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急着说涉红鸭蛋危害不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03:54 京华时报 | |||||||||
针对“涉红鸭蛋”引发的安全忧虑,专家提出,根据本次抽检的样本中苏丹红的最大含量7.18ppm、按每个鸭蛋约60克进行折算,体重60公斤的成人每天食用1200多个“涉红鸭蛋”,才有可能达到诱发动物肿瘤的剂量。(详见本报11月15日A03版) 应该说,在一些公共安全危机面前,专家们能够站出来主动发表意见,澄清一些认识,确实有其现实必要性。毕竟,这能够及时消除某些不必要的恐慌心理,稳定市场秩序,
在笔者看来,人们之所以会对这种所谓的专家意见表示质疑,其中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从宏观层面来看,与近年来一些专家意见越来越离谱有关。一些专家把自己的立场与某个利益集团挂起钩来,只要对方给钱,什么样的话都可以说,从而从整体上降低了专家意见的社会公信力。 从具体层面来看,这种说法本身确实存在着诸多需要进一步仔细验证的地方。比如,有人明确提出,鸭子吃了致癌染料以后致癌物质出现在鸭蛋里面,人吃了以后会不会出现在人的精子卵子里面?这样的致癌物质会不会一代一代往下传?也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报道当中的这种苏丹红鸭蛋真的危害性小,但问题在于,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整体上并不让人满意,如今又有多少其他的食品,也同样存在可能致癌致病的危险?虽然单个说来,似乎每种毒素都微不足道,但如果所有的毒素都在人体内积聚起来,那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由此来看,这种说苏丹红鸭蛋危害不大的专家意见,显然只是一种依据理想模式得出来的理想说法,或有意或无意忽略了目前的实际社会情况。 专家的说法只能建立在认真、科学的研究基础之上。而如今一些专家之所以敢动不动就贸然抛出所谓的专家意见,之所以敢更多地为利益集团代言,一个关键原因在于缺乏必要的责任追究和惩罚机制。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11月16日 文/江子骏 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