过程,应当与公共预算、公共财政的体制改革相配套。在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绝对占优的方案很少,更多的改革需要权衡利弊。这就需要考虑怎样形成一个机制,使各种不同的利益和社会公众能有效地参与这种权衡,最后做出选择。

  记者:确定政府责任后,如何把政府的钱花得更有效?

  薛澜:这是另外一个难点。很多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政府既可以通过财政方式补贴供给方,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补贴事业单位服务的需求方。

  目前,政府大多数选择前者,如公立医院等。但另外一个思路是,把同样的补贴补给需求方(如给病人上基本

医疗保险),需求方可根据供给方的服务质量进行选择,这样可以促进供给方的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不同的事业单位要尝试不同的思路

  记者:在下一步的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需要攻克的难点是什么?

  薛澜:下一个难点,就是改革目标和手段的多元性问题。事业单位改革有多重目标,既包括给广大公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也包括给社会困难群体提供基本保障,还包括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确保公平。

  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问题受关注程度也不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比较关注效率问题。但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公平问题和困难群体问题上。

  记者:改革本身也很复杂。

  薛澜:是的。不要指望能通过一项研究、一项政策或一个理想模式,就能把所有事业单位的问题都解决。我希望有更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按照不同思路去尝试。只有在对不同模式进行比较、借鉴后,才能真正做好中国事业单位改革这件大事。

  链接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截至2005年12月,全国共有事业单位126万个,从业人员2900多万人。其中,教育单位48万个,从业人员1400万人;卫生单位10万个,从业人员400万人;文化单位8万个,从业人员150万人;科研单位8000多个,从业人员69万人。

  来源:中编办

本报记者 盛若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90,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事业单位 改革”的相关新闻
黑龙江召开会议部署省直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 (2006-09-30)
中央编办主任李铁林:事业单位改革任务紧迫 (2006-09-29)
八部委负责人谈事业单位改革:坚持由政府主导 (2006-09-26)
北京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2006-09-21)
吉林省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开始实施 (2006-09-09)
万柏林事业单位改革2204人签聘用合同 (2006-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