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六学生被踩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17:20 深圳晚报

      综合新华社京华时报武汉晨报报道连日来,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土塘镇都沉浸在悲痛中。18日20时30分许,土塘镇中学发生集体踩踏事件,6名学生在下楼时被挤倒后踩死,39人受伤,其中11名重伤者至今仍在医院抢救。

      事故发生在双休补课时

      “如果学校不在双休日组织我们补课,这起事故肯定就能避免!”19日,一名幸免于难的初中生姜前进心有余悸地说。

      都昌县委办公室负责人坦承,学校不该违反规定组织学生补课,尤其是在星期六,学校多名管理人员不在校,而带班老师均集中在办公室批改期中考试试卷。

      “下课铃声一响,六个班近200名学生蜂拥下楼!”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她当时听到楼梯处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当即跑出门查看,发现二楼至一楼的楼梯拐角处堆满了学生,约有2米多高。事后得知,是一名女生在拐角处弯腰系鞋带时,身后涌来不少学生,踩踏事故由此发生。

      记者到现场时发现,事发楼梯每级宽1.6米左右,拐角处仍有一摊直径为一米多的血渍,墙上也满是抓痕。

      教育部成立调查组急赴现场

      事发当晚,共有6名学生在送往土塘镇医院途中死亡,另有39名学生因受惊吓以及不同程度受伤留院观察,其中11名重伤学生被连夜送往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

      记者19日赶到时,恰逢江西省副省长孙钢率领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抵达事发的土塘镇中学。他指出江西省委省政府对这一事件相当关注,而国家教育部主要负责人获悉此事后,不仅对事故的处理提出明确要求,还专门成立了调查组急赴都昌县。孙钢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把救治学生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受伤学生,全力做好善后处理及安抚工作,不得再次出现新的伤亡。

      19日22时许,都昌县委宣传部值班人员证实:由教育部指派的调查组已乘坐航班从北京飞抵九江市,并连夜转乘县委的专车赶往事发地点。

      现场

      血泊中拉出30多名学生

      “太恐怖了!”在踩踏事故中救出30多名学生的土塘镇土地管理所职工陈洪权在接受采访时,对事发一幕依然心有余悸。

      陈洪权的儿子陈华正在镇中学读初一,平常喜欢上网,他不得不在每天下晚自习时去学校接儿子。18日20时30分,陈洪权推着自行车刚刚走到教学楼旁边的高坡上,突然看到教学楼里跑出不少学生,不少人大声呼喊救命,现场只有几名束手无策的女教师。

      凑近楼梯口一看,陈洪权惊呆了:一楼上二楼的楼梯拐角处层层叠叠满是学生,黑乎乎的,哭喊声不绝于耳。

      “快救人啊!”陈洪权扔掉自行车,冲进楼梯的拐角处,抓住学生们的手就朝外拉。一名,两名,三名……陈洪权都记不清救出多少人,只知道自己泪流满面,双手满是鲜血,而拉出来的学生,大多口吐鲜血。直至民警赶到时,拐角处仍有不少学生叠在一起,水泥地板全被鲜血染红了。

      事后陈洪权得知,儿子因为要清理书包而走得稍晚才幸免于难。而现场参与施救的,除了几名带班老师外,还有两三名学生家长,他们一共救出30多名学生,而且个个受了伤。

      殒命堂兄弟紧紧手牵手

      在6名遇难学生中,11岁的刘阳江和10岁的刘早鸿均住土塘镇西条街,而且是一对要好的堂兄弟。因为年纪太小,他们的家人根据江西省的地方习俗将小孩的遗体抬往附近一处祖祠中停放。

      昨日,刘阳江的伯父刘文星告诉记者,侄子的成绩入学是第三名,县城的一中曾经许诺提供1000元奖学金要他去,但是家里考虑上学方便而将他留在镇里上学。为此,刘阳江还跟家里闹过一段时间。

      而刘早鸿无论家庭条件还是文化成绩都要差了许多。据其母亲涂兰妹介绍,两兄弟每晚8时45分准回家,可是18日直至晚9时还没见人,她上学校去找,挤进楼梯口一看,两兄弟静静地躺在血泊中,还紧紧地手拉手拽在一起。

      目前事发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11月19日,土塘中学发生事故的楼梯一角。

      11月18日晚,江西省都昌县土塘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在上完晚自习下楼时,因拥挤踩踏造成人员伤亡。有6人在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39名学生因受惊吓及受伤被送往医院治疗观察,目前伤势较重的11名学生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救治。新华社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