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王光美:共和国第一夫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13:31 世界知识杂志

  本刊记者(胡孝文) 我“初识”王光美,还是从小学厕所墙壁上一个打了×号的女人画像开始的。那已是上世纪 80年代中期,在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学,荒唐岁月的印迹在时间的打磨下依然清晰可辨。领袖语录和空洞的标语在学校的正墙 上褪去了颜色,那里已变成计划生育宣传、商品广告与大队通告的喧嚣舞台。与那里的热闹相反,被熏天臭气包裹的厕所墙面 却依然被“封资修”、“地反右”们安静地占领。当时,“王光美”就在那里。

  今年10月13日凌晨3时,王光美逝世,享年85岁。

  今天,当我们重新翻开这位老人和共和国的“记事本”,我们发现,她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的倩影依然值得我们骄傲 、传承,并将我们感动。我在这里写下的,只是她在外交舞台上履行新中国第一夫人职责的片断……

  两位第一夫人(1):

  王光美与宋庆龄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相继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因此新中国的第一位第一夫人是江青。但 是,直到文化大革命,江青并没有被赋予第一夫人的职责,毛泽东两访苏联,她也没有随行。而她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为反党集 团的首领,所作所为早已超出了第一夫人的职责。1959年4月刘少奇接替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王光美也就成了新中国的 第二位第一夫人。

  提起中国的第一夫人,不能不提到宋庆龄和宋美龄。依照张戎和哈利戴在《孙中山夫人》一书中的说法,宋庆龄是世 界上第一个履行“第一夫人”职责的政治领袖的妻子,她不仅早于伊莉诺·罗斯福,而且在政治上的影响也远远超过后者。她 不只是孙中山的配偶,而且是孙中山在政治上完全称职的同事。即使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她在中国人民心中依然保留着第一 夫人的形象和位置。

  王光美“从小就崇敬仰慕”宋庆龄。开国大典的那一天,德高望重的过去的第一夫人与年轻的未来第一夫人首次见面 。在1981年6月2日写的《永恒的纪念》一文中,王光美回忆道:那时“她(宋庆龄)已年近60,历经沧桑,但看上去 仿佛只有30多岁。她衣着整洁、举止端庄、步履轻盈、精神焕发。”此后,宋庆龄成为她知心的大姐。她多次陪刘少奇看望 宋庆龄。1963年陪同刘少奇访问东南亚四国是王光美在外交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也是新中国的第一夫人在国际上的第一 次亮相,缺少经验的王光美自然想到向宋庆龄请教,于是趁到上海置装的机会写信给宋庆龄。在《永恒的纪念》和《王光美访 谈录》中,王光美都回忆了这件事。她一到上海,就给住在上海的宋庆龄写了封信,请她从服装、礼仪上给予一些指教。正巧 宋庆龄身体不适,但她立即回了一封信,并让秘书到锦江饭店来看王光美。她开了一个单子,满满地写满了注意事项,让秘书 一条一条地说。她想得很细,包括礼仪方面的礼服白天穿白的,晚上穿黑的;参观的时候可以穿便鞋,正式宴会要穿有一点跟 的鞋,等等。不妨这样说:新中国第一夫人在世界舞台的第一次光彩亮相,是宋庆龄为她增加了光彩。

  王光美对宋庆龄的尊敬是由衷的;宋庆龄对王光美一家的关心,即使在“文革”中也没有中断。1972年他们的孩 子们能够到监狱看望妈妈,就是出于宋庆龄的努力。他们写信给宋庆龄,宋庆龄收信后转给毛主席,毛主席批示:父亲已死, 可以见见妈妈。

  在宋庆龄的入党问题上,两个革命女性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1981年5月,正是由于王光美的细致和努力, 促使中央政治局在宋庆龄弥留之际做出决定,接受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接着,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 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5月29日晚,宋庆龄逝世。两位第一夫人,都给后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宋美龄,宋庆龄之妹,她与蒋介石的结合,被喻为20世纪最成功的一场政治联姻。在抗战期间,宋美龄以中国“第 一夫人”的身份赴美国会发表演说,寻求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经由电台转播全美,一时震动了整个美国,千千 万万的美国人以一睹其风采为荣。二战后期,宋美龄又陪时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与美国总统罗斯福、 英国首相丘吉尔等领袖讨论日本战后处理问题,并达成协议战后日本需归还台、澎、金、马等地。宋美龄还以中国第一夫人之 姿态,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1949年以后,宋美龄的这些故事渐渐不为人所知,但近年来关于宋氏三姐妹的话题 多了起来。

  两位第一夫人(2):

  王光美与江青

  为第一夫人,应该说是作为女人最大的荣耀。此时的共和国,先后出现了两位第一夫人——此前的毛夫人江青与刘夫 人王光美。但事后证明,二人的涵养和境界竟有天壤之别。与戏子出身、工于心计、野心勃勃的江青相比,王光美涵养丰厚、 仪态优雅、卓尔不群。与刘少奇结婚后,她除做刘少奇的政治秘书外,相夫教子,不事张扬,把自己的精力倾注到这个家庭上 。她和刘少奇生有四个子女,但她肩负着抚育九个孩子的责任。正因为如此,在中南海里,国家主席刘少奇一家成了有名的幸 福家庭。

  “文革”期间,江青蓄意诬陷刘少奇、王光美。1967年1月6日,在江青的怂恿下,清华大学造反派设计了一出 “智擒王光美”的闹剧。不久,王光美被送进了秦城监狱。然而,历史开了个玩笑。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江青也被关进秦 城监狱!

  王光美回忆,“文革”前,两人的交往并不多。也是1963年为陪刘少奇出访到上海选服装的时候,正在上海修养 的江青约王光美谈了三次,每次几个小时,讲了很多话。去上海之前,王光美在中南海一次舞会上碰到毛主席,向主席讲了要 去上海的事,问主席有没有信要带给江青。主席说“好”,果然让王光美带了封信。在上海的这几次谈话中,江青谈得最多的 是文艺界的问题,说文艺界的问题如何如何严重,让王光美特别想不到的是,江青毫不隐晦地讲周总理和邓颖超的坏话,还两 次声色俱厉地说:“夏衍是个叛徒,怎么调到北京的?要追查!”她还说:“主席不好说的话,由我来说。说对了是主席的, 说错了是我江青的。”王光美回忆说,当时听了江青的话感到很紧张,没敢多说话。回到北京以后详细向刘少奇报告了,后来 刘少奇专门找江青谈了一次话,对她进行了批评。

  谈话中,从未以正式身份出过国的江青,很快把话题转到王光美要出访的服装问题上,并非常专业地指点要选什么颜 色,要裁什么样式,穿上之后要增加什么点缀。她说:“你在国外戴什么呀?衣服上不要戴别针,你看人家安娜·卡列尼娜, 一身黑,不珠光宝气,多高雅。”王光美听得很认真,也很虚心。四年后,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几十万人的批斗 会上,红卫兵拳打脚踢,强迫王光美穿上瘦得不能穿的旗袍,套上用乒乓球特制成的一串“项链”……她的罪名之一就是不听 江青“别戴项链”的话。王光美事后回忆,江青当时是劝她不戴别针,但没说不要戴项链。

  最辉煌的时刻:

  第一次精彩亮相

  那个年代,红墙内的生活,普通人并不知晓。王光美最早给多数中国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她1963年陪刘少奇 出访印尼等东南亚四国。这也是中国第一夫人在国际上的第一次亮相。那时绝大多数中国人获知“国内外大事”,除了通过报 纸、广播,就是看电影时加映的《新闻简报》了。出访结束后,一部反映出访情况的新闻纪录片在全国各影院上映,人们从银 幕上第一次看到了王光美典雅高贵的形象和气质。在那个一切以政治挂帅、以艰苦朴素为荣的年代里,一袭旗袍、一串项链的 王光美的出现,无疑既给色彩单调的国人带来一缕充满人文情怀的温馨,也对原本畏惧红色中国的西方人产生了一点新鲜感。 “作为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第一夫人,王光美仪态优雅,充分显示了东方女性的神韵,为出访增色不少。”当年作 为外交部亚洲司陪同出访的工作人员、后为中国驻缅甸和印度大使的程瑞声,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这样评价。

  刘少奇这次出访,包括印尼、缅甸、柬埔寨、越南四国,其中访问前三国是我国家主席第一次出访非社会主义国家, 国际上比较注目。“当时西方大国对华采取扼制孤立政策,为了打破封锁,就有了这次出访。访问期间,王光美的言行举止展 现了中国妇女良好的精神风貌。”《王光美访谈录》的执笔人黄峥如是说。

  此前,王光美只是在1952年到过苏联,但那是为照顾出席苏共19大而中途生病的刘少奇去的。1949年建国 前刘少奇秘密出访苏联、1956年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访苏、1960年11月刘少奇以中国党政代表团的名义率团赴苏出 席81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王光美都没有随行。据王光美回忆,建国后,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出访社会主义国家 不带夫人,而出访非社会主义国家则要对等。她的说法得到一些老外交官和学者的证实,他们认为当时对于领导人出访是否带 夫人并无明确规定。

  作为第一夫人,王光美已在1962年以自己的名义邀请苏加诺夫人哈蒂尼访问中国。当时,毛主席会见了哈蒂尼, 江青以主席夫人的身份陪同,这是江青惟一一次以主席夫人身份陪同主席会见外宾并登了报。

  对王光美而言,这次随刘少奇访问东南亚四国是其首次作为第一夫人的身份出国访问,挑战很大。当年全程陪同刘少 奇出访的翻译、后为驻马耳他和葡萄牙大使的过家鼎说,“带夫人出访,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尚没有先例。但随着我国对外交往 的增多,考虑到与国际接轨,中央决定派王光美随刘少奇主席出访。”在《王光美访谈录》中,王光美回忆说,由于这次出访 意义重大,当时外事部门提了很多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准备服装。外交部礼宾司正式通知,要刘少奇和她做出国服装。他 们本来都不打算做,可礼宾司不放心。后来周恩来总理安排,让外交部黄镇副部长的夫人朱霖和礼宾司俞沛文司长到刘少奇家 里,看看现有的衣服到底行不行。王光美把她和刘少奇的衣服一件件拿出来,他们看过后说:“这些都不行。因为这四国是热 带亚热带气候,天气很热,现有的衣服不适合那里的季节,那些丝绒旗袍根本不能穿。而且这些衣服都已穿过多年,太旧,要 重新做。”他们说尤其是王光美的衣服不行,还不如大使夫人多。俞沛文强调:“王光美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夫人,出访更应该 注意服饰。”他还专门去向刘少奇说明这方面的情况。刘少奇这才同意做一些薄的衣服。这样,就决定到上海去。当时上海做 衣服的料子和手工都比较好。于是就发生了在上海与宋庆龄和江青的上述故事。

  但王光美做衣服时,真的会照着江青的每一句话下剪子吗?自然不会。过家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最后选定 的还是中国的国服——旗袍。当时王光美在第一代领导人的夫人当中年纪是最小的。一袭白色旗袍的王光美显得非常端庄华贵 ,光彩照人,一时轰动了海内外。为中国外交与世界接轨开了个好头。”

  王光美花、刘少奇路:

  建立纯正的私人友谊

  出访的第一站是印尼,刘少奇一行受到隆重欢迎。为了表示对中国第一夫人的尊重,苏加诺总统把一个最新品种的兰 花以王光美的名字命名,并赠送了一盆给王光美。此后,刘少奇一行在印尼的访问,苏加诺和夫人哈蒂尼全程陪同。在旅游胜 地巴厘岛,主人白天举行万人集会,欢迎中国贵宾,晚上举行土著舞蹈表演,一直到夜里12点。“那次气氛非常热烈。刘主 席很少说话,总是在思考问题。但王光美却很活跃,经常与我们交流问题。而且她很注重国际礼仪。印尼总统苏加诺邀请王光 美一起跳舞,王光美非常荦荦大方地站起来接受邀请,刘少奇则与苏加诺的夫人进入舞池。舞会后,主席夫妇还学习了印尼民 族乐器“安克隆”。过家鼎至今印象深刻。然而,这次表演在“文革”中被康生之流诬为“牛鬼蛇神群魔乱舞”。回国不久, 刘少奇夫妇收到苏加诺夫妇的一张俩人合影照,他们立马到北京的中国照相馆也拍了一张,回赠总统夫妇。

  第二站是缅甸。正是在缅甸发生了一段项链趣话。在刘少奇访问四国的纪录影片中,人们看到陈毅在海滩上踢足球的 镜头,其实,那是针对记者的一种掩护。在避人耳目的海滨,刘少奇与缅甸领导人奈温正在进行一场重要而敏感的谈话。王光 美故作轻松地在海滩嬉水时,闹出了一场乱子,中断了两位首脑的密谈。她脖子上戴着一串外交部礼宾司向外贸部门借来的珍 珠项链,不知怎么突然断了。奈温闻讯,马上调来一个连的卫兵下海去摸,他自己也跟着乱摸,刘少奇无论如何阻止都挡他不 住,但一颗也没捞上来。奈温当即命人取来一串缅甸特产的、十分名贵的红宝石项链,并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知道共 产党不讲送礼,但中国的珍珠是掉在缅甸的海里的,我们应当赔。何况,红宝石,是我们国家的光荣。”对这串美妙绝伦的红 宝石项链,王光美爱不释手,当天的晚宴便戴上了它,宾主皆欢。这串项链也仅仅就戴了这一次,回国便上交了。

  然而,与美丽的旗袍一样,奈温这份善意的礼物,后来也成为王光美“文革”期间的罪状之一。

  柬埔寨是出访的第三站。去柬埔寨可谓有惊无险,我国安全部门侦悉国民党特务要在柬埔寨暗杀刘少奇。刘少奇坚持 按计划访问。最后中柬双方联合破了案。

  在一次国宴上,西哈努克宣布把金边的一条街道命名为“刘少奇路”。

  在柬埔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对橡胶枕头的故事。到达金边的当天下午,西哈努克亲王陪同刘少奇一行并亲自讲解 一个经济方面的展览。当看到他们生产的一种大块泡沫橡胶时,王光美感到好奇,就顺手按了一下,对少奇说:“这东西很好 。”西哈努克注意到了。后来他就送给中国代表团好多橡胶做的床垫、枕头。回国后王光美还送了一套给毛主席。不久,王光 美下乡搞“四清”,刘少奇在家就用上了这个床垫、枕头。

  1980年2月29日,中央宣布为刘少奇平反。5月13日,在有关部门安排和陪同下,王光美携子女到开封迎接 刘少奇骨灰。下午,从火葬场出来后,他们来到开封市内北土街10号刘少奇去世的那间屋内。王光美一眼就看见床上那对橡 胶枕头,不禁百感交集……

  外交场合:敏锐的观察与判断

  上世纪60年代初,国际局势复杂。美苏两大阵营严重对峙,但两个阵营内部都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中苏由论战到关 系恶化,欧洲、日本摆脱美国影响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王光美“知识面丰富,既能与夫人们聊家常,也能谈论国家大事”, 过家鼎说。在印尼参观时,有一个摄影记者在给刘少奇夫妇照相的时候,用英文跟王光美说话,突然问了一句:“你想上巴黎 吗?”王光美没多想,就答了一句:“现在还不是时候。”忽然冒出这么个记者,提出这么个问题,王光美感到奇怪,就问他 是哪里的记者。他说是《巴黎画报》的记者,接着又追问:“你认为什么时候可以去巴黎?”王光美只好敷衍说,巴黎是一个 很有名的城市,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可以去。当时王光美觉得这个法国记者后面可能有文章——苏加诺是个政治家,他分析我 国同美国的关系紧张,法国总统戴高乐在西方国家阵营中有点独立性,就安排了这个法国记者,试探我们的态度。王光美随后 就把情况和她的分析向刘少奇主席详细汇报了。几天后在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夫妇与刘少奇夫妇同乘一架直升机到外地访问 ,在飞机上刘少奇问西哈努克:“这是哪国飞机?”“法国的。”刘少奇顺口说:“那请你替我们介绍,我们买几架。”王光 美顿时意识到,这是有意传递的一个回音。1964年中、法建交。

  王光美陪同刘少奇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出访,是在1966年3月~4月出访巴基斯坦、阿富汗和缅甸。“王光 美的英文很好,1946年在北平军调处担任中共翻译。她除了能清楚地掌握外宾说的话,提前了解对方的意见,而且还用刘 少奇主席容易懂的话补充我的翻译。”过家鼎对本刊记者说。在巴基斯坦一次只有阿尤布·汗总统和布托外长与刘少奇主席夫 妇和陈毅副总理夫妇,外加过家鼎一个翻译的小型宴会上,双方在谈话中涉及了美国和中美关系。刘少奇主席说:“只要我们 中国对美国的政策改变,美国也就会变。”这是一句很要紧的话,因为当时正是中美关系紧张对立的时候,过家鼎不敢翻译, 转过头来看着王光美。王光美说照翻,过家鼎这才翻了。作为刘少奇的政治秘书,王光美清楚,政治家在外交上说的任何话, 都和政治战略有关。当时中美两国一方面对立,一方面也在通过双方驻波兰大使等渠道接触。美国的两任总统肯尼迪、约翰逊 ,还曾通过有关渠道,向刘少奇赠送过签名的《美国年鉴》。在巴方第二天安排参观活动中,阿尤布·汗总统亲自陪同刘少奇 夫妇乘坐一辆比较高级的防弹保险轿车,玻璃窗很大,向外看得很清楚。上车前,阿尤布·汗总统看似顺便地对王光美说:“ 这个车是特意从美国运来的,是美国驻巴大使交给巴方接待刘主席用的。”人们都知道在后来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巴基斯 坦渠道”的作用。

  访问归来不到一月,“文革”便史无前例地发动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