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强化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08:59 黑龙江日报

  由采访中心、新闻评论中心联合采编

  

强化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

  市民积极参与价格听证会,畅所欲言。本报记者 苏强 摄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文件要点

  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一线传真

  近年来,我省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体现在政务公开上。

  我省从2001年开始在县级以上政府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呈现出了点上不断深入、面上稳步展开的良好态势。

  一是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把政务公开作为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二是整章建制,规范运作。13个地(市)、大部分县(市)以及部分省直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听证论证、专家咨询的决策制度,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包案制度,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制度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让群众知情参与制度等。

  三是突出重点部门、重点事项,拓宽公开领域。围绕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经营土地招标拍卖和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四项制度,公开运作,平等竞争,规范操作。突出解决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四是从实际出发,创新公开形式。普遍建立了专项行政服务中心;利用门户网站推进电子政务服务;普遍建立了新闻发布会制度,对群众关心的重要事项、重大突发事件由新闻发言人及时发布信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事群众旁听政府有关会议,对行政决策的过程予以公开;设立行政首长热线电话,畅通政府与公众沟通渠道。

  目前,我省已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市(地)和省直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政务公开工作依法有序地健康发展。

  观点

  转变政府职能,往哪里转?建设服务型政府,怎么建?落实到结果上,就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一方面,社会管理的内容、方式、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完善社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社会成员的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相配套的社会体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妥善地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关系,使政府能够迅速回应利益主体多元化带来的挑战,为提高公共治理水平和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制度保障。

  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进一步明确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放弃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管好、处理好应该做的事情。

  核心提示

  服务型政府工作重点

  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现实问题。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向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倾斜,向公共服务薄弱的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及时发布公共信息。注重解决社会秩序上的突出问题,加强道路交通、物资流通、商品市场、危险品生产存放和边境秩序等方面的规范管理。创新政府的社会管理理念,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名词解释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指为大众服务的、基本的、非赢利性的服务。首先是为大众的服务,必须具有非常广泛的覆盖面,它不是针对特殊阶层、特殊人群而是面对所有人群;二是基本的服务,如九年义务教育、新农村合作医疗和人口计生的免费服务等均属于这一范畴;三是非赢利性,它不是指不收钱,而是指服务所得不用于利益分配,而是用于公共事业发展。

  公共服务包括四大类:一是基础性的公共服务,如基础设施、水、电、公路、邮电等;二是经济性的公共服务(如规则与计划的制定,规范的监督)还有就是宏观调控(如五年计划、资金的调拨等)。三是社会性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人口等。四是安全性的公共服务,如国防、警察、消防等,是用来维护整个社会安全与稳定的。

  关键词

  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文件要点

  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定团结。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建立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一线传真

  近几年来,在城市和农村建设改造中的土地征用、拆迁以及环境保护、涉法涉诉等活动,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影响了稳定。

  我省制定的信访条例,主要任务是维护信访人合法权益,重点处理信访、为人民排忧解难。

  另据记者了解,《黑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估价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定》(暂行)两部新规明确规定,未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户数在100户以上或者占拆迁总户数15%以上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在受理裁决申请前,应当进行听证。规定拆迁估价机构的确定采取拆迁人抽签等方式确定;省内各市、县人民政府应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交易价格,组织相关部门,每年定期公布一次本地被迁房屋最低限价。被拆迁人房产的评估价如低于当地最低限价,执行最低限价;高于最低限价,执行评估价格。对于强迁,拆迁前要开听证会。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强制拆迁前,应邀请拆迁当事人代表及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代表(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行政强迁的依据、程序、补偿安置标准的测算等内容进行听证。其中停水、停电、停气、停热等手段都属胁迫强迁手段,将受到法律严惩。观点

  社会发展过程中,难免要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关键是如何处理、解决这些矛盾,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的沟通、诉求、协调、处理和保障机制。党的六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处理社会矛盾,建立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只有把制度建立起来、落实到位,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大力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环境保护、涉法涉诉等问题;千方百计筹措改革成本,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疏导群众情绪,才能保持社会稳定,最终实现构建“和谐龙江”的目标。

  

强化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

  我省实施公共财政取得了积极效果,图为新建成的省图书馆。本报记者 苏强 摄

  关键词

  公共财政制度

  文件要点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加快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强化公共财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保障作用。

  一线传真

  近年来,我省财政部门自觉转变管理方式,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在提高财政工作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在开展财源建设工作中,顺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实现了“三个转变”:由支持政府办企业向支持政府建环境转变;由直接支持向间接支持转变;由资金支持为主向政策支持为主转变。“十一五”时期,力争到2010年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0亿元大关,为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财力保障。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大了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重点向“三农”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成效显著。

  目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从市(地)层面看,哈尔滨、大庆两市遥遥领先,而其他11个市(地)的GDP和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仅占全省的42.4%和56.1%。从县域层面看,十强县GDP和财政收入分别占65个县市的36.1%和35.1%,而十弱县分别占65个县市的5.6%和5.2%。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拉大,2005年,城镇居民收入为农村居民收入的2.6倍,差距高达5052元。

  观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列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和政策手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是政府运用再分配手段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从我省实际情况看,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子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分配制度不尽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各种因素,给财政收入带来了压力。因此,必须切实增强支持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履行财政部门调控经济、收入分配、配置资源等方面的职能,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核心提示

  财政支出结构如何调整和优化

  把公共财政的支出重点转移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生态环保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需求领域,加大对就业再就业、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公益性基础建设和公共安全的支持力度,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使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社会资源和发展成果。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转移支付规范化、法制化,支持财政实力较弱的地区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帮助县乡解决财政困难,保障基层政权建设需要。

  不断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建立统一的公共财政预算,探索公共财政的绩效评价制度。强化对公共财政的审计监督,促进公共财政支出公平高效。

  名词解释

  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活动或分配关系,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一是公共性。即公共财政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二是非盈利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其行动的动机不是、也不能是取得相应的报偿或盈利,而只能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己任。三是法制性,即收支行为规范化。

  

强化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

  基层组织建起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阳光作业。吴岳福 摄

  关键词

  社区建设基层服务和管理

  文件要点

  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体系。加强城乡社区、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支持社区、村委会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

  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社区民间组织作用,组织动员广大居民开展互助服务,加快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进程,努力建设管理有序、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人际关系良好、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一线传真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社区组织基本健全,社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社区功能显著发挥,社区活动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一是社区基础建设不断完善。2005年全省3175个社区中,用房解决率和达标率分别达到了93%和60%。社区干部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省社区普遍建立了党组织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团委、青联、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正在向社区延伸。

  二是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拓展。90%的社区开展了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一些条件好的社区还开展了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全省社区通过开展自创岗位和发展社区公益事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3万人。

  三是社区安全状况不断好转。社区组织积极发挥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等职能,有效地预防和化解了城市基层的社会矛盾。目前,全省各地普遍推行了警务进社区,为共创安全社区提供了保障。

  四是社区文明水平不断显现。社区文化日渐成为引领思想进步和素质提高的主流文化。由社区组织发起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队伍遍布全省各地街头广场。社区文体团队也逐渐成为各地城区文化艺术节、节假日文体活动的主力。

  五是社区建设理念不断升华。社区建设这一现代文明理念,已经融入了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观点

  社区建设,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配套工程,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改善群众生活,提高百姓生活质量,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但完全依靠政府不能解决群众的所有问题。支持社区、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使政府行政管理和居民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是实现基层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核心提示

  我省的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按照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对社区建设的要求,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在财政投入上,需要提高社区的信息化设备水平,促进社区服务功能的发挥。二是在社区自治主体发育上,要提高居民和单位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居民自身与社区利益的联系,真正实现居民自治。三是要避免社区行政化的趋势,把居民的事物交给居民和社区自己去做,防止某些部门从本位出发干扰社区的权益和活动。四是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