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插花地”成了安乐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7:00 深圳商报

  记者走基层⑤

  马山社区向物业管理公司采购服务

  “插花地”成了安乐窝

  年过六旬的周阿姨最近面临一个“难题”,刚搬进中心区某大型花园的女儿劝他们老俩口搬过去同住。两老犯起了愁,一方面一直最心疼外孙,希望能在他身边;另一方面,又舍不得自己住了9年的马山社区。思前想后,两老还是决定不搬,周阿姨说:“很多大花园都没有我们这片‘插花地’多姿多彩。”

  马山社区大变样

  马山社区在哪里?很多人也许都回答不出来?它在布吉关北面一座小山岗上,过去是典型的“三不管”插花地,村民们无序开发的“握手楼”、“拥抱楼”比肩而立。2003年10月,正式划归罗湖区东晓街道办管理。

  老马山居民都知道这里有三宗“罪”:马山之“乱”,街头戴项链,街尾就不见;马山之“脏”,上午穿上白球鞋,中午就变灰;马山之“贫”,别说文体设施,连块整齐的空地给孩子玩耍都没有。

  现在,马山社区拥有了阅览室、舞蹈室、种植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10个文体场所,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米,建起了绿色回收站、巾帼扶助就业中心等机构,为近百名困难居民解决了就业问题。更让人惊叹的是,在社区服务日增的情况下,今年社区工作站竟然还减少了8名工作人员,预计全年减少经费38万元。这样的变化,是通过一项改革措施实现的——马山社区服务走上了市场化道路,探索向物业管理公司采购服务的新方式。

  “坐”着采集信息

  马山社区工作站主任陈笔锋告诉记者,工作站重复劳动过多,是他们推行改革的最初动力。“光是信息采集一项,城管、房管、安全、计生等都要做,每个都有自己的采集标准和互不相连的信息网络。居民对这些‘前脚刚走,后脚又来’的信息采集颇有微词,工作站也往往在这些重复劳动中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与工作站这种疲于奔命的采集方式不同的是,物管公司只需“坐”着就能完成。物管公司通过居民搬迁、水电接通、管理费交纳等活动,就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信息变动。

  今年5月,随着马山、马岗两个社区整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街道办与物管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成立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由物管公司承担原出租屋综管站和社区工作站的非政府管理类工作,还部分承担安全巡查、城管执法等有关处罚及代办业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统一的信息采集工作。

  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

  经过1个月试运行,马山社区工作站和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共同运作,联手推出了第一项环保行动,在马山社区的入口处建了一座绿色回收站。回收站的人员穿着整齐统一的制服,将垃圾分类处理,可循环利用的分类回收,不能的则立即运往垃圾中转站。区建筑工务局的驻点干部邹甲有、张新华说,回收站建立后,居民一个电话就能让回收员上门服务,因为集中处理,周围的环境也干净多了。

  记者走进马山一区83栋的李阿姨家,发现她家的水龙头和开关处都有个绿底白字的小标签,非常醒目。走近一看,原来写着:“离开房间请关灯”、“节约用水请关紧水龙头”……“现在每家每户都贴着这种环保标签,有了社区的鼓励,我们家上个月的水电费节省了十几元,还获得了社区的奖励。”李阿姨高兴地说。

  环保家庭、环保义工,每项活动都在马山开展得如火如荼,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社区居民心中。社区党支部书记严宁说,社区工作人员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好地投入到社区建设中;物管人员更加深入到住户、居民中去,提高了常规管理水平。“在社区管理上,也有‘循环经济’的文章可做,工作站与物业管理公司这样‘1+1>2’的整合效果,不正是节能增效的‘社区管理循环经济’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