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温州集资建房发起人:是否再建房得看政策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03:05 新京报

  取得信任“别怕麻烦”

  即使知道买不下地,也要收钱,然后再退,“一收一退之间就能增加信任度”。

  集资建房,媒体称之为“松散的联盟”,即指由个人组织的信任度不够。

  “一开始,我们也有怀疑。”集资建房的会员曾雪秋说,通过几件事之后他们逐渐信任起来。

  去年两次失败的买地前,会员也集资了3000多万元作为土地保证金。一旦买地失败,赵智强马上组织人将钱退给会员。

  赵智强说,不要想着留着下一次买地时用,不要嫌麻烦,即使知道买不下地,也要收钱,然后再退,“一收一退之间就能增加信任度”。

  在集资时,他们已经做好了资金安全监管措施,正元公司的王鉴辉说,协议上写得清清楚楚,每动一笔资金,都要营销协会、

开发商、银行以及土地出让方四方盖章签字才可以。

  另一个需要让会员吃上定心丸的就是,建筑造价不能被抬高。

  “会员不必担心我们为了多收管理费而故意抬高造价。”王鉴辉说,建筑成本是建筑单位控制的,而建筑单位现在也要通过招标产生,在投标时就必须报价,经过政府部门审核后就不能再有变更。

  还有可能抬高的就是地价,也有相应的预防工作:开发商、营销协会与土地所有者温州市龙湾区蒲州街道江前村村委会签订协议,确保在每亩415万元之内拿下土地,如果以低于这样的价格拿下土地,所形成的节省资金,房产公司与会员三七分成。“这样,公司就不可能故意抬高地价了。”王鉴辉说。

  最后,正元公司拿到的地价每亩不到411万元,他们没提分成的事。

  “成功还尚早”

  “现在不能说支持、鼓励,也不能说禁止、反对。今后的相关细节问题,可能还要市里几个主管部门研究。”

  地是拿到了,但路程充满了坎坷。

  首先是遭到部分房产商的抵制。一位会员就遭到了算计,有一个房产商约他吃饭,灌醉之后偷去了这位会员所有的参加集资建房的资料,然后拿着集资缴款凭证去告,说市场营销协会还没有拿到土地就办提前预售,是违法行为。

  公安机关真的到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调查。协会作了大量的解释工作,最后出于担心还撤掉了协会内所有的宣传资料。

  赵智强说,他在工作过程中就接到相关部门领导的电话,让他停下,“他们的口气很硬,我的态度也很严厉,说你们发份文件来,我就停下来。”他知道这是对方的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政府态度。

  他承认,也担心真的会遭遇文件叫停,“不过那样我也好交待一些,否则我不明不白的停了,会被会员们骂死的。”

  曾雪秋这些会员们,现在最关心的是政府部门对他们建房的态度。

  昨天上午,温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允南说,要澄清一个概念是,现在不是这260人拿到了土地,而是他们委托的房产商拿到了土地,房产商拿土地是符合法律程序的。

  “但现在说合作建房成功还尚早。这里面还有规范运作,以及如何监管的问题。如果运作不当,合作建房将会出现社会问题。”他说。

  规划局和房管局均对此事抱以谨慎态度。“现在不能说支持、鼓励,也不能说禁止、反对。今后的相关细节问题,可能还要市里几个主管部门研究。”温州市房管局副局长陈胜华说。

  260个会员眼下最需要做的是在2个月之内筹集1亿元把土地款交上。“万里长征,我们刚开过遵义会议。”赵智强打趣说。

  -对话

  是否再建房得看政策定

  温州集资建房发起人赵智强认为,合作建房是进步而非倒退

  能否再建房要看政策

  新京报:房子建成还得半年时间,你的信心如何?

  赵:只要政府政策允许,应该没有问题,虽然一路走下来比较艰难,但我们已经突破了最难的拿地环节。

  新京报:政策方面还会有什么担心吗?

  赵:太多了,比如产权吧,虽然都是自己出钱建的房子,但是以开发商的名字开发的,今后会员要办理房产证怎么办,这些细节的操作也需要进一步明确。

  新京报:还有什么担心的?

  赵:我们是集资,最后会不会被认定为预售?如果认定为预售那就不合程序了。预售是要求四证齐全,而且至少要建好一层才可以进行,但我们必须在什么证件都没有的情况下先集资买地。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新京报:每个报名的会员都能选房吗?怎么确定顺序?

  赵:不是的,我们原来有360多个会员,但这次只有260人能选房。要根据大家报名加入的时间先后和这次交集资款的先后,来确定会员将来选房资格的先后。

  新京报:那没有取得选房资格的人怎么办?

  赵:我告诉他们可以替补,可能有些人因为某些原因退出,比如资金不足什么的,后面的人就可以补上去。

  新京报:要是没有人退出呢?

  赵:那也没有办法,也许以后还有其他的办法。

  新京报:你是说你们有可能再建一个项目吗?

  赵:不一定,这要看政府的政策了。

  我也没拿到选房资格

  新京报:那你自己有选房资格吗?

  赵:没有。

  新京报:为什么会这样?

  赵:大家集资非常踊跃,我们就想等一等,但越等人越多,我们向银行发了3次通知,让停止收钱,到11月4号才停止。这期间,因为我们想减少集资人员数量,自己就不好再参加了,我们协会一个副秘书长是发起人之一,他也没有拿到。

  新京报:你们没拿到房子,又为这件事费了不少劲,你们会获得什么样的报酬?

  赵:我们也收取包括地价在内总造价3%的管理费,用来请工程师、请律师、以及办公、公关等方面的,如果有赢余,我们12个发起人会从中拿一些利润,这是一开始就向社会公布过的。

  新京报:管理费的盈余完全归你们12个发起人?

  赵:如果盈余得多,我们准备成立世界温商联谊会,还准备成立一支温商足球队。

  新京报:管理费通过什么方式收取呢?

  赵:我们打算分3次收取,具体的细节还要再讨论。

  找银行是个卖点

  新京报:你们对于钱还是比较谨慎的,一开始就找银行一起做。

  赵:找银行是我们的一个卖点。

  新京报:是因为别人没有这么做过?

  赵:是的,我找银行可以让会员放心,我们的钱有监管能保证资金安全,另外我与银行合作,开个新闻发布会,可以扩大影响,与银行合作之后,我们的会员很快从100多人发展到300多人。而且,找银行也可以给我们撑腰,万一资金不够了,可以从银行贷款,这也是有协议的。

  新京报:你是担心会员们集资不了那么多钱吗?

  赵:这个问题在温州不是大问题,首先是温州人比较富裕,另外即使会员个人缺钱,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也比别的地方好借,这跟当地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关,大家经常互相帮忙。还有就是温州的民间借贷发达,他可以从一些机构那里借贷利息高的贷款。

  新京报:那还要银行撑什么腰?

  赵:银行的利息低啊,我们是想,如果前期有会员从民间借贷,等半年后,土地的四证办好了,房子开工建设,就可以作抵押从银行贷款,把高利率的民间借款还掉。高调是为获舆论支持新京报:其实你这次召集集资,除了与银行合作之外,你还组织了全国个人集资住房研讨会,好像也是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赵:我这么做有目的的。

  新京报:什么目的?

  赵:获得舆论支持。

  新京报:他们是怎么支持你的?

  赵:开研讨会会引起社会的关注,我们是11月15日买地的,尽管之前已经觉得拿下没有问题,但不到了手里还是觉得不是自己的,而在此之前,我们也受到了一些人的阻挠,所以我赶紧把各地的集资建房召集人在11月15日这一天召集到温州开个研讨会,而且高调让媒体报道,就是为了获得舆论支持,因为我们是合法的。

  凭什么不让会员买卖

  新京报:有人认为合作建房是一种“倒退”,社会发展了就应该规模化生产,不能因为嫌猪肉贵,就自己养猪,你怎么看?

  赵:合作建房恰恰是市场细分的需求,原来有商品房,后来有

经济适用房,但也有人买不起商品房又买不到经济适用房,合作建房满足了他们的需要,这是一种进步。

  新京报:也有观点认为,商品房本来就是给富人盖的,买不起房子的就不要买,应该租房子。

  赵:中国的传统观念就是居者有其屋,要给后代留下一点东西,能有办法拥有自己房子的,谁不想有房子呢?

  新京报:合作建房使穷人住上了房子,是吗?

  赵:纠正一下你的说法,我们建房的意义不在于让穷人住上了房子,参加建房的人有的也是企业的高级白领,当然,他们也不是富有的人。建房的意义在于我们住上了低价房。

  新京报:就是说多了一种获得房产的选择。

  赵:是的。

  新京报:那会员拿到低价房,今后会允许他们自由买卖吗?

  赵:他们是否买卖对我们来说不重要,因为我们的主体不是政府,没有像经济适用房那样获得政策的优惠,政府在地价上也没有给予优惠,会员都是自己获得的产权,凭什么不让人家买卖呢。

  新京报:有没有防范有人会拿集资建房作投资呢?

  赵:也不好防,不过我们一开始就规定了,每个人只能订一套,如果发现用别人的名字订两套以上的就取消资格。到目前还没有发现。

  别人做也有可能成功

  新京报:集资建房的会员是从一开始的散沙组织起来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很高,你怎么将散沙捏成团的?

  赵:取得他们的信任很重要,再说了,我不认为时间成本高,一年开几次会能叫时间成本高吗,买房子有人一看就是半年一年的,时间不是更多?

  新京报:建房是个长期的过程,如何监管、保证质量都要考虑,如何规避风险呢?

  赵:我们委托房地产公司,今后的一切手续都是跟正常的房产开发一样的,有建设、规划等部门监督,可以说市场上其他房产项目能达到什么水平,我们也能达到。

  新京报:你认为合作建房会给周围的市场带来冲击吗?

  赵:是一个补充,影响应该不会很大,就算我们不集资建房,这中间有些人可能也买不起周边的房子。

  新京报:集资建房别的地方没有拿到地,你觉得温州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赵:首先政府没有给我们太多的压力,而且我们有协会这个组织,我们取得了会员的信任,而且温州的民间资金很活跃。

  新京报:你个人起了多大作用呢?

  赵:我的经历对我办这件事有些帮助,但也不敢说是起了决定性作用。

  新京报:你感觉别的地方能成功吗?

  赵:也有可能啊,我们是走在前面了,但成功是有先后的。当然,别人做可能也有一些不好预测的困难。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98,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个人集资建房”的相关新闻
温州个人集资建房的拿地之路 (2006-11-22)
温州政府对个人集资建房环境轻松 (2006-11-20)
江舟:江西能否复制温州个人集资建房模式 (2006-11-20)
蒋萌:个人集资建房的另类政府调控 (2006-11-20)
王毅:温州个人集资建房的破冰意义 (2006-11-18)
徐经胜:个人集资建房,且慢为之叫好 (200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