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5年闲置地幽现“都市桃源” 科技馆旁自然形成一块3万平方米的湿地,因地块早有规划面临生存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09:25 上海青年报

  湖水清澈,芦苇飘荡,鸟声唧喳,鱼儿跳跃。如此自然风光不是出现在郊区农野,而是出现在浦东新区的中心区域——世纪广场上海科技馆旁边。由于长期闲置,科技馆停车场西侧的一块空地,5年来自然形成了一块城市中难见的湿地。根据监测,当地的各种环境指数明显高于周边地区。但因为这一地块早有建设规划,这块城市湿地能否生存下去,却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本报记者 刘晶晶)

  【发现湿地】

  大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片自然湿地位于上海科技馆停车场西侧,东临丁香路、南靠张家浜、西临杨高南路、北近世纪大道,面积约有3万平方米左右,有两片连在一起的水域,水面面积约13000平方米。

  湿地的发现,得益于华师大二附中的一群学生。去年4月,华师大二附中高一(5)班环保社团的同学偶然听说科技馆附近有片自然水域可以钓鱼,在社团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前往寻找,居然发现了这一大片自然生态区。旁边都是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突然看到这样一片原生态的水域,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接下去几个月,环保社团的同学开始对这块湿地进行考察,为了使研究更专业,环保社团还邀请了上海科技馆、“根与芽”环保组织等热心环境保护的团体、专家一同进行考察与研讨。

  根据上海科技馆专家和华师大二附中环保社团一年来的观测记录,发现这片湿地水质异常清澈,水中有大量微生物和野生鱼类,水面上和周边芦苇、树丛内有黑水鸡、小鸊鷉等7种野生鸟类,湖荡岸边丛生的杂草,都是自然生成的上海本地植物,有芦苇、菖蒲等,草丛中还有多种昆虫,生物的多样性极为突出。

  【湿地形成】

  闲置地5年时间聚雨成湖

  不远处就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环境,怎么会出现这样一片原生态的湿地环境?据了解,此块自然湿地原为2000年建设上海科技馆停车场时遗留下来的封闭式闲置地,因为地势低洼,5年来两块低洼地中积存了大量雨水,就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小湖荡。

  另外,这块地方以前是浦东的农乡,周边开发之后仍遗留了大量树木植物,有了湖荡之后,植物生长更为繁茂,大量的水生动物繁殖,造就了这样一块原始的城市湿地。

  “城市中心能有这样大面积的原生态区域,很难得。”上海科技馆的专家表示。

  【湿地之乐】

  居民说像到了自然保护区

  从科技馆停车场往西走,穿过一片小树林,眼前豁然开朗:清可见底的一片湖泊,水波荡漾,湖面上几只羽毛灰黑不常见到的水鸡悠哉悠哉地嬉戏,湖边葱葱竖立着约一人高的芦苇,风一吹,发出簌簌的清响。记者近日实地探访,所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片都市中少见的自然风光。

  在湖泊旁边的泥径上,有不少垂钓者正专心地等待着鱼儿上钩。垂钓者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他们告诉记者:“这里的鱼虽然小,但是都是野生的,很新鲜。”记者看到,有的人筐里已有了几条野生小鲫鱼。据说,春夏季天气好时,到此钓鱼的人更多。

  据悉,到了傍晚、周末,过来散步的居民也特别多。“夏天的时候,一进来就会觉得特别凉快。”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与世纪公园相比,这里感觉更自然,像是到了自然保护区。”

  【湿地之忧】

  地块早有规划生存成问题

  这块难得的城市湿地到底能否生存下去,却还是个问题。根据相关规划,紧靠张家浜的河边空地,将建成融商业、办公、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比如商业街、写字楼或是影院等文化设施,与科技馆相辅相成,成为浦东新区花木行政区域的配套基础设施。而位于张家浜以北的这片湿地正处于规划范围内。

  不过,这一整体规划方案是好几年就已完成的,当时湿地还未形成。由于地方的特殊性,新区政府在选择开发商时也比较谨慎,导致规划虽早已出台,但至今未能实施。目前,新区正在进行地块开发招商,一旦开发商明确,动工就很快了。

  极具研究和保护价值专家建议建湿地公园

  浦东规划部门:规划能否微调尚不能确定,但会组织专家论证

  德国环保专家,同济大学的外籍教授谭马利女士向记者表示,这片湿地形成于城市化地区,又几乎没有人为干预,这样的自然生态小区域的出现,说明自然界具有很强的生态修复能力,它的自然形成过程就很有研究价值,湿地中有很多上海本土的动植物,可以从中探究出上海目前的生态环境。

  另外,根据同学们送到新区环境监测站的水质样本,这片水域的水质异常好,完全没有污染。而这片区域的其他各项环境监测指数也都呈现优良水平,甚至于周边整个大范围区域的环境指数都要高于其它地方。“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环境保护的样本,来进行研究。”环保专家表示。

  “成为市民的休闲地挺好,但是作为湿地,它的研究价值更重要,所以需要必要的保护,可以建成湿地公园。”对上海的生态环境已进行过多年研究的谭马利女士认为,上海的绿化虽然取得骄人的成绩,但缺少具有本地生物特色的自然环境。保留这样的自然生态小区,不但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也能使城市中的人们了解自然、亲近自然。

  浦东新区政协委员陈胜庆表示,湿地里存在多样的野生物种,现在基本成了华师大二附中同学们的生物研究基地。今后也可以作为上海科技馆的一部分,建一个小小的湿地公园,作为上海青少年进行生态研究的科普基地。

  浦东新区规划局规划处有关人士对此表示,这片湿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能不能进行微调,以留住湿地,现在还不能确定,但是有关方面会对此进行认真考虑,并组织专家论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