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了母亲的水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9日13:49 北京晚报

  

为了母亲的水窖

  

为了母亲的水窖

  生活在城市里,人们对便捷的用水早习以为常,人们只需轻轻一触,就可获得清澈的水流,而在西部干旱地区,孩子们上学之前只能噙一口水洗脸,母亲们只有舀一瓢浑水煮
饭“半夜出门去翻山,翻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水,回家太阳落山”这首西北山区广为流传的民谣诉说着山区近千万贫困母亲和儿童饱受缺水煎熬,与水苦苦搏斗的艰辛。11月11日至16日,本报记者随全国十几家媒体参加了完美“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六周年回访活动。

  甘肃省副省长陆武成介绍,母亲水窖工程在甘肃省进行了六年,解决了

  1130农户用水难问题。记者几天对甘肃省白银、榆中、西固等缺水地区及收益地区的采访,深切感受到全社会应该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贫困缺水地区的母亲和儿童,帮助他们早一天过上好日子。

  来自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一项统计,截止2005年底,已投放资金累计2.7亿元人民币,修建水窖近10万眼,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200多处,受益人口近10万人,受益范围22个省区市。

  窑洞破败无水吃

  一望无际的黄土、裸露的沟坡、枯涸的河岔、干裂的渠道——虽然大家对这里艰苦的生活状况早有心理准备,沿着崎岖山路裹着黄沙一路颠簸六个小时,这些在高楼大厦里住惯的城里人本月12日来到兰州市西固区金沟乡熊子湾村时还是震撼了!曾沐浴中华民族的黄土地竟是这样的干涸贫瘠——这里年降雨量只有300—40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1500—2000毫米以上。连绵起伏的黄土沟壑一片苍凉,看不到一点绿色,沟畔路旁伫立着无精打采的老槐树,半山腰上依山而建的土窑洞简陋破败,这些平时只在电影电视中的镜头真实再现在我们面前。

  半夜翻山去打水

  迈进熊子湾村一户正用毛驴驮水的老乡家里,女主人瞿业花迎上前,夫妻二人卸下百余斤的盛水铁桶小心翼翼倒进缸里。瞿业花对记者倒苦:每天天不亮,山道上就会有成群的男女老少直奔几十里外一眼泉水,泉水周围早就挤满舀水的人,到处是吆喝声、牢骚声、指责声,打满水的人或畜驮或人背。打到水的自然满意而归,迟来的只剩下一片浑浊的黄水汤,水虽浑浊,却不能不要,因为这是一家人的生活用水,只有背回去反复沉淀勉强饮用。

  熊子湾村有245户村民,1118人,580亩耕地,年人均收入950元,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靠天吃饭,村民靠种植百合、小麦、洋芋维持生活。说起今年的收成,瞿业花一脸愁容:今年雨水少,收成都不好,我们盼着能早一天建起水窖。

  瞿业花的愿望不是梦想:12日,的确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熊子湾村这个贫瘠的小山村将多一个温馨的名字——“完美村”。完美公司的捐助使这里每家每户不久将拥有储水窖,人们再也不用每天往返六七小时山路去挑那混浊的水了。

  告别苦日子

  来到榆中县金崖镇瓦子岘村,这个村已是家家拥有水窖的受益村。走进哈俊英家简陋的窑洞,里面很黑,开灯却无电。说起没有水窖的日子,哈俊英潸然泪下:“丈夫几年前去世,留下年迈的老人,两个年幼的孩子,还有两个智障的小叔子,再加上这里十年九旱,日子过得不易,现在免去打水之苦,还告别了喝“苦水”的日子。以前年收入只有六七百元,现在家里种了菜,养了猪,过节也可以吃上肉了!外出打工的孩子也能补贴些家用,日子好过多了!”

  村民最恨偷水贼

  在这里,最好的礼物就是送人一桶水;在这里,人们会大方给你几个馍馍,却舍不得给你一碗水;在这里,最坏的贼就是偷水的贼,而最大的恩人就是挖井人。稍加留意便会发现,这里每口水窖上都加了一把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每户人家却门户敞开。当地村民解释说,这里最珍贵的就是水,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不用防小偷,就怕小偷把家里的水偷走。

  本报记者袁爱芳X096

  图一:90岁的瞿朝兰终于喝上不苦的水,看到妇联和回访团紧紧握住她们的手。

  图二:每口这样的母亲水窖需要1000元,捐赠者的名字会刻在他捐赠的那口水窖的盖子上。

  图三:对于家中妈妈去世、父亲又外出打工,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张永强(11岁)和张永琳(7岁)来说,水窖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俩人不必再为啃干馍馍犯愁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