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以民生为本筑和谐之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08:59 黑龙江日报

  由采访中心、新闻评论中心联合采编

  

以民生为本筑和谐之基

  经常举办的各种招聘会帮助许多人实现就业。本报记者 苏强 摄

  关键词

  以就业为民生之本

  文件要点

  以就业为民生之本,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摆上重要位置。

  到2010年,力争新增就业岗位260万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

  一线传真

  我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完善各项政策办法,努力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今年前9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6.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计划的111.2%;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7.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计划的94.4%;“4050”人员再就业11.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计划的11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2%,比控制目标低0.28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省进一步完善运用政策扩大就业的激励机制,对一些相关政策做出延伸、扩展、调整和充实;进一步强化就业再就业的岗位开发机制,因地制宜,注重发挥地域以及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等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开发就业岗位;以推进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为重点,努力形成搞好服务促进就业的机制;以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生活和就业问题为目标,着力完善援助帮扶机制,把安置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作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六中全会将“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任务之一,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明年是落实《决定》的第一年,我省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力度。

  观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努力解决就业难问题,直接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建设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挖掘就业潜力,创造就业岗位,激发群众自主择业热情,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和谐。

  我省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退出时间较晚,就业压力一直是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扩大就业,最主要的当然还是要靠加快发展来解决。但是,也应该看到,就业难既有政策性、结构性的原因,也存在着就业者自身素质与用工单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解决就业问题,不应作为一个被动的安置劳动人口的过程,而应看作一个主动通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过程。从长远看,加强就业服务,提高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创业和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我省作为全国制造业的基地,对高级蓝领工人的培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可以面向全国培训和输送人才。

  核心提示

  怎样实现扩大就业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和扩大劳务输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空间,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适应形成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积极推进户籍、劳动就业等制度改革。在强化政府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同时,建立健全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实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加强大学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服务。继续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大力开发公益岗位,帮助零就业家庭和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被征地农民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

  关键词

  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

  文件要点

  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好省博物馆新馆、省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项目。抓好市县文化场馆和社区、乡村综合文化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一线传真

  “十五”期间,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实际完成投资6.05亿,投资项目41个,竣工面积11.4万平方米,投资额创历史新高。

  目前,我省一些公共文化设施的现状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建国以来,我省只建了一座博物馆,就是建于1982年的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面积只有3000平方米。目前的黑龙江省博物馆是全国面积最小的一座省级博物馆。“十一五”期间,我省将着力抓好省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对省歌舞剧院和省杂技团场所进行改扩建,并通过资源整合等办法解决群众艺术馆等单位的办公问题。各市(地)和各县(市)也将根据自己的实际搞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做到一个市(地)有一个较好的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院和影剧院;一个县也要有一个较好的图书馆、艺术馆和影剧院,有条件的可以建博物馆。

  开始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已有44个乡镇试点文化站投入建设,“十一五”期间将力争全省908个乡镇乡乡都有文化站。一般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经济状况比较好、人口较多的乡镇可根据县(市)级和乡镇自有资金的情况适当增加。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具备以下功能:文艺演出、图书阅览、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群众文艺活动、创作辅导和培训、影视播放、科普讲座、召开会议、党团教育、青少年校外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等。文化站的选址要列入当地城镇发展规划,同时综合考虑方便群众就近、经常性参与以及交通便利因素,一般应为独体建筑。

  观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红火。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也与日俱增。遍布城乡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带给广大人民群众的是艺术的陶冶和精神生活的愉悦。

  不论是城市里的博物馆,还是乡村里的文化站,这些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载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政府加大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先安排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文化项目,降低文化消费门槛,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不断为人民群众参与和享受文化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目前,我省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尽人意之处,公益性文化设施不足,已成为文化大省建设中亟待破解的难题。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加快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文化权益的共享,推动更多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弱势群体开放,让尽可能多的公众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福利。

  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筹融资渠道,使全省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尽早落实。更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精神境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链接 全国省级博物馆建设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省(市)的规划图中几乎都在最重要的地方留出了新博物馆建设的位置。特别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绝大多数省区纷纷开始建设新馆。从“九五”以来的近十年时间里,全国有22个省(市)、自治区新建、扩建了博物馆。

  

以民生为本筑和谐之基

  城市公益性文化设施不断增加。本报记者 蒋国红 摄

  关键词

  高中教育职业教育

  文件要点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进一步调整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的支持。

  一线传真

  目前,全省有普通高中479所,其中城市普通高中213所,县镇普通高中191所,农村普通高中75所。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升学率为36.9%,其中县镇以下(含县镇)包括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升学率为28.3%,城市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升学率为66.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47.64%。

  解决农村高中教育瓶颈,关键在于投入。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明年我省将重点促进县以下高中的发展,在资金拨付等方面给予倾斜,改善农村高中的办学条件。此外,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是解决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今年,将进一步深化中职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全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和培训规模,争取25万左右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全员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

  为大力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我省将实施8项工程:即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各地市要重点办好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若干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在县(市)重点建设职教中心学校35所左右;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全省将建设7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远程职业教育建设工程,建立全省城乡远程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实现网上职业教育资源共享;职教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00万人次左右,对初高中未能升学毕业生进行全员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重点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150个,每年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万人次、转移培训贫困户劳动力7.2万人。每个乡(镇)要重点办好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或综合中学,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培训。

  观点

  “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不仅关乎国家战略,也涉及最广大人民的切身权益。教育的问题,一个是如何进行优先发展,一个是怎样实现教育公平。教育优先发展了,国民素质提高才能加速,强国富民的基础才会更牢;教育公平了,社会才能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才有保障。

  在我省,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不同教育层面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等,特别是县以下农村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高中入学率的主要原因。广大农村地区有限的教育资源超负荷运转,既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也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制度和政策上着手加以调整和协调。

  当前,实现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多的教育这一目标,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一方面,农村高中教育的瓶颈减少了更多的农村青年继续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社会普遍缺乏经过正规培训的专业技能型劳动者。破解这一难题,就要抓住技能型人才短缺的机遇,增加投入力度,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以此来提高全社会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不失为一个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以民生为本筑和谐之基

  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受到很好的教育。本报记者 苏强 摄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文件要点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保障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快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到2008年,全省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一线传真

  我省自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目前,全省33个试点县已有511.77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村人口611.36万人,参合率达83.71%。农民个人缴费5843.39万元,筹资总额达24175.33万元。截至2006年9月,共为农民支出补偿资金8545.71万元,补偿人数达161.7万人。

  几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手术疾病单病种、其他疾病按比例”的补偿模式,改变了单一按比例报销的方式。为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患者的收费,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内部实施“一日清单”及“签字制度”,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将参合患者每日医疗、辅助检查等所发生的费用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并由患者签字。为了更好地保障参合患者的利益,各地实施“一证通”,参合患者只要持合作医疗证,到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都可直接就诊住院。

  参合患者的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平均占住院总费用的50%左右。为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实施“统一代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目前,全省2005年13个试点县全部实施了县域内的网络连接,实现了信息化报表和票据审核。

  观点

  作为农业大省,我省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意义更加重大,要求更加迫切。正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我们看到了破解这一难题的曙光。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但农村的医疗条件还相当简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已成为群众奔小康路上的一条拦路虎。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件大事。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将公共卫生资源倾斜于农村,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普及,使农民看得起病、能就近看病成为现实。应该看到,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破解农民看病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更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把好事办好,把难事做细。

  核心提示

  如何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一要进行更广泛的宣传,解除农民思想上的“疙瘩”,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观念,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二要提高乡(镇)、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让患病农民能够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就近治,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这需要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改善乡(镇)、村卫生院(所)的医疗条件。

  三要重点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医生,对乡村医生的培训重点放在能熟练掌握常见病、单病种的低价位治疗方案,提高乡村医生的中医药、针灸、推拿等传统诊疗技术,以降低农民看病成本。严格执行卫生部及五部委制定的城市医师在晋升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的制度,建立长效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制定医学院校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到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为期两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帮扶乡村医生尽快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