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杉浦康平的中国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7:57 新世纪周刊

  他就像活化石一样见证了亚洲特别是日本视觉设计的兴起和发展

  自1966年开始,杉浦康平的杂志设计生涯绵延整整50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一共为40本杂志做了 超过2000册的设计。“他就像活化石一样见证了亚洲特别是日本视觉设计的兴起和发展,韩国的安尚秀、印度的Kirt iTrivedi、香港的石汉瑞,这些已经成为亚洲设计界中坚力量的人都曾或多或少受他的影响。”曾两次赴杉浦康平设 计事务所受教
、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的知名书籍设计师吕敬人这样评价老师在亚洲设计界的地位。

  让学生带巧克力和鲜贝上课

  作为在杉浦设计事务所长期学习和工作过的设计师,吕敬人至今还很感念与老师朝夕相处的那段生活。在那个四十平 方米左右的狭小空间中,被装满书的书架隔成了几个相互分离的小空间,七八个同事在一起与杉浦先生共同工作和交流创意。 由于杉浦先生不愿意为了金钱而接受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业务,他的经济状况其实一直比较清贫。到了夏天,事务所奇热无比 ,但大家都习以为常。还有一个505室,现已移至楼上一套房间,里面存放着大量世界稀有珍贵的书籍。那里是杉浦先生的 私藏

图书馆,只允许他最亲近的人入内学习。

  吕敬人谈到,杉浦先生的建筑学背景给他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建筑学更加强调精确性和逻辑性,这与设计师天 马行空的想象形成了一种张力,让很多创意变得很有操作性。比如他很早就提出的“视觉图表”的理论,强调把视觉看到的景 象用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对后来的数码载体信息传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于杉浦康平“视觉图表”的思想,在神户工科大学师从他读研究生、现为三联书店美编的朴实有着很深的印象。她 对《新世纪》周刊回忆说,“有一次他从神户饭店坐电车赶到学校给我们上课,电车在经过隧道和建筑物的时候,光线会产生 明暗变化,他后来就把光线的变化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如此,杉浦先生还非常强调把人的“五感”(五种感官)的 体验用图表展现出来。“在上课的时候,他经常让我们带些好吃的巧克力和鲜贝过去,仔细体验美食在味蕾和喉管时的感受, 然后要求我们用图表画出来”。

  作为设计师,杉浦康平有很强烈的好奇心,以及用视觉呈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的欲望。在朴实眼里,杉浦先生脑子里 总是充斥着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他经常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画成图表,把国民生产总值的柱状图演绎成美术作品。最奇怪 的一次是,他为了绘制一张狗的嗅觉地图而去探察狗最喜欢在城市的什么地方小便,进而把这些对狗最有刺激性的地方连点成 线,制成类似等高线的那种图形。但这些不可思议的灵感很容易变成可以操作的创意,比如他为《都市住宅》杂志设计的一期 封面就是如此,在该杂志的封面中,他用红蓝两种颜色画了一个重影的建筑透视图,表面看起来是个平面图形,但是当读者带 上一副特制的红蓝双色镜片的眼镜时,它就成为立体的了。

  在视觉设计业界,杉浦康平最为人所称道的一点是他对人的意识领域的呈现。人的意识无声无形,不可捉摸,在一般 人眼里,只能用文字来描述,但杉浦康平却总能找到最贴切的方式把复杂的意识领域展现出来。吕敬人举例说,“比如他为《 游》杂志设计过的一期封面,那期杂志的主题是‘万物之间的相似律’,相似律这个东西是很抽象的概念,怎么在封面上表现 出来?杉浦老师就设计了用‘游’的错体字这样的创意。用错写的‘游’字占满整个封面,乍看起来很相似,但其实每个字的 写法都不同”。

  1978年,他就来中国了

  杉浦康平的著作《造型的诞生》的译者李建华是国内最早接触到他的人之一,早在1978年杉浦先生第一次随团访 问中国时就担任他的翻译。在他的印象里,杉浦先生对声音的敏感度特别高,他喜欢随身携带录音机,一旦听到街头小贩的吆 喝声、剧院的曲艺声,马上将其录音保存起来。所以,在他日本的住所里堆满了各种音乐的CD和他录的各种声音。尽管拥有 新锐的思维感度,但杉浦康平却是一个十分传统的人。有着老一辈人身上那种特有的宽厚与谦和。李建华回忆道,两三年前, 杉浦先生应邀来北京讲演,“本来只能容纳300人的会场,来了近700人,连走廊都站不下了”。由于主办方日程变化, 导致他不得不把原定两天的讲演内容用一天讲完,他在牙疼没有进食的情况下坚持讲了七八个小时,“讲完的时候,人已经非 常虚弱了”。

  吕敬人更愿意强调杉浦康平独特的视角,“他的设计事务所名叫‘复眼’(Plus

  Eyes),意思是像昆虫一样,用千万只不同的眼睛看待世界”。对于杉浦康平著名的“宇宙万物照应剧场”理论 ,朴实用一个例子解释说,他几乎不吃西药,生病的时候都是自己去配点中药吃。因为西医遇到病症首先想到的就是动刀子切 割,但中医讲究血气脉络,且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实际上是一种注重联系的东方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讲,宇宙之 间的万物都有着隐秘的联系,看你能否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它。”她说。谈到自己的老师对中国设计界的影响,她认为,“一 般的设计师可以模仿他表面的做法,但很难理解他背后的那种深层想法。比如大家都知道杉浦老师喜欢在书籍封面的四个角上 放东西,这个是很容易模仿的,但真正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的人可能并不多”。

  三联书店原编审主任宁成春是杉浦康平最早的中国弟子,他早在1984年就在杉浦的设计事务所里学习。在谈及杉 浦先生的中国弟子时,他认为在思想理念上,吕敬人应该是国内最得到杉浦先生真传的人,他的设计充满了日式风格。杉浦先 生的另一位弟子,《设计交流》杂志主编王序受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更多一些。而他自己,则更加注重书籍内容与设计风格的 融合,在风格上比较内敛。三个人都继承了老师的某些特点,却又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宁成春透露,日本有两个设计师,一个 叫佐藤笃司,一个是现在声名十分显赫的原研哉,他们都深受杉浦先生的教导,但他们却选择了不同的出路。佐藤笃司一直留 在杉浦先生的事务所担任助手,而原研哉则选择了离开,“因为杉浦老师的‘小宇宙’太强大了,似乎有学不完的东西,长期 呆在他身边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受到他的影响,从而可能丧失掉自我,但不管怎么选择,大家对他的尊敬不会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