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秀出的明星前途堪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18:31 环球人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时统宇

  今年可谓是中国的“选秀年”,参加选秀的少男少女你方唱罢我登场:哭哭笑笑的“超女”,热热闹闹的“好男儿”,轰轰烈烈的“红楼梦中人”……但他们终究是能举杯畅饮还是必将折戟沉沙?只能拭目以待。但笔者认为,其前途堪忧。

  理由之一:“麻雀变凤凰”导向的负面作用严重

  李宇春、尚文婕等“超女”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一条通往光荣与梦想的康庄大道。但其实,对绝大多数“超女”来说,能在舞台上看到“挥舞的荧光棒”的人,永远是极少数。这与媒体、舆论的误导有直接关系。因为媒体经常宣传“麻雀变凤凰,丑小鸭变白天鹅,麻雀和丑小鸭都挣到了白花花的银子”,选秀节目还大喊口号:“不设门槛”、“想唱就唱”、“秀出你自己”。让无数少男少女们不做明星梦都难。其运作过程完全忽视了社会责任,负面作用不言而喻。

  电视选秀节目获得大范围的成功,在于它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但其导向却背离了主流社会的价值观。据《文汇报》报道,上海某中学学生,在一次模拟常委会会议活动中,直指电视选秀类节目的三大弊端:影响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偏离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沦为商家牟取暴利的重要手段。今年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对各种选秀活动设置门槛,明确指出:电视选秀类节目最大的风险是政策和导向偏差。而这一点,是中国电视节目最基本的一条运行规则。

  理由之二 :从“审丑”到“搞怪”的审美缺陷让人担忧

  去年,海选阶段的“超级女声”以“审丑”作为看家本领。它开创了中国电视节目大面积“审丑”的新阶段。而今年以“搞怪”著称的“我型我秀”四强选手——师洋,更是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观念。他每次出场,唱歌总是走调,造型总是夸张,每首歌都被他演绎得很滑稽,却总能带起全场的气氛和注意力。原因何在?观众的“审丑”心理在作怪。这类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锁定观众的遥控器,就不惜让选手丑态百出。这种大范围的公开“审丑”,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是商业规律支配下的收视率。

  随电视选秀节目热起来的还有“中性美”。去年的“超女”李宇春像男的;今年的“好男儿”向鼎像女的,甚至,向鼎居然有“尤物”之称。幸亏主办方见好就收,没把“尤物”整成冠军,否则将演绎出“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搞笑版,那就真的太荒唐了。是否可以这样说,电视正在成为所谓中性美的最大出产地。而这种以阴柔为审美取向的倾向,很值得怀疑。《狼图腾》一书中提出:“中华民族要少一点羊性,多一点狼性,要做中华文明狼”的观点,尽管不乏片面之处,但也不失深刻之意。从这个意义上说,奶油小生式的“尤物”成为社会的追捧对象,是否有祸国殃民之嫌?如果此话言重,那么屏幕上出现过多的脂粉与阴柔,难道不应该引起人们的担忧吗?

  理由之三:“选秀”互相克隆导致审美疲劳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甚至连人民警察、人民教师也要通过短信投票进行选秀;连小学生也要搞“班花”淘汰赛。一个“超女”节目成功了,千千万万个“超女”、“超男”节目站起来!当整个社会都成了一个大秀场,电视还会有人看吗?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现在电视选秀节目都大同小异,互相克隆。比如都有“淘汰赛”,都有煽情表演,都有短信投票……等到观众对这类节目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也就是这些节目寿终正寝的时候。如果电视选秀节目不思进取,结果只会是连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收视率也会弃它于不顾。

  理由之四:过分商业化是致命硬伤

  随电视选秀节目兴起的,还有短信投票等方式的崛起。上亿条短信流量,成为手机短信赢利的经典案例。作为“超级女声”的拷贝样板,“美国偶像”是当之无愧的选秀类节目教母。不过“美国偶像”的电话投票是免费的,短信投票也与普通短信价格一样。而中国的短信投票,费用超过正常短信资费的几倍,中国的电视台通过短信投票方式发财致富的意识,可是远远超过了美国。

  2006年8月29日《新疆都市报》,用一篇题为《家有‘超女’是一场浩劫》的报道,概括了长沙赛区第四名张美娜一家的感想。张美娜的妈妈说:“这样的机会就一次,所以才全力支持女儿。但这场比赛对我们家来说,就像一场灾难。”为帮助女儿实现进军歌坛的梦想,张妈妈一家费尽心血,倾其所有:买卡发短信投票,印传单,做海报,拉选票……总共花了11万元,欠下9万的外债,甚至连亲戚朋友也被拖累着一起奔波忙碌。

  有一夜暴富的,就有一夜暴穷的。过分的商业化伤害了电视节目是小事,而伤害了一代人麻烦可就大了。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