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研究电梯作为火灾时逃生手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2:41 东方早报 | |||||||||
“火灾时禁止使用电梯”的警示标志目前存在于世界上几乎每一部电梯的旁边,这一国际消防逃生理念将来可能遭到颠覆。上周五,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与上海科委正式签订协议,《高层宾馆火灾情况下电梯应急疏散可行性研究》的课题已经过专家评审等程序正式立项,进入科研阶段。这也意味着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在一定条件下,电梯将可能作为一种有效的逃生手段。
电梯遇火一律迫降太教条 由于电梯在火灾情况下不能可靠保证正常供电,极易将楼宇中的烟气吸入电梯井道并扩散至各个未起火的层面,以及其他现有技术上的疏漏,这些都可能影响电梯在火灾时的安全使用,因此“电梯不能作为疏散逃生工具”的规定已经在国际上沿用至今。 今年某日,上海一幢20多层的高楼突发火灾,在消防队未到之前,一部分居民通过电梯逃到楼下,消防队到场后,按照规定立即停用了电梯。但是居民发现整个事故从头到尾烟气都没有进入电梯,因而,“不准用电梯”的规定招来不少居民的怨言。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所长胡传平,作为“高层宾馆火灾情况下电梯应急疏散可行性研究”课题项目的组长,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的专访中表示:“只要电梯被合理正确地利用,国际上有不少利用电梯成功疏散的案例,原来的理念显得太教条,过于机械。” 据有关专家统计,若以一部电梯计算,当每层有120人时,则15层的人员疏散到地面需要19分钟,30层则需要39分钟。而一般火灾从起火到猛烈燃烧只要20至30分钟,若只能用楼梯逃生,大部分人员会因来不及疏散而被困在楼上。 此外,楼梯疏散特别不适合于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目前,可使用的其他垂直疏散方式还有云梯、避难袋、避难扶梯、缓降机等等,但它们都只能满足少数人的逃生需要,无法应用于大规模的人员疏散,特别是高层建筑内人员的逃生。 得出最理想疏散模式 今年2月,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和上海弘益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单位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拍即合”。“在挑战老理念的过程中,尽管还有相当多复杂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但是我们认为一些前置条件、技术等已经构成,这使我们产生了一种冲动去研究。”胡传平说。 随后,三家单位展开了历时半年的电梯疏散可行性预研工作。他们收集、调查了全世界有关利用电梯疏散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对已经发生火灾的大楼,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模拟再现火灾,模拟烟气实验和逃生疏散,做了很多种逃生方式的组合。 其间,研究人员还对上海所有电梯的数量、分布、运行的情况,包括消防电梯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些统计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是全国唯一的,也是最权威的。”胡传平表示。 在计算疏散时间时,研究人员从全部仅用楼梯疏散、全部仅用电梯疏散和用楼梯及电梯混合疏散三个方面进行了计算,结果得出了一个最理想的疏散模式,那就是:高层的利用电梯疏散,较低层的利用楼梯疏散,以追求最短的疏散逃生时间。可以这样描述最佳的紧急疏散情况:从楼梯中下来的最后一个人与从电梯中下来的最后一个人几乎同时到达出口处。 高层业主、专家一致认可 今年9月,三家单位在沪召开了“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使用电梯疏散可行性研究”项目论证会,并将半年来预研的成果首次呈现。该理念立刻吸引了全国消防、建筑、防灾以及电梯研究等各领域专家的眼球。 “原本是讨论有没有必要去做这项工作,但是与会者出乎意料地达成共识,没有一人反对,大家一致赞同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并提出很多开展过程中的建设性意见。”胡传平兴奋地说。 据了解,上海高层建筑业主代表们在会上也表示了强烈的期待。其中,金茂大厦有关人员就表示,大厦自己也做过逃生演练和研究,结果发现高层住户从楼梯疏散会跑得非常累,如果在能够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正确使用电梯逃生,将大大增加大厦的疏散能力。 早报记者 张凌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 962288 或 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