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型列车非常舒适漂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09:43 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本报综合消息铁道部确定,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时速达到200公里以上,其中京哈、京沪、京广、胶济等提速干线部分区段可达到时速250公里。

  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次提速最大的亮点是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投入使用。到明年底,全国铁路将有480列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国产动车组上线
运用,覆盖全国17个省、直辖市。

  记者了解到,到16日,铁道部成功完成了两次为期18天的提速牵引试验。这次试验涉及京哈、京广、浙赣、沪杭、京沪、陇海、胶济等提速线路,采集了大量数据,获得了重要的试验成果。各项试验数据显示,提速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根据初步测算,提速后,全国铁路客运能力预计增加18%%,货运能力预计增加12%%,有利于进一步缓解铁路运输“瓶颈”状况。

  胡亚东说,通过新一轮大面积提速,我国铁路提速资源也大大增加,时速120公里及以上提速网络总里程达22122公里,其中时速200公里及以上提速线路6003公里。到2010年,既有线提速干线与新建的铁路客运专线将构成总里程近3万公里的快速铁路客运网络。新列车外观漂亮乘坐舒适胡亚东介绍说,第六次大提速当中,要投入使用新型的动车组,新型动车组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内部装修布局,都比现行的客车要大大提高一步。比如,外观全部是流线型的设计,车体都是不锈钢或者是铝合金的,非常漂亮。网上已经见到了图片,像一个工艺品,外部的结构和外部的装饰可以基本上达到轿车的水平,内部的布局和装修也比现有的客车大大提高一个档次。这个车很宽敞,分一等车和二等车,一等车内部布局是每一侧两个坐椅;二等车是一侧三个坐椅,另一侧两个坐椅。一等车、二等车坐席的舒适度都和现在列车软座的水平相当。

  车内不管是卧具、灯具、席别、标识等等,都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整个的环境设计更加体现人性化,舒适度要比现在的客车有一个很大档次的提高。我们在改善列车硬件设备的同时,还要推出服务上的新方式,比如考虑航空食品性的集中配餐,在售票上准备更多地采用电子客票的方式,在进出站上也要安排自动售检票的设备和设施,来方便旅客的乘车和进出站。

  坚持提速不提价大原则

  胡亚东说,前五次提速我们实行了提速不提价的政策,第六次大提速我们是这样考虑的:在国家批准的已经实行的高等级列车软座票价的幅度内进行适当的安排。对于动车组之外,新增开行的直达特快列车、夕发朝至列车和普通旅客列车,一律维持现在的票价水平,不做任何调整。完整地说,“提速不提价”的大原则,在第六次大提速中仍然是要体现的。京沪全程运行节约2小时

  提速后,京哈线:北京至哈尔滨全程运行7小时58分,比现行时刻最快的客车压缩了2小时32分,北京至沈阳3小时59分,压缩了1小时33分。京沪线:北京到上海9小时59分,压缩了1小时59分。北京至济南3小时25分,压缩了43分钟。北京至青岛5小时48分,压缩了1小时42分。京广线:北京西到汉口8小时25分,压缩1小时45分。北京西至郑州4小时52分,压缩50分钟。北京至石家庄1小时59分,压缩28分钟。浙赣线:上海南至长沙7小时30分,压缩7小时30分。上海南到南昌是5小时08分,压缩5小时45分钟。会给百姓带来哪些便利

  据铁道部预计,提速后,全国铁路客运能力增加18%。按照这一推算,涉及百姓的买票难题有望缓解,地区间往来将更加便捷通畅。

  在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客运新产品,包括城际快速客车和中心城市间的动车组快速客车。环渤海等城市密集地区的旅客,将可以自在快速地在邻近城市间穿行。

  新图实施后,城际快速客车计划安排416列,其中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安排动车组列车62列,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108列,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224列,以郑州、武汉为中心中原城市群8列,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城市群8列,以沈阳、长春和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城市群6列。

  主要中心城市间的中长途旅客,可以选行动车组快速客车。与“夕发朝至”相对应,中长途快速旅客列车,主要安排在白天开行,解决了百姓快速往返的要求。

  根据我国中长距离旅客数量持续增长的实际情况,新图计划在我国主要中心城市间安排开行86列机动车组快速客车,进一步缩短主要中心城市间的运行时间。“夕发朝至”等百姓欢迎的老品牌将有所增加,进一步适应人民群众需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