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打造巨舰好远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03:08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个消息并不令人吃惊。”说起今年10月中国出版代表团在第五十八届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首次实现版权输出大于引进,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聂震宁平静地说,“从最近这几年中国出版界的表现来看,这是一定会实现的事。”

  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书展,每年一度的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一直是展示一个国家出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在第五十八届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
代表团共输出版权1936项,引进版权1254项。输出比去年增长了两倍,引进比去年增长了近50%,首次实现输出大于引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输出的合同数是引进的合同数的5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张福海说,这表明输出和引进的结构在优化。

  出版界人士认为,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近年来中国出版界的集团化战略密不可分。以往中国出版社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力量分散、实力较弱,国内最大的十家出版社每年的销售总和还不及德国贝塔斯曼一家。参加国际书展需要大量经费和专业人才,国内大部分出版社明显力不从心。如果不组建大型出版集团,“走出去战略”是难以落实的。

  中国出版集团的发展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组建于2002年4月的中国出版集团汇集了中国最负盛名的一批优秀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三联书店……哪一个都是中国出版界的“大腕”。集团的成立,改变了这些出版社单打独斗的局面。

  由于高质量的原创图书品种增多,中国出版集团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收获颇丰。三联书店与澳大利亚LP公司合作,计划3年内向其输出15种包括《蓝田》、《闽西客家》、《水乡绍兴》等在内的“乡土中国”系列图书。商务印书馆的《汉语世界》、《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中华书局的《国史十六讲》、美术出版总社的《西游记》等也顺利输出版权。率团参加了法兰克福书展的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刘伯根说,出版集团只有多出具有原创价值的好书才能获得不懈的发展动力。只有这样中国出版才有实力实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这次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张福海认为,从本届法兰克福书展中外版权贸易合作看,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路子正在不断得到拓展,这突出地表现在输出的多元化上,并从两个方面得以体现:一是内容输出多元。以前版权输出主要是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图书版权,当代作品则极少输出。本届法兰克福书展上,除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图书版权输出继续是热门外,当代文学作品明显增多,像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原创少儿小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向欧盟输出版权并举行了签约仪式;湖南出版集团输出了鸿篇巨制《吴冠中全集》等等。二是输出国呈现多元,版权输出的格局正明显发生变化。本届书展,我国出版单位向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有版权输出,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仅流向华文市场,而且合作方大多是世界著名出版公司,这说明中国出版正日益受到世界主流出版业的关注。

  应该说,在法兰克福书展的各国参展团中,大多数都能看到本国政府推动和资助的影子。近两年来,中国出版界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与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政府推动的力度不断加大密不可分。一方面,政府的推动增强了出版企业参与的信心;另一方面,政府的资助,减轻了出版企业参展的负担。目前,我国出版业参与法兰克福书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机制,即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政府的推动,就没有中国出版业今天在法兰克福书展上的优异表现。而连续两年由政府出面进行推动的结果,已经在出版单位中逐渐形成了“走出去”的浓郁氛围和良好风气。

  作为“走出去”的主体,一些有远见、有实力的新闻出版单位已经将“走出去”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制订了中长期规划。像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一样,辽宁出版集团、中国科学出版集团等单位也都成立了专门的“走出去”工作领导小组。辽宁出版集团还组建了以“走出去”为主要业务的辽宁科技国际出版中心。安徽出版集团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输出版权的图书及其他“走出去”项目,并设立了专门的外向型经贸公司。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通过与美国PACE大学合作,开发海外中文读物,成为首家参与建设海外孔子学院的出版企业。广东出版集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一大批新闻出版单位都制订了“走出去”的规划和措施。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近日在全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工作座谈会上表示,新闻出版总署将继续大力支持中国出版“走出去”,总署将继续在书号、版号、刊号等方面向“走出去”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倾斜,同时集中有限财力,对“走出去”的重点产品和重要国际书展予以重点扶持。还鼓励改革到位、有实力的新闻出版发行单位到境外兴办文化实体。

本报记者 张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