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要颠覆火灾禁用电梯 电梯疏散应用尚需时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3:42 国际在线

  上海要颠覆“火灾禁用电梯”

  “火灾时禁止使用电梯”的警示标志目前存在于世界上几乎每一部电梯的旁边,这一国际消防逃生理念将来可能遭到颠覆。上周五,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与上海科委正式签订协议,《高层宾馆火灾情况下电梯应急疏散可行性研究》的课题已经过专家评审等程序正式立项,进入科研阶段。

  这也意味着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在一定条件下,电梯将可能作为一种有效的逃生手段。

  电梯遇火一律迫降太教条

  由于电梯在火灾情况下不能可靠保证正常供电,极易将楼宇中的烟气吸入电梯井道并扩散至各个未起火的层面,以及其他现有技术上的疏漏,这些都可能影响电梯在火灾时的安全使用,因此“电梯不能作为疏散逃生工具”的规定已经在国际上沿用至今。

  今年某日,上海一幢20多层的高楼突发火灾,在消防队未到之前,一部分居民通过电梯逃到楼下,消防队到场后,按照规定立即停用了电梯。但是居民发现整个事故从头到尾烟气都没有进入电梯,因而,“不准用电梯”的规定招来不少居民的怨言。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所长胡传平,作为“高层宾馆火灾情况下电梯应急疏散可行性研究”课题项目的组长,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的专访中表示:“只要电梯被合理正确地利用,国际上有不少利用电梯成功疏散的案例,原来的理念显得太教条,过于机械。”

  据有关专家统计,若以一部电梯计算,当每层有120人时,则15层的人员疏散到地面需要19分钟,30层则需要39分钟。而一般火灾从起火到猛烈燃烧只要20至30分钟,若只能用楼梯逃生,大部分人员会因来不及疏散而被困在楼上。

  此外,楼梯疏散特别不适合于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目前,可使用的其他垂直疏散方式还有云梯、避难袋、避难扶梯、缓降机等等,但它们都只能满足少数人的逃生需要,无法应用于大规模的人员疏散,特别是高层建筑内人员的逃生。

  得出最理想疏散模式

  今年2月,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和上海弘益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单位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拍即合”。“在挑战老理念的过程中,尽管还有相当多复杂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但是我们认为一些前置条件、技术等已经构成,这使我们产生了一种冲动去研究。”胡传平说。

  随后,三家单位展开了历时半年的电梯疏散可行性预研工作。他们收集、调查了全世界有关利用电梯疏散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对已经发生火灾的大楼,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模拟再现火灾,模拟烟气实验和逃生疏散,做了很多种逃生方式的组合。

  其间,研究人员还对上海所有电梯的数量、分布、运行的情况,包括消防电梯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些统计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是全国唯一的,也是最权威的。”胡传平表示。

  在计算疏散时间时,研究人员从全部仅用楼梯疏散、全部仅用电梯疏散和用楼梯及电梯混合疏散三个方面进行了计算,结果得出了一个最理想的疏散模式,那就是:高层的利用电梯疏散,较低层的利用楼梯疏散,以追求最短的疏散逃生时间。可以这样描述最佳的紧急疏散情况:从楼梯中下来的最后一个人与从电梯中下来的最后一个人几乎同时到达出口处。

  高层业主、专家一致认可

  今年9月,三家单位在沪召开了“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使用电梯疏散可行性研究”项目论证会,并将半年来预研的成果首次呈现。该理念立刻吸引了全国消防、建筑、防灾以及电梯研究等各领域专家的眼球。

  “原本是讨论有没有必要去做这项工作,但是与会者出乎意料地达成共识,没有一人反对,大家一致赞同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并提出很多开展过程中的建设性意见。”胡传平兴奋地说。

  据了解,上海高层建筑业主代表们在会上也表示了强烈的期待。其中,金茂大厦有关人员就表示,大厦自己也做过逃生演练和研究,结果发现高层住户从楼梯疏散会跑得非常累,如果在能够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正确使用电梯逃生,将大大增加大厦的疏散能力。

  “电梯疏散”实际应用尚需时日

  “一定条件下,电梯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逃生手段。我们说出了这个观点,但并不等于可以公开说,现在可以用电梯进行高层人员疏散了,或者说可以提出修改规范了。”胡传平坦言,新理念真正被应用还有很多课题需要研究解决。

  胡传平解释说,现在的信息化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为“电梯疏散论”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比如,现在已经有可变的疏散指示标志,一个电子显示屏,随着不同的情况可以调整变化不同的疏散指示方向。广播系统也可以编程变化,电梯的电脑控制程序也能控制电梯停哪层不停哪层。再加上新的电梯设计都基本具备了防水、防火等功能,如果再配上完整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原来规范禁止火场使用电梯的一些难题就能得到解决,电梯疏散也就成为了可能。

  但胡传平也表示,原来的电梯设计、建筑设计都是按照不让使用电梯疏散来做的,所以此课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解决问题是要通过修改规范才能解决的。而修改一个规范必须有大量能说明问题的依据、大量的实验和实践的验证后才行。比如要对电梯疏散系统进行研究,要对火灾情况下电梯运行可靠性进行研究,火灾情况下电梯轿厢、电梯机房、紧急安全电源防灾性能进行提高,对防火排烟系统、火灾报警探测系统、灭火系统、疏散诱导系统、消防控制室进行改造等,来真正保障电梯在火灾情况下的安全使用。

  “目前我们立项的研究对象是高层宾馆,这也是因为宾馆作为公共场所,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影响较大。此外,宾馆的消防设施、电梯设备都比较完备,建筑结构和政策执行上相对规范。在有限的时间和资金里,首先研究宾馆火灾电梯疏散可行性是合理的。”胡传平说。

  上周五,正式与上海科委签订协议正式立项后,胡传平也显得异常兴奋,“我们的新理念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尽管只是预研工作,但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到这个科研项目中来,让人们尽早从这个科研项目中得益。”

  胡传平透露,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深入调研,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模拟实验,甚至可能会利用一些旧楼闲置楼进行一些实体实验。在模拟疏散演习中,调整软件技术的开发。

  国外案例

  “9·11”:91楼电梯逃生仅用72秒

  在“9·11”恐怖袭击中,当天8时46分,在北楼遭到袭击后,位于南楼91层的约翰和30名同事就开始撤离,他们先乘普通电梯到达78层的共享空间,再换乘快速电梯撤到首层的大厅,一共仅耗时72秒。当南楼于9时03分遭到撞击时,他们已经撤离到两个街区以外的地铁站。

  同在南楼91层的彼得在北楼发生撞击后的几分钟内,乘电梯到达78层的共享空间,并乘快速电梯从78层到达首层,由于第二架飞机撞击南楼坠落的残骸堵住了出口,他步行了100多米到达世贸中心下面的地铁站,于9时10分乘地铁离开世贸中心,整个疏散过程耗时24分钟。

  据了解,当时,南楼内的10部快速电梯有4至5部投入运行,由于一些公司9时或9时30分才上班,大大缩短了等待电梯的时间。世贸中心南楼的很多人都是通过电梯成功疏散的。

  广岛公寓火灾:半数通过电梯疏散

  1996年10月28日,日本广岛一栋20层的高层公寓发生火灾。后来通过调查发现,这次火灾中有一半以上的疏散人员都是利用电梯逃离火灾现场的。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疏散案例。

  圣保罗焦马大楼火灾:71%电梯逃生

  1974年2月5日上午9时许,25层高的巴西圣保罗市焦马大楼第12层的窗式空调机失火,当时楼内共有756人,火灾造成179人死亡、300人受伤。由于直升机无法靠近屋顶营救遇险人员,在这起火灾中有90人死于屋顶,另有40人跳楼死亡。而在火灾初期,4部电梯共成功地疏散了300人,占422名生还者的71%。(东方早报 记者 张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