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仰视到平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13:30 世界知识杂志

  梅新育

  到今年11月11日,中国入世已有五年时间。这五年来,中国的变化有目共睹:贸易规模、资本流入和双顺差持续 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提升,出口商品国内增值率提高,等等,但最深刻的变化也许是中国人面对世贸组织的心态正在发生 微妙的改变,对世贸组织正在从仰视转向平视。

  这种改变外在的表现就是近两年来社会对世贸组织相关事务的关注程度下降,以至于在去年WTO香港会议即将开幕 、中国入世将满四周年之际,自己的姓名早已与中国入世联系在一起的龙永图感叹道,人们过去对中国加入WTO表现出了极 大的关注,“世界上没有人像中国人这样对WTO有如此大的热情。但是,现在他们不再关心WTO在谈什么内容了……几年 前,人们还知道多哈谈判,但现在人们已经不知道香港的WTO部长级会议了。”

  其实,这种从仰视到平视的转变更符合世贸组织的基本宗旨,因为世贸组织不是一个凌驾于各成员及其民众之上的“ 太上政府”,而是一个为各成员及其民众提供协调服务的国际组织;世贸组织的权力、或曰影响力来自各成员政府的授权,而 不是各成员政府的权力来自世贸组织的授权;世贸组织的基本宗旨不是要求人们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而去追求、遵循某种至高 无上的“天条”,而是通过一定的贸易安排增进世界各国的福利,实现多赢。《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一开始就写 道,“本协定各参加方,认识到在处理它们在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 有效需求的大幅稳定增长亦即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为目的,……进一步认识到需要做出积极努力,以保证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当的份额。”不能一味要求全球1/4的人为了只 占他们数量1/3或1/4人的小小便利而忍受巨大痛苦,以便符合某种“天条”。

  这种从仰视到平视的转变之所以发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入世后的表现完全可以赢得高分。入世前举国上下一片“狼 来了”的惊呼,五年下来,人们一看,原来外资机构的

竞争力也不过尔尔,自信心自然日增月涨。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 增长,不公平的国际经贸规则对我国的束缚日益突出,我们的财经外交主题必然要逐步从单纯的“与国际惯例接轨”转向“推 动规则演化”,我国在多哈回合中的表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点,而单纯的“与国际惯例接轨”正是仰视对方,“推 动规则演化”则是平视对方。

  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世贸组织自身存在较多缺陷,其行动能力颇受拘束,在解决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方面 成绩有限。与国际足联相比,世贸组织的职能无疑更加重要,但其预算却还不如国际足联多。当年司马懿评价诸葛亮“食少事 烦,岂能久乎?”今天,世贸组织要以这样少的预算、这样少的约束手段(特别是约束某些贸易大国的手段),去承担如此宏 大的责任,其行动能力有限自是理所当然。龙永图先生去年就说,中国社会之所以对世贸组织、对多哈回合香港会议表现出那 种“冷淡”,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对多边贸易感到了某种失望,因为加入WTO的主要初衷之一就是通过多边机制而非双边谈判 来解决贸易摩擦,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边谈判并未发挥我们所期望的效用。时至今日,多哈回合搁浅,进一步让人们看清 了世贸组织的局限性。从仰视到平视的这种转变,表明国人对世贸组织的看法更加理性,更加符合实际。

  其实,龙永图先生大可不必为国人对世贸组织从仰视到平视的这种转变而感慨,从国家的立场来看,当年他作为中国 政府代表开展入世谈判,目的决非是让国人永远仰视世贸组织和发达国家,而是为了让国人能够尽快平视它们,这种转变恰恰 从一个角度表明当年谈判的目的正在逐步实现。而且,近年来,在仰视世贸组织的心态下,一些地方政府屡屡以加快入世后“ 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为由而突破国家对外资市场准入的限度,让龙先生和他的谈判团队当年辛辛苦苦争取到的许多缓冲条件化 为乌有,却没能同时由此从贸易伙伴那里换来任何东西,还要枉自为此背上黑锅。国人对世贸组织和外资从仰视转为平视,有 助于减少这些不规范行为,给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对外贸易谈判团队减轻包袱。

  尽管我们不应、也不可能继续把世贸组织放在类似救世主的神坛上加以仰视,但我们也不应、也不可能俯视多边贸易 体系。虽然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但作为一个国民经济已经深深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中 国的最大利益仍然在于世贸组织所代表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目前在区域、双边机制上的投入与其说是代表了我国贸易政策的 主流,不如说是为了推动多边机制进步所做的侧面努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