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地方政令违背国家法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4:58 都市快报

  据法制早报 近日,广东几乎所有媒体都在重要位置、第一时间报道了广州市执政者再次决定“禁行电动车”的报道。

  可以说,这是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中国首都北京市由“禁行”到“放行”电动车之后,第一个再次决定“禁行”电动车的大城市。

  这除了关系到广州市这座800万户籍人口城市公民生活和未来的走向,还关系到13亿中国公民、所有城市对替代“自行车王国”——电动车的命运更广泛的猜想。

  国内大多数城市对电动自行车的态度是“放行”,而广东省、广州市两级政府却重新决定“禁行”。

  人大代表:

  政府禁令应作出解释且经民议

  目前,一些全国人大代表认为,政府应当为禁止电动自行车上牌照、上路作出合理解释,理由如下:

  必要性:一项科学的决策必须体现“以民为本”。百姓出于出行的方便,目前解禁的呼声比较高。其实,到底是“禁”还是“疏”,政府应当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听证,严密论证后再作出科学的决定。与此同时,交管部门有义务对电动自行车的技术性能向生产厂商提出建设性意见,促使其达到上路行驶的要求,为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紧迫性:有人认为“禁行”是最省事、最见效、最能体现政府权威的办法。然而广东现有电动车数十万辆,一旦禁止上路,必然损害这一群体的切身利益。所以“禁”并不是办法,如何对道路交通加强疏导、完善电动车的技术性能才是当务之急。

  可行性:中科院科学家曾多次预言:未来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将由快速轨道公共交通、电动汽车、电动车三个层次复合构成。随着城市“限摩”、“禁摩”政策的实施,无污染、无噪声的电动自行车必将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在未来的立体交通构成中扮演重要角色。

  《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作为地方性法规,规定地级以上人民政府禁电动车的程序是:应当公开征求意见,正式报省政府批准。

  尽管从报道中,看到在6月份举行了征求意见座谈会,但离真正的“公开征求意见”有距离。至少,与此最直接相关的现有电动车车主、潜在车主以及从事电动车生产和销售的商家,他们的声音没有充分和足够地表达。

  专家:

  地方政令违背国家法律

  据报道,广州市执政者决策“禁行”电动车时,特别强调了“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复广州市政府的决定”。

  广东学者巩胜利认为,从中国立法程序上来看,这是一个标准的行政命令。广州市执政者上报广东省政府的用意非常明确,就是要取得上一级政府对这一执政决定的支持。

  但对广东省政府的批复,依然与法律、生产销售、社会生活等产生了严重的碰撞。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8条规定:“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十五公里”。

  这就是说,广东省政府批复的广州市“电动自行车不予登记,不准上路行驶”的规定,显然与国家交通安全法相违背。

  地方行政法规与地方政府批复显然不能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而广东省、广州市两级政府“下禁令”一刀切的做法又怎么能够做到政令顺通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