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古墓发掘呈现诸多悬疑 发掘结果屡出专家意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9:50 上海青年报

  在昨天下午的发掘过程中,现场专家对一墓双穴的判断和推测一次次遭遇“意外”,已发掘出的两名女子究竟是何关系?是否还存在更多的墓葬以及推测的男主人墓?此次古墓的发现对上海城市历史的研究能否带来启示和印证?这些问题都引起了有关专家的关注,而进一步的发掘工作也将在今天继续进行,随着发掘工作的进展,所有谜底将会一一呈现。

  本报记者 徐宏文

  ■发掘

  抽水见棺初步判断两墓穴左男右女

  由于连日来的阴雨天气造成地下水水位偏高,记者赶到现场时,地下水已经完全将墓淹没。

  昨天下午3点,挖掘工作正式开始,两名工人下到集土坑内。在试探确定抽水不会对墓中物体造成损坏之后,工人将水泵放进墓中角落开始抽水。一会儿,众人即能看见南北朝向的棺木,但仍看不到棺木中的尸体朝向。市文管所翟杨告诉记者,一般的墓葬都是头在北脚在南,而如果按照这样的葬法,男的应该在左边,也就是东面,那么东侧这个墓穴应该是男主人的墓穴。

  左墓现身小脚泄露墓中并非男主人

  水抽干之后,工作人员首先对棺木中的物品进行了清理,在棺尾找到了两块瓷器碎片,一块是白色的,一块上面有点青色的花纹。随着这两块瓷器碎片的出土,一根将近10厘米长的铜钉也被发掘出来。

  在棺木的北侧出土了好几个用布包裹的东西,随后出土的头盖骨表明,这些包裹都是用来固定尸体的。虽然头盖骨已经出土,但还是不能判断出墓主人的性别,而随后的发掘让现场所有人感到了意外。

  这座东侧的墓穴内的衣服还非常完整,工作人员将整个尸骨和衣服一起搬上来时,尸骨上的脚让大家明白了,这个墓主人是女性。市文管所翟扬告诉记者,出土古尸的脚尖尖的,而且比较小,由此判断出墓主人是女性。

  这样的结果让人感到意外,但同时也让在场专家产生了一种期待。吃惊的是原本应该是男性却变成了女性,期待的是该墓穴主人是女性表明在这个墓的旁边可能还有第三个墓没被发现。翟杨称,三个墓穴的墓也比较常见,因为古代是一夫多妻制,三个墓穴中间是男主人,左右分别是妻妾。

  在随后的清理过程中,该墓穴内还发现了一个直径约10厘米的铜镜。

  右墓现身再开棺让人再次大跌眼镜

  如果说东侧墓穴的发掘让众人感到意外的话,西侧的墓穴发掘的结果更是让在场专家大跌眼镜了。

  西侧棺木的发掘依旧是先抽水,这一次还没有等到看脚,墓中人的性别就显现出来了。首先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墓中人的面孔,头顶上还戴着一顶高帽,帽子上有一个大大的“寿”字。经过仔细地清理,帽子上一个金色的东西发出了它特有的金属光泽,是一朵镶在帽子上的金花,而在墓主人的两个耳朵上还有两个黄色的耳环。当工作人员取下墓主人右边耳朵上的耳环时发现这是一具干尸,并且皮肤还有弹性。取下的耳环经过鉴定是金耳环。随后,在墓中人的脚上又发现了一面铜镜,这个铜镜要比刚才的那个大了将近一倍。

  悬念重重蹊跷古墓今日将继续发掘

  又是女性,这样的结果让人们对墓主人的身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何是两个女性合葬在一起,她们的旁边是否还有其它的墓葬呢?所有的悬念都有待进一步的发掘进程来解密。

  由于右侧墓穴发掘出来的干尸需要进行很好的处理,为此文管部门立刻联系了上海科技馆的专家,遗憾的是昨天正值休息日,加之发掘工作持续到了晚上5点左右,天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发掘工作被迫停下来。

  今天,该处古墓将继续进行发掘,众多的谜底也将随着古墓的发掘被一层层揭开。

  ■猜测

  古墓身份三种猜测

  和一般的明代古墓不同,男主人至今未被发现,也给这个古墓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而对古墓的猜测主要有三种。

  第一,这是一个大的墓群,发掘出来的女主人只是男主人的一个妾。这种说法的依据是根据勘查发现在这个墓的旁边还有其它的墓,而男主人不在已发掘之列。但这种说法还需要下一步的发掘来印证。

  第二,墓内两人是母女俩。根据发掘出来的墓葬规格,西侧的墓葬规格明显要比东侧的墓葬规格高很多,为此有人猜疑这两名女子是母女两人,可能是因为某种意外而一同下葬的。

  第三,墓中人是小姐和婢女,婢女是陪葬的。这种说法的理由是因为陪葬的规格不同,婢女的墓中除了一面小铜镜之外,就没有什么陪葬品了,而且尸体已经腐烂,小姐的尸体还是干尸。这种说法也同样存在疑问,一是明代究竟有没有陪葬一说,二是因为这个墓葬同样也需要后面的发掘来印证。如果后面没有发掘出来新的墓葬或者发掘出来的墓葬关联不大,这倒是一种较为合理的猜测。

  ■链接

  古墓五层方法防腐

  在现场记者发现,这个古墓经过了精心的防腐处理,主要有五层方法。

  第一层,在人体上撒上了水银。经过现场的勘查和清理发现,古尸衣服水银形成的许多水珠还能够清晰可见,在明代水银防腐之术已经盛行。第二层,密封棺木。在尸体的外面是一个棺木,为了能够将棺木密封,棺盖是榫铆结构,而为了防止滑动,棺材中间分别钉入了一个铜钉。第三层,在棺材的外面套上了一层棺椁。棺椁将棺材套在了里面,这样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第四层,在棺椁外面和上了一层由糯米和石灰混合成的泥。起到加固、密封作用。第五层,在最外层砌一层石灰墙。墙厚近60厘米,可以达到防潮的目的。

  上海古墓发掘简况

  1993年,上海打浦桥工地发现明代墓顾从礼棺墓,顾从礼的尸体未腐烂。

  2004年5月27日,松江新城园中路国税局大楼建设工地上,发现一个明代墓葬群,挖掘出八具棺木,其中一对夫妻棺木保存相当完好,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些陪葬饰品。

  2004年11月24日,杨浦殷行路一工地发现一具明代古尸。

  ■专家

  该地域很可能存在较大墓群

  上海历史博物馆学委会主任、上海城市历史专家薛理勇表示,从历史上看,这块地域很有可能存在一个比较大的古墓群。这一带在历史上属于城外,没有房子,基本上就作为坟地。当时有钱人的祖坟大部分选择在上海的东南角和西南角,这也是近几年经常在肇嘉浜路一带挖出古墓的原因。徐家汇路宛平路就曾挖掘出沪上旺族潘氏的祖坟,打浦桥曾挖出过顾从礼的棺木。

  薛理勇介绍说,由于就在黄浦江边上,从风水上说,左有青龙右有白虎,背山依水,这一带是最适合做坟地的地方,而且当时土地不值钱,比较大的家族,占个五六十亩地做坟不稀奇,现在的陆家浜以南在当时全部是坟山。上海本地人中有顾陆朱张四大姓,明朝有潘、徐两大家族,清朝又崛起曹家,除了曹家主要分布在曹家渡,其他大户的祖坟都集中在这一带。除了这些大户,还有其他一些有钱人的比较小规模的坟地也集中在这一带。所以出现古墓群的可能性很大。

  (记者刘晶晶)

  有利重建更完整的上海史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表示,从之前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到接二连三的古墓出现,上海不断挖掘出的这些古代遗存,填补了1840年之前上海的历史空白,对于描绘出完整的上海城市历史的研究价值巨大,也能给上海“平反”,证明上海不是一个“没历史的城市”,不仅仅只有近代以来的一段繁荣,上海不是一个“后殖民城市”,上海在近代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级都市,事实上是有之前50-100年的历史积累的。

  顾晓鸣说,元明清时期,上海的城市发展已经相当繁荣,城市规模也达到了一定水平,城乡分明,文化、商业、物资、人才都很发达,所以才会有对大规模的祖坟的需求,城市布局分明,坟地分布才会集中于一块地方。之前可能只是理论上的推论、研究,古墓群的不断被挖掘,可以提供更多的实物上的证据,以及研究的根据。上海在1840年以前的历史,研究的人并不多,随着古墓的越来越多,也能让更多研究者去关注、反思,可以重建起一段更完整的上海历史。

  (记者刘晶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