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加快经济发展共享改革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08:59 黑龙江日报

  由采访中心、新闻评论中心联合采编

  

加快经济发展共享改革成果

  哈大齐工业走廊粗具雏型,正在成长为黑土地经济的强势增长点。王茂桓 摄

  关键词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文件要点

  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解决我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首先要加快发展。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线传真

  “十五”期间,全省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和衷共济图振兴,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前3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6%,是1992年实行季度GDP核算以来同期最高增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为1995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尤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喜人,全省粮食总产达378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05年绿色食品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44.6%;粮牧“主辅换位”扎实推进,进入全国畜牧业大省行列;劳务经济势头强劲,实现劳务收入129亿元。工业调整改造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66.3亿元,利税146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3%和35.9%;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开局良好,东部煤电化基地顺利启动;六大产业基地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5%以上。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81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3.0%。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2005年又有92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和基本完成改制。重点企业剥离不良贷款308亿元,省属107所企办中小学校移交工作基本结束,大中型企业的506个辅业单位与主体分离。农村税费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9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9%。继续保持全国对俄进出口第一大省地位。

  

加快经济发展共享改革成果

  观点

  开启和谐社会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进入市场经济时间较晚,经济相对不发达,这是我省目前的省情,也是各种社会不和谐因素产生的根源之所在。只有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才能确保和谐社会顺利进行。否则,和谐便无从谈起。

  加快经济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好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提高发展速度,以经济增量的发展来化解存量问题。与南方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要想尽快缩小差距,中途赶上,必须大步向前,超常规、跨越式前进;而另一方面,在追求快的同时,更要求质,也就是务求“理性的繁荣”。必须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构建社会和谐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注意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力争做到统筹兼顾,努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加快经济发展共享改革成果

  2006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378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北大仓”作用日益显现。邱齐龙 摄

  关键词

  现代农业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

  文件要点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发展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地位。

  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一线传真

  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下,我省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其中,综合机械化的程度已达76.5%,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四大粮食作物专用品种率达到85%,优质粮食种植面积1.35亿亩,占粮食面积的90%以上,农业标准化实施面积达1.27亿亩,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就。粮食产量连年创高,今年高达378亿公斤,商品率超过70%。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丰富优质粮食市场作出了巨大贡献。

  今后,我省将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土地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重点抓好几个方面工作:

  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加大资金投入,通过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支持发展农机专业大户,推进场县共建,引导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开发,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和效益,实现农机化与规模化相互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全面推进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与县市开展农业科技共建,提高各级农业高新技术和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坚持抓龙头,在壮大龙头企业群体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和政府服务,加快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尽快实现农产品生产大省向农产品加工大省的跨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增强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全面落实农村职业教育规划,力争使农村新增从业人员都具有专业技能。同时,要坚持抓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转岗就业能力。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对农业和农村的反哺能力。继续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引导和支持各地依托资源优势,走农产品加工、资源开发、园区牵动、城市辐射、口岸拉动等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整合农垦和农村各类资源,不断拓宽共建领域,提升共建层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饮水安全、道路畅通、清洁能源、村庄整治、农村教育、农村医保、社会保障和和谐村镇等八大工程建设,力争使农村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

  观点

  驱动新农村建设快速向前的两只轮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是重点,也是难点。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缓慢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因此,必须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我省尽快走出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主要作法是,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农产品基地支撑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把这么多个“先进”与农业有机地联结到一起,需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的富农政策,将精力、资金、技术、政策向农村、农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促乡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其次,要拓宽视野,创新思路,结合各地实际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加大城乡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推动城乡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城镇发展多种产业,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土地合理流转;同时,加强对农民的素质培训,普及科学知识,建立完备的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激发农村活力。

  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我们还有一段距离要走。《意见》中提出加快现代农业和推进农村工业化,方向对头,方法得当,一定会前程似锦。

  名词解释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和农民、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的高科技农业,是包含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的农业,有着十分鲜明的机械化、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特征。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借助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本要素使机械化生产在农村生产中得到普遍实现,工业化操作劳动人口在农村人口中占绝大比重,通过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和发展资源型工业,农民最终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文件要点

  增加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投入,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支持社会保障事业的积极性,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支持和鼓励社会慈善等救助活动,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核心提示

  社会保障事业,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资源能否得到合理配置,关系到改革成果是否能被全体人民所共同享有,更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持久繁荣与稳定。我省作为农业大省,有近1800万人口在农村。而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覆盖农村,绝大多数农民尚未享受到基本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福利。此次《意见》提出,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充分体现了现阶段农村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线传真

  11月6日,我省农村低保制度正式在全省范围内铺开,我省农村困难群众从此可以享有和城市困难群众一样的基本生活保障。

  作为社会管理中一项全新的工作,我省将采取试点先行、典型引路、逐步推开的办法稳步推进。今年年初,省级财政安排了1.8亿元的农村低保资金,主要用于对困难地区开展农村低保工作的补助,据统计,我省首批农村低保对象达到73万人。

  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筹资渠道,是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重要条件,我省在充分考虑各地财政状况的基础上,确定所需资金由省级财政支持78.4%,剩余部分由各地落实。

  为了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省政府已成立了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农村低保的组织领导工作。我省各市地也将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了解农村低保制度落实的情况,研究决定机构设置、资金配套、工作经费的问题。

  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今年,我省有33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额资助了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和特困户家庭成员交纳个人应负担的参合资金,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二次救助,使特困群众得到双重医疗救助。下一步,我省将从两方面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一是实行医疗救助三联单制,包括申请材料,审核、审批手续,县、乡民政及乡财政所各1份备案。并建立了救助对象健康检查和定期走访制度。二是形成省、县、乡、村农村医疗救助四级工作网络。省级做到咨询、救助、上访、投诉一线通,只要拨打电话就会有人接通帮助你处理问题,简化办事环节,公开办事程序,形成限时办理制,为贫困群众提供良好服务。县、乡、村做到及时受理申请、及时办结审批手续并及时发放救助金。

  五保供养对象一直是当前农村最困难的群体。我省全部免征农业税后,农村五保对象供养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大事之一。按照国务院新修订的《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的精神,我省重新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供养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25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原来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2000元。

  新实施的农村低保制度,将与正在实施的五保供养、灾民救济、医疗救助等项制度有效衔接,从而形成相对完备的农村救助网络。

  

加快经济发展共享改革成果

  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让全省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本报记者 陈宝林 摄

  观点

  农村社保是维护农民利益的“稳压器”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对广大城市人口来说并非什么新鲜事儿,然而,在其前面加上了“农村”两个字,就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农村社保工作事关全局。长期以来,由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收入分配机制不合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社会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分配极不公平,农民看病、养老、上学等问题日益突出,就业问题、人口老龄化等一些新问题也同样困扰农村的发展。而传统的救济模式作用又只能解一时之急,建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制度,目的就是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实现全体人民富裕安康,保障他们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真切关怀,充满了人性化色彩。

  不过,社保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千差万别,尤其是我省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地域广阔,给开展社保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其次,农村社保工作底子薄,历史欠账多,不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是养老保险制度,在许多地方还是一片空白,农民认知度低,广大基层干部也缺乏工作经验;此外,资金不足也困扰着农村社保体系建设。面对艰巨任务,我们必须克服畏难情况,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城乡互动,区域互补,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