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起点高变化大清河林业局新林区建设见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12:00 黑龙江日报

  全玉祥 赵志强 蔡纯生 吴宪忠 梁志民

  多年来,清河林业局按照“富民、强企、兴林”的五年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选择了多元化、复合型林区经济的发展道路,抓住区位、资源、政策、机制、人才五个要素,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林区经济建设的“六大工程”,促进了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变。截至2005年12月,森林资源年长大于消25万立方米,企业累计增
收节支1.6亿;年人均收入由1999年的1700元增加到6500元,职工月平均工资增加到812元;兴修水泥路面34万多平方米,商品住宅楼16万平米,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1999年以来,林业局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省绿色城镇标兵等荣誉称号。清河林业局在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中,起点高,改革力度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成为全省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中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1、生态移民,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地保护和持续增长

  在从木头经济到生态经济的战略转型期,清河林业局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是致富职工,保护资源的最佳结合点,让职工群众真正成为管护森林的主体,允许职工群众经营利用林下资源,管护人与管护区连责、连利、连心,能够极大地解放林地生产力,实现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按照建设新林区目标的要求,2000年清河局已将原有的16个林场(所)整合为现在的9个林场、一个农场,人口向山下转移,生态移民,撤人离山;林场近2500人从森林腹地搬迁到山下地区,减少了对森林的人为干预和森林的承载压力,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封山育林。五年间共更新造林4.1万亩,林木总蓄积由2000年的1095万立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1227万立方米。

  2、招商引资,使企业坚定地走上工业强企之路

  为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清河局先后对具备条件的厂家实行股份制改造,林业局配股不控股,主要是招来资金、技术、信息和具有先进管理经营理念的管理人员,先后建起11户林木产品加工厂,对原木进行增值加工,年加工木材8.2万米,平均每米提高售价95元,直接增加木材销售效益779万元,安置就业人员达2600多人。从而推动国有资本向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部位集聚的进程,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产业格局。各厂家依靠技术力量和人才优势,不断进行低成本扩张,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久久药业清河制药厂是以林区的刺五加、五味子、龙牙葱木为主要原料生产药品的高新技术产业,实行股份制运作,2005年清河林业局投资500万元占原始股的15%,当年就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也带动了北药产业的开发;黑木耳加工厂带动了黑木耳基地的扩张。通过招商引资,改制并轨、盘活资产,增加就业,提高木材售价,实现加工增值,整个林区工业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产权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而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区域经济的总量。2005年林区工业吸引企业外资金7000多万元,盘活资产4000万元,林产工业产值6028万元,实现利润950万元,林业局获利312万元。

  3、调整布局,使林业区域经济活力持续增强

  在抓林区经济发展中,清河局按照逐步把“山上建成生产区,山下建成生产、生活兼融区”的设想,人口相对集中到山下,提高了区域人口和经济总量。通过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启动林区市场,盘活民间资本,多渠道投融资,提高产业支撑力,筑巢引凤,扩建工厂和市场,发展接续产业。目前,清河林区社会就业人口已达12300多人,其中非林业人口3000人;个体工商户640户,直接分流正式职工2800多人。林区山上已完成管护森林责任区11万公顷,全部承包到职工家庭;现已完成五味子种植基地700公顷,正在向1000公顷迈进;黑木耳年种植3000万袋;养牛、养羊、养猪、养禽,大力发展畜牧业;现养蜂12000箱;养林蛙面积12000公顷;山野菜年采集500吨;北药种植面积17324市亩。林区多种经营产值2.9亿元;仅700公顷五味子年收入可达2亿元。山上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基地已具雏形。

  4、强化小城镇功能,推动林业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清河林业局认真总结几十年林业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林业企业必须跳出单一的林木经济,走发展林业经济之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重点突出培育城镇综合功能和产业定位,重在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几年来,全局投融资3.8亿元,加强了局址生态小城镇建设,铺设了34万平方米街巷道,局址街道全部实现了水泥化。2005年又铺设通往中心林场、农场和附近村屯的水泥路14公里;拆除围栏,兴建绿地、电信网、宽带网、有线电视网及公路网全部进行了更新改造。与此同时还建起了月牙湖休闲公园、林区农贸市场和购物中心,新建商品楼21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平方米,各种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被评为省级生态园林小城镇。先后投资2500多万元,新建小学和高级中学,改建了初级中学,配备了标准化的教学设施、设备;为职工医院购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优秀人才提高了防病治病能力。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小城镇功能的完善,投融资环境的改善以及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外商投资,“十五”期间全局累计吸引外资达到2.7亿元,兴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及私营独资企业22户,吸引了林场、乡镇和周边地区社会劳动力就业和居住,小城镇综合功能的不断提高,拉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区域经济总量,清河林业局的电视、供水、教育、医疗的服务已延伸到周边村镇、农场,为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拉动作用,小城镇已成为发展林区经济的有效载体,成为农副、林副产品的集散地和周边地区商贸、医疗、文化、教育、就业、消费的中心。

  5、设立林区管委会,探讨新形势下国有林区发展新模式

  由于森林的公益性和它的生态作用,决定了现有森工林区带有区域经济性质,它不是一个纯企业,因此不能用对待院墙式企业的政策对待森工企业。清河林业局根据林区这个特点,从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构建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发展区域经济,加强生态建设的目标出发,充分考虑发挥林区小城镇的区域带动作用,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提出了把清河林业局建设成为“人大立法授权、政府依法派出、林区区域管理、内部政企分开”生态经济改革试验区的设想,并在省森工总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实施方案和五年规划,主要内容是在“林区区域管理、内部政企分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项重大改革试验,正待省里批准后,开始实施。通过近几年的改革,清河林业局内部的事业单位、林产工业和多种经营已经成为市场主体。2006年3月又成立了林业经营公司,把木材生产、营林生产两大主营业务从林业局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真正的企业,局机关主要履行相应的政府职能,管理森林资源和林区社会事业,内部政企分开已经完成,现在企业部分运作比较规范,政府部分还缺少必要的职能。

  清河林业局是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首批试点林业局。他们决心把生态经济改革试验区与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大力推动林区经济发展,力争到2010年把清河林区建设成“产业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城镇优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林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