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慈善超市:济贫之心难解现实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00:30 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编者按:慈善超市,其推行初衷是向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低价销售或免费发放社会捐赠物品的救助点。尽管创办之初,各地困难群体从中得到了实惠和救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捐助物资单一、资金链条断裂等问题逐渐显现,并成为了各地慈善超市发挥应有作用的“瓶颈”。

  合肥:捐非所需遇尴尬

  “我们收到的捐赠物并不是低保户和特困居民最需要的物品。”昨日,合肥市慈善超市王站长一语道出省城慈善超市的现状。

  遭遇“捐非所需”

  2004年底,合肥市建成全省首家市级慈善超市。此后,合肥市亳州路街道慈善超市、井岗镇慈善超市、五里墩街道慈善超市、胜利路街道慈善超市和蜀山区慈善超市也先后成立。

  然而,亳州路街道慈善超市在开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由于“缺乏营业场所”,已暂时停业。而常年开放、接受捐赠并展开发放工作的,仅有合肥市慈善超市和合肥市蜀山区慈善超市两家。

  记者调查发现,这几家超市里的物品品种比较单一,旧衣物占了很大比重。

  此外,还有一些旧书,却看不到米、面等生活必需品。

  合肥市慈善超市的负责人王站长告诉记者,从今年1至8月份,市民共向该超市捐衣3万余件,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是,低保户和特困人群最需要的米、面和油这样的生活必需品几乎没有,超市大量衣物也很少有人领取。“从城市困难群体的情况来看,他们并不缺衣服穿,最需要的还是粮食。”据介绍,这些衣服一般都被送往合肥三县农村。

  王站长表示,很多市民都有献爱心的欲望。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出现的这种“捐非所需”,导致了慈善超市运作上的困难。

  破解尚需时日

  慈善超市面临的尴尬局面早已得到超市和民政部门的重视。记者了解到,合肥市民政局正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真正要改变现状并非一日之功。

  目前,合肥慈善超市的基本功能相当于一个物品“中转站”,一方面接受市民捐赠,一方面将这些物品发放给困难群众。作为超市的市场经营功能却几乎没有。而据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在上海,慈善超市对所有普通市民开放。慈善超市内物品都是社会各界捐赠给上海慈善机构的,其价格大大低于市场价。超市在用助困券形式不定期向特困群体发放助困物品的同时,还向市民敞开现金销售各种新品物资、服装和日用品。超市收入所得全部划入慈善助困基金,用于扶贫济困。同时,超市劳动力也以下岗人员为主。

  “上海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合肥在借鉴这一模式时尚存一些困难。王站长表示,由于财力限制,目前的慈善超市面积有限,难以进一步发展,也缺乏操作慈善捐助的人才。此外,慈善超市内的物品来自于丰富的社会闲余资源,这就需要不断引导市民的观念,让他们有责任心和爱心捐出自己的东西。

  本报记者 陈哲 淮南:资金链条难维系

  在淮南市一些社区里,社居委开设的“爱心救助超市”由于受资金限制,经常出现“关门谢客”的尴尬现象。

  昨天上午,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西苑社居委里的一个爱心救助超市,里面虽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和旧衣服,但超市的门是关闭的。

  社居委苏主任告诉记者,这个超市是2004年底开设起来的,主要是面向社区里最困难的低保户。社区工作人员把购买来的米、面、油、毛巾、牙刷等生活用品低于进货价出售给低保户,以此来帮扶他们。“由于社区里的低保户太多,爱心救助超市里货物有限,”民政部门特印制了优惠券,分发给社区中最困难的低保户。他们可凭优惠券购买20元的物品,每件物品限购一份。超市也就这样用最初的几千元启动资金进货卖货,卖出后再进,很快,资金链条就断了。

  在田家庵区公园街道园南社区的爱心救助超市,记者看到,里面的日常生活用品并不多。街道办事处吴主任说,他们去年向区政府要了一万多元的货物,低价卖给低保户后,再拿钱进货。因为不盈利,现在只有4000多元了,到年关时,超市可能要面临断货。

  淮南市田家庵区西苑社居委的低保户廖俊和告诉记者,他的爱人每个月都要上爱心救助超市里买东西,价格很“巧”,让他们感到了政府的温暖,但他希望超市里的货物能更多些。低保户王国玲家虽然困难,但没有到爱心救助超市购物的资格。王国玲对此很理解,“毕竟爱心救助超市里的货物有限,所以希望政府能多给些投入,社会上有更多好心人捐款献爱心,让爱心救助超市货源充足起来。”

  淮南市民政局低保中心邢晓红主任告诉记者,该市在去年春节前共开设了11个爱心救助超市。但由于省市都无专用资金,爱心救助超市目前存在着经费欠缺、没有稳定捐款等问题。一些单位和公众对爱心捐赠的认知度、参与度不高,仅靠社会上的少量捐赠来维持爱心救助超市远远不够。如今,这些超市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本报记者 张安浩

  蚌埠:须走市场化道路

  作为在我省较早推行慈善超市的皖北重镇———蚌埠,目前已有14家慈善超市在运行。

  在该市龙子湖区治淮街道光明街社居委,记者看到,坐落于居委会门前的“慈善超市”里,管理员刘国凤正在整理刚刚运来的一批捐赠衣物。

  在这间约20平方米的超市里,肥皂、洗衣粉、钢精锅等生活用品整齐地摆放在10节柜台上。刘国凤说,现在发放的物品已经开始有所变化,已从刚开始的方便面、饼干等不易储藏的食品,变成食用油和大米等。

  夫妻双双下岗的唐光明说,自己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孩子又外出不在家,享受低保之后,街道工作人员又根据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在慈善超市里领取了食用油等家庭生活必需品。“虽说一桶油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但这可是政府对我们的一片关爱啊。”现在,没事时,老唐也会经常过来,帮街道里做些事,“政府这么牵挂着我,不能不回报呀。”

  就当前蚌埠市“慈善超市”的现状,该市生产救灾办公室张守来主任告诉记者,慈善超市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还是后门接受捐赠,前门对外发放的状态,还并未达到“超市”模式经营管理的要求。现在超市的物品均来自社会集中捐赠月和部分社会救济金,经常性的、自发的群众捐赠还没有形成气候。在一定程度上,慈善超市还只能是一种变相的发放捐赠物资的方式,没有市场化的经营,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采访中,张主任深有感触地说,目前,每个“慈善超市”还是居民身边的经常性社会捐助接受站,所以,做好这事,还要大家齐心协力多帮忙。

  本报记者 李勇

  黄山:“芙蓉经验”能走多远

  11月21日下午,记者在黄山市屯溪区老街办事处的社区慈善超市看到,货架上的物品不多。超市除开业时进行过3次集中的救助物品发放外,4月份至今再也没有集中发放过物品。在多数慈善超市遇到相似困境的时候,黄山区芙蓉社区的慈善超市,却基本突破了“瓶颈”,运行日渐正常。

  陈顺时是屯溪区老街办事处辖区的特困户。去年12月2日,该办事处的社区慈善超市开业时,陈顺时凭社区发放的“领物券”,在慈善超市领到了80元的日常用品。

  但“陈顺时们”却无法经常享受这样的“待遇”。屯溪区4个慈善超市去年年底开办时,靠民政部门给的1万元启动资金及从党政机关募集的资金开始运行,近一年来,这些超市很少接受到企业及个人捐助的资金。黄山市各区县的12个慈善超市,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但黄山区芙蓉社区的慈善超市却在困境中“一枝独秀”。

  芙蓉社区党总支书记凌云慧介绍称,该超市去年5月开业,是黄山市最先开办的慈善超市。开办后也一度遇到困难,无资金筹办货物成了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她反复思考后利用辖区企业多、党政干部多、党员多等优势,在社区开展了广泛宣传,并将企业及个人的捐助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上墙公开,对捐助企业给予宣传与表扬。她还发动社区29个党组织,让每个党组织每年为社区做两件实事,每个党组织要求每个党员每年为社区做两件实事,重点则是为社区的慈善超市捐资捐物。

  一年半来,该社区的慈善超市进行了40多次的发放活动,1000余特困人员受到帮助,超市对残疾及老年人还送货上门,赢得居民一致的好评。

  黄山市民政局基层政权科科长吴建芳认为,芙蓉社区慈善超市的做法值得借鉴。对全市慈善超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该局也专门组织调研组进行了调研,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本报记者 吴永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