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学生环保社团:旺的是虚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0:47 公益时报

  对大学生社团来说,环保是一个很时尚也更容易拉到赞助的领域,其领袖偶尔也能得到社会嘉奖。但是,在绿色理念 尚未普及、就业形势严均的背景下,高校环保组织面临着种种尴尬与困境。

  见习记者 于佳莉

  “同学,来这边,我们社团是全校十佳优秀社团,全国都获过奖。”一位绿色社团工作人员指着宣传版给路过的同学 们介绍。一部分同学填完表格,领到一张盖有绿色社团标志的胸卡后,陆续交了“会费”。

  “你怎么交了钱呀。他们一般都不举行什么活动,一年也就举行一次做做场面。”旁边一位同学指责说。这位同学目 前读大三,两年前也按照“程序”加入了这个社团,但是两年下来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基本是骗人的。”

  在北京某高校社团纳新活动上,记者见到了这样的场景。

  环保光环的背后

  由于极响应国家政府绿色环保的号召,学生环保社团得到了社会上各方力量的支持,借“环保”名义似乎也比其他学 生社团更容易拉到赞助,因此其号召力,宣传力,

执行力上似乎都比其他高校社团发展得好。

  但是,同时,也有很多环保社团“名存实亡”或者陷入困境。

  “看到上届的师兄师姐通过参加环保组织得到了一个什么荣誉称号,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很好,很多学生就报名参加了 。”负责中国大学生环境组织合作论坛的荆鉥涵坦言。盲目跟风现象在这些社团中表现得越来越严重。“很多人都是被煽动来 的。”“功利性太大了”。

  学生选择公众认可度较高的社团锻炼自己的能力无可厚非,但“一窝蜂”的带着某种目的去做环保,显然是当下大学 生存在的一种误区。环保社团在今天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浮躁。“出去走走,认识点朋友,拿点资料”成为一种潜规则。“尤 其今年暑假,很多做环保的朋友都在全国各地跑会场。”目前在自然之友做兼职的张伯驹向《公益时报》记者说。

  “有很多环保朋友通过在交流会认识很多老师,咨询出国留学的事情。”对于做了四年学生社团活动,今年刚毕业的 他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不能说不好,毕竟到了大四,每个人都要考虑自己的前途。”

  环保志愿者被视为“另类”

  “环保”“绿色”这些词虽然已经在不知不觉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但是正如有人所说,环保还没有形成社会化的观 念,还没有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

  荆鉥涵提到以前就读于西北大学的环保卫士李弘时说,“他现在还没有女朋友,几乎把全身都贡献到环保。其实他自 身有很多问题。”她有点无奈的表示,“伟大”这次词通常用于不可思议,很多人没有办法像他一样奋不顾身的去做环保志愿 者。

  “我们做的事情不是特别被认可”荆鉥涵说。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她们为了带动周围的同学经常自带筷子去食堂吃 饭,舍友很不解,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洗筷子的时间加上水,洗洁精的成本应该比一双一次性筷子成本高吧。“我们自己圈 子的人特别团结,别人看我们就感觉‘异类’”。荆鉥涵无奈的说。

  “早几年我也常常有过,甚至有时同宿舍的人都并不理解。”刚刚获得福特青年创新奖的刘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有的人只是玩了四年的网络游戏拿到文凭就开始步上机械的轨道,环保似乎与他们无关,而在国外,环保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 习惯,当然在校园也不例外。”

  张伯驹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他经常听到旁边人的“冷嘲热讽”。“但是只要我们的行动可以带来身边环境的改变, 会得到认可的。”“在北京这样的环境中,环保组织还是发展的比较好,可能其他城市发展的比较慢。”张伯驹解释。

  志愿者就业与“环保”无关

  今年刚毕业的张伯驹,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在自然之友做兼职,在谈到很多学生为什么在毕业后不选择NGO时,他说 ,一方面目前国内的NGO条件待遇一般,对刚毕业的人来说不是很稳定,像户口,住房等问题都会考虑。另一方面很多国际 NGO在招募条件上,80%都需要有工作经验。“在很多知名的国际NGO中不比外企好找工作。”所以对刚毕业的人来说 ,合适的机会不是很多。

  据了解,很多在大学期间做环保做得不错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走上了与“环保”无关的道路。一方面来自家庭 的压力,父母不支持。另一方面来自社会的压力,NGO工作在社会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我经常会被以前朋友问到, 在自然之友每月拿多少工资的问题。”张伯驹向记者说。

  荆鉥涵还有一年就面临着毕业。对于学旅游管理的她来说,前面的路也并不是太顺利。虽然自己比较喜欢,但真正面 临生存,就业这些严肃的问题时,还是会考虑很多。“我现在做的事情,我妈也不是特别支持,很多时候比较偏执。”

  环保社团承受了额外的压力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环保组织的成立,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很多负责人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在做社团这 个组织还是做很多事情来促进社团的发展?

  由于现在环保社团附加了更多的东西,使原本简单的东西变复杂化了。“社团负责人满足感以及成就感比以前增多了 ,但真正自己思考的东西却缺少了很多。”张伯驹表示。

  据了解,社团目前处于一种转型期,变革的目的是期望更多地社团参与影响主流,参与主流的行列中来,真正转型到 第三组织。但目前学生社团的发展趋势并不乐观。“民间组织为了宣传,找学生社团。这显然是好事,但是很多时候社团像‘ 承包商’一样缺少思考。”业内人士指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