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哈尔滨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取代成绩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9日13:00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夏德辉

  从13日开始,在哈市初中学校沿用了多年的成绩报告单将被《哈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所取代,初中生有无进入营业性网吧、是否参与社会活动、是否有艺术特长等都将成为高中招生的依据,这意味着传统的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已经结束。这个《报告书》的出台,无论从其本身,还是其延
伸的意义,对于学校、学生、家长来说都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如何客观、认真、公正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

  综合素质评价取代成绩单

  几天来,哈市124中学校长朱延成几乎放下手里所有的工作,和老师多次开会研究哈市教育局13日出台的《哈市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并向学生传达,其中一项更是朱校长重点强调的,“要向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工作,避免引起波动。”

  朱校长所强调的重点是,在这次哈市教育局出台的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中,一份《哈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按照《报告书》中的具体实施意见,要“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成为高中招生的依据。”

  哈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负责这次哈市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具体传达和实施工作。16日,忙得刚刚松了一口气的庞处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庞处长说,一直以来,很多专家探讨如何改变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次哈市出台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就是在执行教育部的教育改革精神,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招生的依据是初中升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从改革的趋势和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要求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在高中招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哈市实际,哈市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确定为‘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合作交流与探索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5个维度。每个维度结果设置了ABCD四个等级,C以上为合格,D为不合格。为防止评价走过场,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总量控制,即各维度A等级评价结果不能超过40%。”

  “实际上,这5个维度就是为初中升高中设置了一道门槛。”庞处长说,以往中考后,高中学校只看分数,按照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的分数档往下排,现在是首先看学生的综合素质报告书,看是否具备报考条件,然后再看分数。如果综合素质评价不合格,将不能报考。

  学习好不等于全部都好

  记者在这份《报告书》中看到,一些平时的表现,诸如是否参加社会活动、是否进入营业性网吧、能否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有没有艺术特长都排在了综合素质评价中。每个维度都涉及很多细节内容。综合素质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公示和结果认定5个阶段。要求老师每学期末都要认真评定。

  显然,哈市这次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的依据,在社会中引起了震动。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分数为主的模式。无论对学校、学生还是家长来说,对他们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

  哈市67中学的王文忠老师对此感触颇深,他说,以往每学期末,老师对学生的评语大多是千篇一律,比较笼统,没有真实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家长也并不在乎老师的评语,他们只看重学生的分数。如果分数上去了,哪怕老师在学生的操行评定上给个不及格也无所谓。而老师为了照顾学生及家长的情绪,只要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大的错误,差不多都能给A。“这显然对学生的综合成长不利,而这次施行综合素质评价,并把它和升学挂钩,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空间,除了分数以外,还要综合发展。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老师平时要多给学生做宣传引导。”

  哈市124中学校长朱延成这几天除了宣传这份《报告书》之外,正积极组织学校的老师成立教师评定组。老师也组织学生成立学生评定组,因为明年涉及一批毕业生,教育局要求学校对这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在明年的4月份出来。“老师的工作量比过去大多了,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期末简单的教师评语,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这要求老师要认真对待这件事,因为这毕竟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朱校长用了一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哈市某中学初二学生王晓雪,双休日被父母安排得满满的,周六参加英语班,周日补习数学。有时候学校要求双休日参加的社会活动,王晓雪也只是敷衍了事。而且她也不参加学校的各种学生组织,尽管老师认为她的能力不错,也曾多次邀请她,但被家长以“还是以学习为主”的理由拒绝了。这次出台的《报告书》,对王晓雪产生了震动,她说:“今后我一定注意了,不能仅仅是学习好。”

  这份《报告书》的出台,无疑对家长的冲击最大,因为在他们看来,学生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而且他们也是这样告诫孩子的。哈市69中学学生李爽的家长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一个学生学习不好,综合素质再好恐怕也不行吧。而且在目前我国高考制度没有全面改革之前,注重了综合素质,孩子在高考中会吃亏的。”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家长持这种看法,但也有一些家长认为“综合素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的确有好处,学习学得把孩子都弄傻了。光会考试,有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了。”

  素质评级:一道可以轻松跨过的坎儿

  距明年的中考还有半年多的时间,显然,2007年初中毕业生成了哈市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首批试验者。这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如何评定,分数占多大比例?这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所关心的。

  哈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庞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哈市刚刚进行这项改革实验,实验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参照外地的做法,哈市改革初期只把综合素质评级作为高中录取的前置条件。也就是说只是设立一道门槛,目前并不能完全取代升学的依据。

  庞处长说,2007年考生综合素质的各维度的评级结果达到C(合格)级以上等级,其他方面符合要求,就可以报考普通高中(含重点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学校在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中,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按考生的升学考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实际上,现在的门槛只是一条线,只要轻轻一迈就可过去。我们能保证让所有的考生基本都能合格。只要不发生违反法律的行为,不会轻易出现D等级。”

  “目前哈市的综合素质评价和新课改是平行的两条线,互不干扰,只有发生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D等级时才会相交,最后还是在分数上。我们管它叫软挂钩。这个前提当然是为了社会稳定,什么事都要慢慢来,如果综合素质的评定是决定升高中的依据,那家长就会闹。因为这里涉及到人为评价,而不是分数说话。”庞处长说,“随着实验的逐步完善,将逐步加大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作用,未来随着这项工作的进展程度和效果,要加大挂钩的力度,实行硬挂钩,即综合素质评定会成为高中招生的依据。明年没有硬挂钩,不等于今后没有硬挂钩,对于那些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不上、社会活动不参加的学生来说,就会吃亏的。”

  庞处长进而说,哈市这次施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一是执行了教育部的课改精神,当做一次大练兵、热身赛,积累经验为以后做准备。二是要让学生和老师知道,国家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文化课好。

  保证公平:同学、老师都参评

  各种迹象表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往“以分定终身”的传统应试教育很可能将成为历史。虽然按照哈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的说法,“哈市刚刚进行这项改革制度,还有待于完善。”但也同时说明了哈市会继续加大力度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因此如何能够做到评价的公正和公平,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哈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庞处长说,《报告书》的意见稿几经修改,就是让它做到评价客观、科学公正,有可操作性。以前对学生的评价吸纳了社区等社会评价内容,但是考虑到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内,来自社会的评价不真实,也不科学,而且容易造假,这样我们在最后的成稿中就删去了一些细节。目前评价的内容就剩下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项。

  庞处长说,为了确保公平公正,教育部门采取了政策公开、评价程序公开、评价结果公开原则,而且设立了学生和家长复议申请制度。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潘显华在几年前就曾做过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并且有专门的著作。16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哈市施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绝对是好事。以前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的现象,更有一些校园暴力、学生心理阴暗仇杀他人等现象时常见诸媒体。因此,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十分有必要,这预示着国家的整个教育状况将有一个大的改变。

  潘显华说,但是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到认真、公正,首先,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了,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从事这项工作,如果老师不负责,可能就会敷衍了事,再者,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对学生的评价难免有印象分,如果再有家长从中沟通,很难做到公正。《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书》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和同学的观察及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这些内容中,且不说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会失真,就是教师和同学的观察及评价也会存在很大水分。至于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考试和测验的信息,就是在现行的只看“分数录取”的高考制度下,在这方面弄虚作假也早已成为许多学校公开的“秘密”。目前哈市的初中学校都开始宣传实施《报告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