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职业教育的理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05:13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车间即教室,工人即学生,师傅即教师”,这是半工半读的真实写照。与半工半读比翼齐飞的还有双元制、定单式培养等模式。作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办院校——青岛拓谱工程专修学院与世界500强企业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全球最大的IT企业美国惠普公司、全球五大呼叫服务公司美国赛科斯信息科技(中国)公司、中国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宝供物流、香港最大的电讯营运商电讯盈科等名企“牵手”,这种与名企“联盟”的模式,也令人刮目。

  在技能型人才的匮乏成为经济增长的掣肘,职业教育在社会人才链条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两种模式的内涵

  半工半读得以推广有着充分的理由。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既满足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求学需求,又能够有效地紧密校企联合。有人算过一笔账,目前全市职业学校中农村贫困学生达2万多人。自2004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拨款120万元,每个贫困学生资助学费1000元,每年共资助1200人,约占总数的6%。但是,如果这部分学生“半工半读”,人均每年实习收入以4000元计,1万人的总收入就可达4000万元,可以突破杯水车薪的资助“瓶颈”。

  姜元媛来自海阳市郭城镇郭城二村,家中还有一个比她小8岁的妹妹,学业平平的她原本可能放弃学业,可如今她在我市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半工半读,每月有五六百元的收入,每月扣除200元的学费,再扣除一些生活费用,她每年还能结余1000多元。

  而青岛拓谱工程专修学院的办学模式则是另一种轨迹。学院与一些名企联合开办的高中起点大专班,前一年半在学院内完成学业,后半年仍然在学院内由企业提供设备、派驻专家,完成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务实、开放、感恩”,学生管理实施自治周管理,厕所、楼道清洁,昼夜保安、秩序维持都是由学生完成。而这些朴素的教育理念与诸多名企的需求恰好契合,尤其是感恩教育。冠捷科技集团公司全球客户服务中心总经理王大仁说,一个人只有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方能感恩社会,这也正是企业所看重的。可以说,就是这几点让青岛拓谱工程专修学院与世界一流名企成功对接,同时也找到了自己发展的兴奋点,为岛城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案例。

  一场学生发展的促动

  与高昂的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总给人一种偏安一隅的感觉。招生难、就业难、管理难,职业教育规模在全国范围内一度急剧下滑。而另一方面,普高热、高考热却始终高烧难退。这其中有受狭隘的人才观限制,对技能型人才缺乏正确认识的外因,当然也有来自职业教育本身的内因。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几乎被所有的普通中小学贯以办学理念,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极少提及。其实,这也应该成为一种一以贯之的理念。职业学校的学生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淀,以使他们保有可持续发展力。即使技能训练占到70%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前两年的学业都在学校完成的,系统完成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最后一年方才到企业顶岗实习。

  种种数据显示,高技能人才现在是最缺乏的。中国人事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人才报告》指出,目前技能人才短缺主要表现在,一数量短缺,二结构不匹配,现有技能人才队伍的等级构成、职工工程构成、知识和技能结构等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备更新、劳动组织岗位变化等更新。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短缺,三是年龄偏高,46岁以上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总数的40%。

  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司长刘占山在日前召开的中澳职业教育与培训论坛上表示,我国正在走一条新型工业发展道路,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技能型人才队伍。今后几年内,中国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每年需要新增几十万人;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另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调整为25:30:45。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就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变化,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7.5%,这对加快培养建筑业、商业、交通、旅游和现代服务等领域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供了旺盛的需求。而中国目前现有的职工队伍素质偏低,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6%,高级工占4%。而发达国家的产业工人基本都是技术工人,其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

  面对高级蓝领的旺盛需求,正如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余祖光所言,职业教育也要分高、中、低三个层次,形成一种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链条。

  飞利浦消费电子中国营运及服务高级总监万国平坦言自己有历经差不多20年的外企工作发现,一个人在工作中真正能够用到学校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只是很少一部分,因此他们在选择服务人才时更多看重基础知识和为人处事脚踏实地。目前,飞利浦在中国有700余家维修服务中心,维修人员的总需求约在5000人至6000人之间,公司正计划提高所有服务人才的素质。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也要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

  一座城市个性的锻造

  职业教育20年来一直居于全国领跑行列的青岛,目前通过半工半读继续学业的学生超过1万人,大约占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总数19.5万人的20分之一。

  每座城市都有其个性。素有海派城市代表的青岛在走过一个世纪的工业探索之后,如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特色经济加速发展,集装箱吞吐量和旅游总量分别增长2倍和1.5倍,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家电、电子、汽车、造船、石化、港口等一批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六大产业集群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40%,金融、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4%以上。我市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确立的经济走向:半岛制造业基地龙头。在此种情势下,青岛对高技能人才链的需求无疑更为迫切。城市可以引进尖子人才,但不可能引进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职业教育的发展本身就是与其所在的城市共成长的过程。

  青岛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虽然青岛职业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还仅仅是个开头,还需要更多更好的发展。正如美丽的大自然,职业教育的内涵也应是五彩斑斓的,让教育总有一款适合你。这是理想的教育,亦是教育的理想。

  本报记者 刘 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