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古董户口簿捐给博物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1:15 北京晨报

  麻酱证、馒头证等近三百个老证件见证时代变迁

  今天,市民冯先生将把收藏的北京不同时期的户口簿(见图)捐献给北京警察博物馆。昨天,冯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收集的老证件。“这是普通人的历史,”冯先生告诉记者,从老证件中能够看到北京人生活的变迁。1997年至今,冯先生已经收集了近三百个老证件,其中包括麻酱证、馒头证等,非常少见。

  成果:有的藏品连博物馆都没有

  昨天见到冯先生时,他的桌子上摆满了老证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暗红色硬皮户口簿、六七十年代的白色线装户口簿。“这是1955年的。”冯先生拿起一个土黄色、书本大小的册子告诉记者。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上面要登记外地探访者的资料。冯先生说,卖主以为是旧笔记本,他是以15元的低价买下的。“我刚买回来时,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这个户口簿连博物馆里都没有。”

  这些老证件中,年代最久远的是1946年的身份证。这个白色小册子的特别之处是,上面需要印左右手食指的指纹。冯先生说,今天他将把这些捐献给博物馆。

  缘起:父亲的军官证失而复得

  冯先生告诉记者,收藏老证件实属机缘巧合。40多年前上小学时,他把包括父亲的旧军装、军官证等在内的老物件放在一个箱子里收起来。“有一天我母亲发现了,要把它扔掉,被我阻止了。”由于那时经常搬家,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发现军官证只剩下一个棕色的外皮。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1997年他在护国寺旧货市场里,发现摊位上摆着一个军官证的内瓤,翻开一看,正是自己丢失的那张。当时,父亲已经过世,他把军官证拿回家,母亲也感到惊奇。“这件事情让我感悟到,老证件保留了人们的记忆。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收藏。”

  意义:“这是普通人的历史”

  近10年的时间里,冯先生收集了近三百个老证件。他告诉记者,民国时期的证件以身份证、行驶证等为主,那时的证件基本上都是政府统一颁发,上面的规定很多:“比如自行车行驶证,规定一定要有车灯,东西要放在袋子里,挂在车梁上才能运。”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证件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证件占大部分。“那时候买东西凭票证,烟证、麻酱证。”冯先生说,最稀奇的是外地的一种“馒头证”。“当地人爱吃馒头,所以连这个都要用证来买。”

  冯先生说,自己从收藏中了解了很多历史。“尤其是咱普通人的生活,都在这些证件当中呢。”

  晨报记者 张睿 文并摄

  线索:冯先生

  

古董户口簿捐给博物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